×

华沙保卫战

二战大事经过?华沙保卫战的失败原因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8-17 01:48:3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二战大事经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战大事经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二战大事经过

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颁布义务兵役法案并建立战时内阁。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对德宣战。 德国潜艇击沉英国客轮"雅典尼亚"号。 9月4日 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 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6日 南非联邦对德宣战。 9月7日 阿富汗声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 华沙保卫战。 9月10 日 加拿大对德宣战。 9月12日 同盟国在阿贝维尔城召开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 9月15日 苏、蒙和日本签订哈勒欣河停战协定 9月15日 德军占领卢布林 9月16-17日 波兰政府迁往罗马尼亚 9月17日 苏联红军越过苏波国界,进驻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9月26日 法国政府禁止共产党活动 9月28日 苏联和爱沙尼亚签订互助条约 9月28日 苏德签订划定边界条约 9月30日 波兰流亡政府成立 10月2日 最后一批波兰兵停止抗击德军 10月2日 泛美会议确定美洲沿海三百里为安全海区 10月8-12 德国将波兰西部省份并入德国,并在其余地区建立"波兰占领区总督 管辖区" 10月10日 苏联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 10月19日 英、法、土签订同盟条约 10月28日 布拉格等捷克城市举行反法西斯游行示威 11月1-2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 并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1月4日 美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1940年3月12日 苏芬战争 12月18日 德国站见"施比海军上将号"在拉普拉塔湾被击沉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 3月21日-6月16日 法国雷诺政府当政 4月9日 德军侵入挪威和丹麦 4月14日 英法远征军在挪威登陆 5月10日 德军侵入比利时和荷兰 5月10日 英国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3日 德军在色当突破盟军防线 5月14日 荷兰军队投降 5月18日 希特勒命令将比利时的三个区合并于德国 5月20日 任命魏刚为法国战区盟军总司令 5月26-6月3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军队投降 6月3-7日 英法军队从北挪威撤退 6月10日 意大利对英法宣战 6月14日 德军攻入巴黎 6月16日 丘吉尔建议建立英、法两个国家的统一体 6月18日 戴高乐将军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0日 美国建立两党政府 6月22日 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6月24日 法意在罗马签订停战协定 6月28日 美国通过国防法 7月1日 贝当政府迁往维希 7月19日-8月19日 意大利军队进攻北非 7月4日 贝当政府与英国绝交 7月10日 法国民议会将国家全部政权移交贝当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备"海狮战役" 7月18日英日签订暂时封闭滇缅公路协定 7月22日 英国成立专门作战指挥机构 7月31日 德国军政领导人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并增加到180个陆军师 8月13日 德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 8月17日 希特勒宣布完全封锁不列颠群岛 9月13日 意大利军开始进攻利比亚 9月25日 德国侵略者取缔挪威行政委员会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协定 10月12日 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10月28日 意大利进攻希腊 11月5日 罗斯福第三次当选美国总统 11月14日-19日 德空军袭击伯明翰、考文垂 11月20日 匈牙利加入法西斯国家三国协定 12月9日-1941年2月10日 英在北非对意大利军发起反攻 12月18日 希特勒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 1941年 1月22日 英军占领托布鲁克(北非) 2月9日 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2月11日 德军进入北非 2月17日 保加利亚-土耳其发表互不侵犯宣言 3月1日 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协定 3月25日 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协定 3月27日 通过英美协同作战报告 3月30-4月15日 