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生导师培训 博士生

博士生导师培训(什么级别的老师才能带博士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9-22 18:07:58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博士生导师培训”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博士生导师培训(什么级别的老师才能带博士生)!

本文目录

什么级别的老师才能带博士生

博士生导师一般为教授职称,没有行政级别。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一般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是本学科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领先的教授、研究员或者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严格的博士生指导老师选聘制度。由于博士生导师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在事实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阶层。

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但博导也没有行政级别。

  • 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老师才能带博士生。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博士生导师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

  • 怎样当好研究生导师--杜善义院士谈博士生培养

    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作为我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主要的学科带头人,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为我校年轻博导培训所作的专题报告中,杜院士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体会,从博士生培养本身的重要性及博士生培养若干问题谈及关于博士生培养的新理念。杜院士首先结合国内外大学博士学位制发展历程,强调了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博士学位制是整个人类教育史上伟大发明和创新。博士学位制度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促进了学校与国际接轨。在谈到博士生培养现状中的若干问题上,杜院士强调了5个方面内容:一、博士生培养是高校中的最高层次学位培养,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要具有独立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博士进入社会后,他们的工作水平不仅很快地显现出来,而且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和学校声誉紧紧相连的。二、博士生培养阶段是教学相长的最直接体现,只有教学相长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同时促进教师本身水平的提高。三、博士既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培养成果体现,同时又是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生力军。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可比方面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五、博士生的培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情也可以说是哈工大的校情。我国博士学位制实行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是很快的,成绩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强化全面质量观,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谈到如何加强和做好博士生培养工作,杜院士结合自身体会和当前形势,就生源质量、研究方向、培养模式、论文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他指出,学科、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都要创新,这对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导和学”的作用对博士生培养非常重要。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科研工作、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导与学”是互动。只有导师的水平而没有学生能力体现不行;只有学生主动而没有导师责任也不行。导师水平与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杜院士特别强调博士生指导教师应具有适合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高水平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导师应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包括学生的好奇心,这都是创新的源泉。杜院士强调,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科学最需要创新精神。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能够抓住关键环节,包括改革一些培养方式。这对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至关重要。谈到怎样做好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对年轻的导师来说,杜院士的观点是:当教师,就要当“明师”。“明”就是明白的“明”。杜院士以钱学森先生为例指出,钱老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在许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不仅因为钱老的学术研究,而且是他那种思想家的高贵品质。学术生涯贯彻始终的爱国主义思想,科研过程中的辩证法思想、“大科学”思想、“思维科学”思想,严肃、严谨、严格的科学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钱老的人生历程,就是中国百年来爱国知识分子奋斗的缩影,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的象征。所以说,对于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明师”。对培养新世纪的研究生,杜院士充满了希望,他说,新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必须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力量,必须具备迎接挑战的素质,同时要有扎实的基础,开放的思路,要有协同作战、共同合作的精神。

    中国最年轻博士生导师

    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非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冯磊莫属。据公开报道,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磊年仅25岁。比他带的博士生年龄还小。他在计算机科技领域作出的贡献,令世界瞩目,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博导。

    培训师和讲师有什么本质区别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培训师是一个非学术的概念,与职业培训有关。讲师学术定义,大学里的老师一般是讲师、副教授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讲师是最基础的职称。还有一个含义是培训中的基本级别,比如比较初级的培训师是讲授式,称为讲师,高级一点儿的叫培训师,有互动有讲授,不是填鸭式培训。再高级的叫导师,应到学员贡献和学习,培训师很少讲课,像教练一样在台前引导。大略的从王跃文老师的培训中领悟的一点儿东西,跟你分享。

    为什么考博士一定要有导师推荐

    因为有导师推荐可以证明你有最基本的科研能力。经过了两到三年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实验技能训练,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也对科学研究本身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就会有继续科学研究抑或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的想法,因为读博名额是很宝贵的,导师希望找到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生,导师推荐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 不一定。

    看目标学校的招生要求,一般要求是相关专业副教授及以上专家的两份推荐信。如果你导师是个行业大佬,那你还是求着让他写一封。

    我申请的两个学校,都没让自己的导师写推荐信,原因比较复杂,导师也不在乎,他还热情地帮我找别的老师写推荐信。

  • 是否应该找刚刚博士毕业的老师做自己的硕士导师

    如何选择导师是读硕士博士学位同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些同学也会因此迷茫,甚至有疑惑不解。

