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教育体系框架图 英文

美国教育体系框架图(谁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好是英文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1 20:32:27 浏览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美国教育体系框架图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谁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好是英文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美国教育体系框架图和谁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好是英文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谁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好是英文的)

美国教育的历史

美国教育的历史,从1636年哈佛学院建立算起,迄今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却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

1、教育的移植阶段。从17世纪至独立前是殖民地时期,其教育是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教会垄断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从初等学校一直到高等学校大多为移植宗主国的学校形式。

2、教育的改造阶段。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是教育制度的初创阶段。

3、从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美国教育的创新阶段,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基本形成。美国教育领导权实行典型的地方分权。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美国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阶段。主要有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60年代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1971年的“生计教育计划”,70年代中期的“恢复基础运动”。进入80年代后,美国朝野教育改革呼声强烈,但前景如何尚难预料。

扩展资料:

长期以来,教育公平缺失是美国民众“痛感”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近日,美国司法部公布的一起大规模高校入学骗局让这一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法庭文件,33名家长通过一名招生咨询顾问,以作弊造假的方式帮助孩子进入美国顶尖大学。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好莱坞女演员菲丽西提·霍夫曼已就被指控的共谋与欺诈罪等罪名发表声明,对受控罪行供认不讳。

另外13名学生家长也作出了同样表态。这一案件折射出美国教育体系的深层弊端。专家认为,美国大学现行的申请体系,正让富裕家庭子女在进入优质大学方面拥有不成比例的明显优势,教育体系公平性缺失愈加严重。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入学骗局”。

根据检方公布的文件,从2011年起,涉案家长向加利福尼亚州一家招生咨询机构的经营者威廉·辛格提供资金,由后者出面贿赂高校体育教练和入学考试机构工作人员。

受贿者通过将子女包装成运动员、请枪手代考标准化入学考试或篡改考试答案等手段提高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涉案家长则为这种“服务”支付高达数十万美元的“酬劳”。

这起案件被媒体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入学骗局”。卷入舞弊案的高校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知名大学。

共有包括家长和大学体育教练等在内的50人被提起诉讼,涉案资金达到2500万美元。涉案的33名家长多为法律、金融等行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国教育体系显然并不公平”

美国中学的历史沿革

1830年到1850年间,伟大的教育家如霍瑞斯·曼Horace Mann、巴纳德Henry Barnard等人就不断地四方奔走,以求得政府对中学教育的管理与支持。终于在1852年,麻萨诸塞州通过第一条儿童义务接受教育的法令。20世纪初期,人人应接受高中教育的理想已经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支持。高中毕业后申请进入学院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紧接着,大学及学院的选读生人数也大大地增加。今日,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最少都接受8年的教育,高中毕业的有75%,从四年制的学院及大学中获得文凭的有25%,广大的教育计划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Elementary school小学教育   1至5年级   ↓   Second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中学教育   两年制中学6至7年级 初高中联合中学8年级 高级中学(high school )9至12年级   ↓   Postsecondary school 中学后教育(大专/本科院校)       如左图所示,美国教育体系可分为 Primary School(小学教育)、Secondary School(中学教育)和(Postsecondary School)中学后教育。Secondary School又细分为Middle High School、Junior High School、Senior High School。