德、意军队在北非发动攻势 4月 6日 德国及其盟国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 4月11日 美海军扩大大西洋巡防区 4月13日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4月20日 美、加签订军事生产合作协定 4月21日 希腊军队投降 4月24-29日 英军从希腊撤退 4月27日 斯洛文尼亚解放战线成立 4月 美国占领格陵兰 5月20日 德空运部队在克里特岛登陆 5月27日 英军击沉德国主力舰"俾斯麦"号 5月27日 美国宣布处于"无限期紧急状态" 春 印尼"反法西斯人民运动" 6月8日 英军进驻叙利亚 6月9日 德国成立特别司令部"东方部" 6月18日 德国-土耳其签订友好互不侵犯条约 6月22日 德国法西斯侵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6月22日 丘吉尔声明在对德战争中英国支持苏联 6月23日 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决定建立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 6月23日 美国政府声明在战争中援助苏联 6月28日 德军占领明斯克 6月30-7月1日 德军占领里沃夫和里加 7月7日 塞尔维亚开始反法西斯武装起义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卫战 7月12日 苏英就在对德作战中协同一致问题达成协议 7月21日 德空军第一次空袭莫斯科 8月4日-10月16日 敖德萨保卫战 8月14日 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8月29日 德意就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发表宣言 9月8日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19日 英国军事生产工人全国会议通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10月30-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11月27 日 意大利侵略军被赶出埃塞俄比亚 12月5日 苏军在莫斯科转入反攻 12月6日 英对芬、匈、罗宣战 12月7 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11日 德、意对美宣战 12月11日 德、意、日缔结共同对英、美作战协定 12月8 日 德最高统帅部指示德军在苏德战线转入防御 12月11日 德意对美宣战 12月11日 德、意、日缔结共同对美、英作战协定。 12月16-17日英苏代表在莫斯科谈判 12月16日 阿根廷进入特别戒严状态 12月19日 希特勒任德军最高统帅 12月21日 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第一支正规军 12月24日-1942年1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对轴心过斗争的策略问题进行谈判 12月25日 日军占领香港 12月 巴拿马、古巴、海地、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哥 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对德、意、日宣战 1942年 1月1日 26国《同盟国宣言》与华盛顿签订 1月2日 日本占领马尼拉 1月5日 波兰共产主义组织同一位波兰工人党 1月13日 同盟国代表会议在伦敦通过惩治战犯声明 1月15-28日美洲国家第二次协商会议 1月18日 轴心国划分作战区军事协定 1月29日 苏、美、伊在德黑兰签订同盟条约 2月1日 挪威吉斯林傀儡政府成立 2月6日 菲律宾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2月15日 日军占领新加坡 2月23日 美英签订在反侵略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2月28日 日军侵占爪哇岛 3月7日 日军侵占仰光 3月9日 荷军在印尼投降 3月 菲律宾成立人民抗日军 3月 阿尔巴尼亚建立全国解放委员会 3月 英美建立联合参谋部 4月28日 美空军袭击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战 5月5日 日军占领菲律宾群岛 5月5日 日军占领瓜达尔卡纳群岛 5月20日 苏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卫国战争勋章命令 5月26日 苏、英签订在战争中结成同盟以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 5月30日 苏成立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 6月1日 墨西哥对轴心国宣战 6月4-7日 日本舰队在中途岛战败 6月11日 苏美签订在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6月28日 德军开始向顿河进攻 7月14日 印度国大党工人委员会要求印度立即独立 7月17-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月18-25日 英美伦敦谈判 7月25-12月31日 苏军在北高加索进行保卫战 7月 加拿大军参加欧战活动法案生效 8月9日 英殖民当局逮捕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 8月12-15日英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 8月22日 巴西对德、意宣战 9月5日 苏发布《关于游击运动的任务》命令 9月16日 巴西决定实行义务兵役制 9月 阿尔巴尼亚建立民族解放阵线 10月14日 