    实际上,无论如何选择,要记住一句话:凡事总是有利有弊的。抛去专业方向的差异性、性别差异和其他方面的因素,选择导师其实与学术资源的多寡是关系最大的部分。

    客观来说,知名学者或者名号(如长江学者、百青千青、跨世纪人才等)较多的教授,学术资源较多,社会交际相对广泛,对于初出茅庐的研究生来说,平台高,是有现实利益的,也毋庸讳言。但是,这类学者往往年纪偏大,精力有限,加上平时事务繁多,不一定有时间真正指导学生,对于自主性不太强的学生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初入职场,博士毕业不久,精力旺盛,做事情相对也有热情,因此大概对于指导学生是比较热心的,也乐意与学生有深入的交流。相比而言,社会兼职少,日常事务也比较少,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放松。当然,年轻学者学术资源和话语权小一些,学生一些发表目标不那么容易实现,这也是学术界的现实。

    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是选择最适当自己的。同时,要考虑自己的个性问题,衡量个人适合哪类相处模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说一句兜底的话,即使选择了有名望的教授,但是并不一定会被大学者青睐,反而压力太大。功利性和理想性的弥合分歧,需要在现实中不断体悟和理解。

    尤其是,一些同学不打算继续读博士,而是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就选择工作了。这个时候,对于导师择取而言,就应该有综合方面的考虑,不应执着于必须达到怎么样的水平或者给自己太大期许,这都是不利于发展的。

    可能还需要提醒一下,人无完人,无论知名与否平台高低的学者也都是普通人,不能过于苛求完美。现代社会教师演变为一个具体的职业,多数只能在专业上实施引导,对于一些事情应该平常心对待,避免走极端。可以在选择之前了解一下导师的心性,尽量在几年里和谐共处。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高校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教授儿子,考不上高中,如何看待家庭教育

    “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心理作祟

    中国传统的观念“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严出出高徒”等,大家都脱口而出,耳熟能详。但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事情的全部,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龙也可能生不出龙,严师也可能出不了高徒。同样的道理,“父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与“培养教育出有出息的儿子”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这样的事实,大家碰到的都不是个例,以前人们多关注一个高中老师或者一对高中教师夫妇,桃李满天下,但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用世人的观点,能把别人的孩子教得那么好,怎么可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有那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当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方面存在的时候,其实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凡事都存在“不确定性”,不要忽略了这种不确定性。

    儿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我们见过父母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孩子的学习就是很出色。当然,心生羡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时,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教育程度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当然并不是完全否定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简单的说,我们需要对两者间的关系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出现任何一种可能性,我们都不应该感到奇怪和惊讶。我们也见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孩子也很有出息的。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人家父母都那么厉害,当然孩子也应该厉害,“将门无犬子”嘛,孰不知,父母厉害与儿子厉害之间并不存在理所当然的关系。

    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孩子自身的因素是主因

    同一个班级,老师一样的教法,每个学生的成绩也存在不同啊!由此,我们大家便明白了,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每个孩子自身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比如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努力程度,方法得当,当然也包括孩子的智力等,其实就在孩子自身也存在很多影响成绩的因素,不好把它简化到只是某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当然,孩子的这些因素与外在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完全。

    总之,不能把两者直接划等号,也不能否定两者间存在某种关联性。所以,越来越觉得“辩证思维”在生活中,其实是无所不在的。

    博士科研不争气,上海交大博导骂学生垃圾白痴的事,您怎么看

    其实作为老师压力是很大的,上交大导师辱骂学生的行为总体上是不对的,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言语不当,有失师德。

    作为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应为人师表。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

    有些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缺乏耐心,用不当的语言,辱骂,讽刺学生,行为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说话不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保持自己的心境,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向学生发泄自身怨气,这说明职业道德有问题,自身修养不够完善,损害了自己的教师形象。

    据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已在其官方微信发布该院教师违反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意见通报。

    通报处理如下:

    1.其本人立即向当事学生及所在课题组学生当面道歉,并做出深刻反省检查;

    2.在全院教职工范围内,对其予以通报批评;

    3.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

    以下是通报全文:

    关于博士生导师培训,什么级别的老师才能带博士生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