苏联政府声明"希特勒侵略者及其同伙应对在欧洲所占领的国家所犯下 的罪行承担责任" 10月23 日 英国在阿拉曼开始进攻 11月1 日 日本设立"大东亚省" 11月2 日 苏设立国家非常委员会调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伙的暴行 11月8 日 英美军队在德属北非港口登陆 11月11 日 德、意军队侵占法国非占领区 11月13 日 英军进入托布鲁克 11月19 日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转入反攻 11月26-27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议会第一次会议 11月 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 12月4 日 苏波签订互助友好声明 12月18 日 苏联政府发表关于阿尔巴尼亚独立的声明 1943年 1月13 日 德国宣布总动员 1月14-26日 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谈 1月18 日 苏军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线 1月21 日 英美联合司令部指示对德国工业设施进行空袭 1月23 日 英军进入的黎波里 2月8-14日 苏军解放库尔斯克、克拉斯诺达尔、顿河罗斯托夫、伏罗希洛夫格勒 2月10 日 "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制订 2月10 日 甘地开始绝食三周 3月5日-4月2日都灵、米兰等城市军工企业举行罢工 3月5 日 雅典万人游行示威,抗议德国占领者强迫人民负担劳动义务 3月9 日 以苏加诺为首德印尼"人民精神力量中心"建立 3月21 日 英美军开始进攻突尼斯 4月7-10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会谈 4月15 日 法共《人道报》发表《准备武装起义总指示》 4月25 日 苏联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绝交 5月11-19日 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会谈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投降 5月27 日 法国建立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 5月末 印度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月3 日 法民族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尔成立 6月10 日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决定解散共产国际的全部组织机构 7月10 日 英美陆战队在西西里岛登陆 7月12-13日 "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7月24-25日 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奥政府建立 7月25日-8月3日 英美空军集中袭击汉堡 7月27 日 意大利解散法西斯党 8月17 日 英美军占领西西里岛 8月17-25日 英美魁北克会谈 8月23 日 苏军解放哈尔科夫 8月25 日 以蒙巴顿为首的东南亚盟军指挥部建立 8月 日本宣告缅甸"独立" 9月8 日 意大利宣告投降。德军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9月23 日 墨索里尼宣布成立新法西斯"社会共和国" 9月25 日 苏军解放斯摩棱斯克 10月13 日 意大利(巴多里奥政府)对德宣战 10月14 日 菲律宾傀儡共和国成立并和日本缔结军事同盟 10月19-30日 苏、美、英外长莫斯科会议 10月21 日 日本在新加坡建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11月1 日 美陆战队在布干维尔岛登陆 11月6 日 苏军解放基辅 11月20 日 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 11月22-26日 开罗会议 11月28-12月1日 德黑兰会议 12月24 日 苏军开始进攻乌克兰 1944年 1月14 日 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转入进攻 1月24日 苏军解放乌克兰第涅伯河右岸地区、西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部分地区 1月26 日 阿根廷和德国绝交 1月27 日 列宁格勒封锁完全解除 2月25 日 阿根廷法雷尔--庇隆政府成立 3月1 日 意大利北部举行反法西斯总罢工 3月15 日 法国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批准抵抗运动纲领 3月19 日 德军占领匈牙利 3月26 日 苏军进抵普鲁特河畔苏联边境 3月 法国爱国战线组织合并为法国内地军 4月4 日 法共代表加入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 4月22-24日 意大利成立有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参加的民族团结政府 5月1 日 罗马尼亚建立工人统一阵线 5月9 日 苏军解放塞瓦斯托波尔 5月11 日 英美军队开始进攻罗马 5月12 日 苏军解放克里米亚 6月2 日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 6月4 日 盟军进驻罗马 6月6 日 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6月13 日 德国V-1飞弹首次射击英国本土 6月15 日 美军在赛班岛登陆 6月20 日 罗马尼亚组成民族民主同盟 6月23-24日 苏军在白俄罗斯开始进攻 6月26 日 美军进入瑟堡 7月3 日 苏军解放明斯克并在东部包围的中央集团军群部分兵力 7月10-10月22日苏军进行利沃夫-散多梅希攻击战 7月18 日 盟军进入克恩城 7月18 日 日本东条英机内阁辞职。小矶国昭组阁 7月20 日 施陶芬博尔格上校谋杀希特勒未遂 7月21 日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 7月22 日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关于建设人民民主国家的纲领宣言 7月25 日 美军从科汤垣半乌滩头阵地开始进攻 7月29 日 苏军强渡维斯瓦河 8月1 日 苏联政府承认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波兰的唯一合法政权机构 8月1-10月2日 华沙起义 8月2 日 土耳其和德国断绝外交和经济关系 8月15 日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8月18 日 德共主席台尔曼被害 8月19-25日 巴黎人民起义胜利 8月20 日 苏军在摩尔达维亚开始进攻 8月21-27日 盟军进抵塞纳河并强行渡河 8月23-24日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罗马尼亚对德宣战 8月26 日 美英事实上承认戴高乐政府 8月28 日 戴高乐命令解散国内武装力量 8月29-10月28日斯洛伐克民族起义 8月31 日 苏军进入布加勒斯特 9月2 日 盟军解放布鲁塞尔 9月4 日 芬兰政府声明与德断交 9月5 日 苏联对保加利亚宣战 9月9 日 索非亚人民起义胜利。祖国阵线政府执政。保对德宣战 9月11-16日 丘吉尔和罗斯福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9月12 日 盟国和罗马尼亚签订停战协定 9月12 日 盟军进入勒阿弗尔 9月14 日 苏军在波罗的海转入进攻 9月19 日 英苏和芬兰签订停战协定 9月21 日 苏联和南斯拉夫就苏对南军事援助进行谈判 10月6 日 苏、捷军对进入捷国境 10月11 日 匈牙利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 10月13 日 里加解放 10月20 日 德国宣布动员16-60岁的男子参加人民突击队 10月20 日 美军在莱特岛登陆 10月20 日 苏军和南斯拉夫军队解放贝尔格莱德 10月23 日 苏、美、英政府承认法国临时政府 10月24-25日 美日舰队菲律宾海战 10月28 日 盟国和保加利亚签订停战协定 11月2 日 铁托和舒巴希奇签订协议成立南斯拉夫统一政府 11月10-11日 德国从希腊撤军 11月29 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阿尔巴尼亚 12月10 日 苏法签订同盟互助条约 12月16-25日 德军在阿登反攻 12月21-22日 匈牙利召开全国临时会议,匈牙利民族临时政府成立 12月23 日 东京、神户、横滨劳动人民骚动 1945年 1月2-5 日 苏联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恢复苏波外交关系 1月17 日 苏波军队解放华沙 1月20 日 匈牙利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匈对德宣战 1月25 日 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批准"决胜非常措施纲要" 2月4-11日 雅尔塔会议 2月8-24日 苏军下西里西亚进攻战 2月8 日 盟军在莱茵河地区开始进攻 2月10-4月4日苏军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 2月13 日 布达佩斯解放 2月19-3月17日美军和日军在硫磺岛交战 2月23 日 土耳其对德日宣战 2月 西爪哇祖国保卫军举行抗日起义 3月9 日 日本在越、柬、老撤销法国的殖民行政机关并建立傀儡政府 3月9-12日 印度支那共产党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准备抗日武装起义的方针 3月22 日 开罗代表大会签订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 3月23 日 罗马尼亚土地改革法颁布 3月27 日 缅甸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者武装起义 4月1 日 盟军在鲁尔区包围德军兵团 美军占领冲绳岛 4月4 日 从匈牙利领土彻底驱逐德国法西斯军队 4月5 日 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 捷政府通过"科希策纲领" 4月9 日 苏军进入哥尼斯堡 4月11 日 苏、南签订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4月12 日 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 4月13 日 苏军占领维也纳 4月16 日 苏军开始进攻柏林 4月19 日 意大利起义者解放波伦亚 4月21 日 苏波同盟互助条约 4月25 日 苏美军在托尔高会师 4月25-6月26日 联合国大会在旧金山召开 4月28 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 4月29 日 德军在北意大利投降 4月30 日 希特勒自杀 5月1 日 欧洲协商委员会批准"德国管制机构协定" 5月2 日 苏军占领柏林 5月5--9 日 布拉格人民起义和解放 5月7 日 德军无条件投降书预签 5月8 日 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6月5 日 苏、美、英、法宣告德国战败,由四大盟国掌握德国最高政权 6月24 日 莫斯科举行胜利阅兵式 6月26 日 签署联合国宪章 6月28 日 波兰民族统一临时成立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 8月6 日 美国原子弹炸毁广岛 8月8 日 苏军对日宣战 8月9 日 原子弹轰炸长崎 8月14 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4 日 苏中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8 月 15 日 朝鲜北部解放 8月15日-30日 越南八月革命 8月16 日 苏波签订国境条约 8月18 日 苏军在千岛群岛登陆 8月21 日 美国停止实行租界法案 9月 2 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内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正式投降书

华沙保卫战的失败原因

战略失误波兰在政治上决定把部队直接部署在德国和波兰之间的边境,根据英国政府对波兰在遭受入侵时提供援助的承诺,形成了该国的防御计划,“西方计划”。波兰最宝贵的天然资源、工业和人口均位于沿在上西里西亚东部的西部边境。波兰的政策集中于防卫,特别是因为许多政治家担心,如果波兰要退出由德国提出争议的地区,英国和法国将单独与德国签署1项类似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和平条约。 事实上,也没有1个波兰的盟友明确保证波兰的边界或领土完整,当然无助于消除波兰的疑虑。基于这些原因,波兰不顾法国的意见,把其大部分部队部署天然屏障的后面,如维斯瓦河和桑河,即使一些波兰将军支持这个更好的战略。西部计划并允许波兰把军队撤退至国境内,但它应该是1次缓慢的后撤,目的是让武装部队有足够时间来完成它的动员和在西方盟国的支援下实施全面反攻。战术失误波兰部队沿不利地形薄弱地部署在沿着波兰和德国的边界,缺乏紧密的防线和良好的防御阵地。这一战略也远离缺乏足够掩护的补给线。大约三分之一的波兰的部队都集中在或接近波兰走廊,使他们危险地暴露在从东普鲁士和西部发起的双重包围之中。另外三分之一的人聚集在该国的北部和中部,在主要城市罗兹和华沙之间。波兰军向前集中基本上丧失了,打一系列阻击战的机会,因为他们的军队,不像德国的一些部队,主要是依靠步行,在被德军机械化部队包抄前,缺乏自行撤出防御阵地的能力。

二战资料

  百科名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  反法西斯国家:  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南斯拉夫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法国等47个国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根本原因  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公开挑战《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后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诺门罕战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后,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的起源  纳粹德国崛起  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33年时纳粹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元帅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不久后,希特勒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这些权力令希特勒可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统治。此时,魏玛共和国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点,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束缚,希特勒在上台之初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又依据宪法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战前欧洲局势  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德意志帝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它部分被瓜分。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保持独立),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称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则处于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10万的最高限额(其实在希特勒上台时就已经将十万人的军队限额秘密扩展成30万人),把10万陆军迅速扩充至60万,但是这些行动仅仅遭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正式抗议(当时希特勒宣称这只是寻求德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使得当时各国的舆论都偏于同情德国,英法无法有大动作反对)。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借口法苏订立《互助协定》,违反国联规定,因而进兵莱茵河非武装地区(希特勒称其目的仅在求取自卫的平等权利),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巴黎和约》。而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在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这使得德国西部门户洞开法国随时可长驱直入,为德国的致命伤)。但是这次行动就像上次一样,并没有遭到英法的阻止(法国虽然有一些人主张用军事行动来对付德国,但是又恐引发全面性战争,加上当时的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得与意大利交恶的英国反对法国入侵德国),接着希特勒以法拒绝与其签订不侵犯公约等建议为由,在西线兴建坚强的防御工事,于是德国的国防置于磐石之安,成为希特勒发动二次大战的先决条件。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张中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33年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苏联,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1920年代的中国四分五裂,被各个当地的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得以通过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来对中国施加影响。  1926年起,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进行北伐。北伐军成功地击溃了华中、华南地区的旧军阀,而且国民政府即将与北方的军阀达成和解协议。由于过去有着亲日背景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一再提前与日本签订能够给日本带来更多收益的条约,并表现出将与蒋介石合作的迹象。于是,日本关东军的少壮派在1928年发动了“皇姑屯事件”,暗杀了张作霖,并且逼迫张作霖的儿子、继承人张学良(东北军总长官)继续同日本合作。然而张学良却因此更加偏向于同蒋介石政府合作。在张学良完全控制住东北军政局势后,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失去对中国东北本地军阀的控制后,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在当地设立了一个傀儡:“满洲国”,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安插为满洲国的皇帝。因为中华民国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所以称之为“伪满洲国”。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日本军队于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件,导致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后,建立了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团结抗日的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后,将  波兰战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着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击战”。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败。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再一次遭到瓜分。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波兰战役  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屯重兵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西方则称为“假战”。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

华沙保卫战的战役中

布楚拉战役在战役开始后的前九天,战斗进展顺利,都是按照曼施坦因事先制定好的作战进度表进行的。但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已经提醒曼施坦因,波军在波兹南省区集中了强大的兵力,于是曼施坦因在9月8日和9日,两次指示南方集团军北翼的第8军团的参谋长,要他特别注意北面的搜索。估计波军大约有10个师的兵力夹在维斯拉河以南,罗兹与华沙之间。9月10日清晨,第8军团司令部突然报告说,其下属的第30师,已经从北面受到了奇袭,波军的兵力相当强大,该军团为了稳定战局曾经一再发动反击,但都失败了,这支波军估计可能是从波兹南省区中撤退出来的主力,因此请求集团军迅速派一个装甲军来支援。如若不然,波军很可能向南把德军已经占领的罗兹城重新夺回。曼施坦因向伦德斯特建议,暂时不答应第八军团的这一请求。曼施坦因认为,即使有一个局部严重的危机发生,也不会对整个作战发生重大影响,反而给南方集团军提供了一个赢得重大胜利的机会:现在既然波军主力在维斯拉河以西投入战斗,如果在这一地段将其歼灭,可以省却波军在华沙城下再建战线的可能。伦德斯特同意曼施坦因的判断,并没有忙于直接增援第八军团,而是开始了一个包围该部波军的计划,投入了集团军总预备队的两个师,向东迂回,在拉登附近的一个轻装师也被抽调出来,担负包围的任务。已经抵达华沙南部的第16装甲军、第10步兵军,都转过头来从东面投入对这支波军的围攻,第八军团的任务就是尽量地挡住波军,等到德军形成合围之时,才转入反击。这样一来,第八军团就要承受波军相当大的压力。为了激励前线德军的士气,伦德斯特上将与曼施坦因亲临第八军团司令部督战。鉴于此役关系过于重大,两人决定他们直接指挥这一战役。9月18日,由赖歇瑙将军指挥德军第10军团的两个军从南面和东面、第八军团指挥两个军向北发动反攻,并同时切断波军西逃的退路。为了有把握起见,曼施坦因向陆军总部请求北方集团军派出德军第三军,从北面渡过维斯拉河加强对波军后背的攻击。波军看到四面被围,企图沿着维斯拉河撒向华沙的门户——莫德林要塞。于是曼施坦因又紧急从拉登地区抽出第15摩托化军,去封锁这条路线。波军又对突围作了几次尝试,先是向南,然后是向东南,最后又转向东西,但都没有奏效。于是,在9月18日,波军完全崩溃,战线沉寂下来。9月20日,各军团上报此次战役的战果:第10军团俘虏了9万人,大炮320门,飞机130架和战车40辆;第8军团也俘虏了9万波军,装备不计其数。波军在此战役中,共损失了9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另外10个师的兵力也被击溃。进攻华沙下一个目标就是华沙。随着布楚拉河会战波军的惨败,莫德林要塞的波军将要收缩回华沙。南方集团军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迫使这支波军部队退守华沙,最好是在波军撤退的途中就消灭他们。鉴于苏联于9月17日也对波兰开始采取军事行动,苏德双方决定以维斯拉河为界,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曼施坦因调集全部的军团炮兵。17日那天,德国电台广播了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的最后通牒,此时,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早已撤出华沙,波军统帅部宣布对该城死守到底。曼施坦因指挥奉命攻占该城的德军第八军团,大致沿华沙城的圆环式铁路进逼,对华沙构成一道严密和连续的封锁线。为了避免华沙城内的巷战,曼施坦因建议使用德军优势的炮兵和飞机轰炸的联合效力,来迫使华沙投降。如果还不奏效,则采取断水断粮的方法。希特勒早就有使用空军轰炸华沙的打算,因此很快得到了他的批准。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以及重要补给中心发动了炮击。随后,局部的攻击也开始了。为了配合华沙保卫战,华沙西南的波兹南、托斯、罗兹等地共约10个师的波军残部,会合起来对华沙南面的德军进行了反击,使华沙坚持了10余天。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向华沙城内散发传单,警告该城即将受到轰炸,并要居民投降。因为波军仍继续顽强抵抗,所以在同一天下午,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中午,伦德斯特和曼施坦因视察了曼施坦因以前当师长的第18师,它刚刚攻下了华沙防御线上的两个堡垒,突然听到了波军愿意投降的消息。9月28日,波兰守军司令与德军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柯维兹将军之间签订了降约,降约上规定,对于平民人口和负伤的波军,应立即予与救济,对于英勇的被俘虏的波军应尽量维持其军人的荣誉。军官被准许保留其军刀,士兵在完成其必要的处理之后,即可获得自由。虽然波军的主力在布楚拉河会战和华沙保卫战中都被歼灭殆尽,但在格里西亚东部和桑河下游的波军,还不时有零星的抵抗。这时,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突然接到了统帅部的命令,把刚刚向第14军团投降的波兰卢俄城,交给苏联军队接收,并把整个集团军的兵力都撤到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划定分界线的后方,这条线东南从波兰的乌左克山口起,到普里齐门斯尔,然后再沿着桑河与维斯拉河,直到华沙。曼施坦因对元首的这一决定感到愤愤不平,南方集团军在那两条河北岸所做的战斗都是浪费精力,反倒让俄国人坐收渔利。面对德国法西斯猛烈的空袭和密集的炮击,波兰人民没有屈服,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其中最为惨烈的抵抗就是华沙保卫战。1939年9月17日,合围华沙的穗军限令华沙当局在12小时内投降,但遭到华沙守军和居民的坚决拒绝。在敌对双方力量极端悬殊的情况下,华沙军民同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除守城部队外,英勇的华沙工人也纷纷走上街头,筑街垒,挖堑壕,送弹药,积极投入战斗。在敌人的炮火下,当时的华沙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但华沙军民毫不畏惧,直到9月28日,进行了20天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反法西斯的壮歌。

一部二战波兰抵抗苏联的电影

是不是华沙之战华沙之战1920的剧情简介 · · · · · ·波兰首部3D片《华沙保卫战》将于9月23日上映。该片反映了1920年波兰人民抵抗苏联红军入侵的著名战役,造价约830万美元,是波兰史上投入最高的影片之一。夹在世界上两个最好战的大国德国与俄罗斯中间的波兰俗称欧洲“垫脚布”——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对历史有种特殊的偏好,广从电影票房上来看,波兰史上最为卖座的四部影片《剑与火》、《塔杜斯先生》、《你往何处去》以及《卡廷惨案》全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波兰人民的大国理想也只有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得到伸张和舒展。而这部《华沙保卫战》虽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从气势恢宏的预告片看到波兰的诗人、歌女、神父统统揭竿而起,对苏联两位领导人描绘也是“举重若轻”,倒流露一丝浑不吝的气魄。

关于华沙保卫战和二战大事经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