西方教育体制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的话,看看下面一则新闻吧!!Amy之前曾是中国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三年前去美国深造,今年定居美国。去美国之前,Amy对于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差别没有直接感触,但在美国生活了三年之后的她却是感慨良多。   “为什么国内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专业那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和偏执?除了狭窄的专业之外,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打交道,不知道怎么在课堂上表达自己。”   Amy说,自己来美国的第一年时,心中有无数个疑问。然而,经过几年的观察,Amy发现,这些问题完全出在教育上,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  学业压力小学生可专心思辨  Amy说,在美国,小学四年级以前学校都不会布置作业,初一之前也没有考试,更不会给学生排名。即使发奖状,老师们也会根据孩子的特长,每人发一张,更多是在鼓励每个学生的强项和兴趣。   Amy介绍,美国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课程的安排比较广泛,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学习科学、人文社会、语文方面的内容,每年有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使用什么教材,教什么都是由老师决定的。   Amy说,在美国,到了初一才有考试,而高二以后考试成绩才真正开始记录下来。高二也就是十年级之前所有的成绩表现都不会被记录下,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不会影响到考大学、考研究生。这样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去学知识,学习思辨,而不是为考试而奔波。  培养思辨能力从幼儿园开始  Amy介绍,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其二,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然而,在国内,许多博士甚至一些专业的研究员,从他们研究、思考问题和写论文的方式上看,都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本质。   Amy说,自己的女儿两年前来到美国,读小学四年级。当时,老师们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讲科学方法,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和证伪等过程。“这种实验不是为了考试,却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将来被别人愚弄。”   Amy称,在美国的小学,是没有考试的。没有考试,学生们需要做什么呢?Amy说,女儿所在的小学要求学生每学期做几个项目,写出报告并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课堂展示。“而这种展示我当年甚至到了大学都没有做过”,Amy苦笑着说。  【国内尝试】  多所大学尝试通识教育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已经开始借鉴西方的通识教育模式,让学生不再一进大学就进行专业学习。   2001年,北京大学推出了元培计划,选出一些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他们生活在一起,在两年过程中学各种各样的学科,到大三才开始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2005年,复旦(微博)大学开始尝试通识教育。所有学生第一年都接受公共学科的教育,之后再去选定一个主科,接受三年的专业教育。为了推行通识教育,复旦学院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学生至少可以接受5—8个领域的教育。   2009年,南京大学开始在一年级新生当中启用新的教学模式。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介绍,这个教学模式包括大类培养、专业教育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   陈骏认为,三三制的模式实际上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有机结合的结果。  辩论赛普及各个学段  近几年,辩论赛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言,辩论赛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外研社赛事活动部主任屈凌云介绍,1997年,外研社就开始办英文辩论赛。虽然是用英语表达,但一开始沿用的还是中式辩论思路。为了和国际接轨,2005年,他们引进了英国的议会式赛制。从形式上看,以前是2支队伍辩论,现在则是4支队伍,正反方各两支,同场竞技却又互相独立;从内容上看,则是给出一个陈述句,让各队伍自己提出议案,各自陈述利弊。   屈凌云称,引入英国议会式辩论赛制后,就发现了中国学生的缺陷。第一,中国学生习惯了非黑即白的辩题,英国议会式辩论的提案式辩题设置,中国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第二,多数中国学生本身没有学过逻辑课,辩论中通常缺乏思维的推导过程,而这正是英式辩论的得分点;第三,中国学生对世界时政的接触太少,掌握的案例不多,融入辩论比较难。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辩论赛,外研社赛事活动部目前正在申办2013年举办的第34届世界辩论赛。如果申办成功,届时,全世界不少于60个国家的400支队伍将来到中国,参加这场“英文辩论的奥林匹克”。   屈凌云认为,辩论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表达、思辨、博弈和组织协调等社会化技能。据他们统计,每年参加他们辩论赛的辩手,大多数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去外交部、教育部这样的部委级单位的,也有去大型企业的。现在越来越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总监关注外研社辩论赛,从中挑选人才。今年的辩论赛外研社将进一步搭建优秀学生和优秀企业的沟通桥梁,让优秀的企业找到人才,让优秀的人才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  【专家解析】  起因:评价体系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表示,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下,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很难锻炼思辨能力。因为评价体系要求的就是回答出标准答案,是不鼓励多元化,不鼓励思辨的。在这个评价体系下,从小学生受的教育就是把一切都当成知识来学习,以能够回答出对的答案为学习目标。   之前,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逻辑思辨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国家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家长开始意识到这种能力很重要。但是,只是意识到重要性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因为评价体系没变。答对了标准答案就给分,就能升到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这是一个利益的链条。在这样的利益吸引下,没有多少家长再去强调孩子的逻辑思辨能力。  差异:文化传统  储朝晖分析,中国与西方在逻辑思辨能力上确实有重大差异,这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操作有关。   从现实层面看,储朝晖称,逻辑思辨能力是每个人先天就有的,只是中国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在后天的训练中,逐渐被扼杀了。在中国的中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只有部分老师会在课程中提供类似的知识;而在大学,尽管一些专业开设的有形式逻辑的课程,却还是把逻辑学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离真正的思辨能力提高还有一定距离。   从文化传统层面看,在西方,古代就很重视思辨,比如苏格拉底就以辩论见长,鼓励、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而在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几千年前孔子的《论语》就强调“子曰”,即学生提问老师给出答案。虽然也有强调辩论的墨家思想,但一直不占主流。   此外,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的平等理念,也从体制上保证了这一理念的实现。  建议:改变意识  储朝晖认为,要想改变中国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现状,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要改进教育的评价体系,用发散的、多向的思维,取代单一的、服从标准答案的思维;从微观上讲,学校要以身示范,比如在课堂上不压制学生的反对声音。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那可以让学生提出证据来,与老师共同讨论。   对于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从意识上改变以前“维护标准答案权威”的思维习惯;其次,要主动接触并学习逻辑思辨方面的知识。   储朝晖说,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把辩论引入面试环节,就是因为用人单位的评价体系是以人为依托的,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是“脱离人”的,不是以人为导向的。这种职场的评价方式其实非常好,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学思辨。  动手缺失  劳技课提升动手能力  ◎课程现状  为高考挤压课时  动手能力也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之一。   目前,像劳技课和通用技术课这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在全市各中学都有开设,要求各校设定为必修课,每周2课时。但是,多数学校因资金和设备有限,除规定的必修课外,不加设选修课。并且,部分学校可能出于中高考的压力还会在课时上打折扣,比如缩减到每周1课时。   ◎学校案例  设备课时双管齐下  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排头兵”,拥有20多年劳技课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附属实验中学配备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尖端的教学设备。据该校通用技术组教研组长岳云霞介绍,学校在初中和高中部分别设置了劳技课和通用技术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均为必修课,每周2课时。   除了必修课之外,为了满足学生对各类动手课程的兴趣,学校还设置每周2课时的选修课。初中劳技课程的选修课包括电子技术课、单片机制作、航模制作等;高中通用技术课的选修课程包括电子控制、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设计、建筑模型及设计、航模课和茶艺等。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保证操作安全,劳技课与通用技术课均采取小班教学,每班限定20余人。   岳云霞介绍,对于劳技课这类课程,高端的教学设备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最有效的方式。岳云霞称,为了配合教学,学校就购买了激光雕刻机、激光切割机、立体打印机等先进设备,仅一台立体打印机就价值10万元。有了这些硬件支持,学生们的创意不再是天马行空,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比如,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设计笔筒或铅笔,通过立体打印机打印出来后,装上笔芯就可以直接使用。   ◎老师分析  课程最好与生活挂钩  岳云霞称,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能否正常推进,与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度密切相关。一些疲于应付升学的家长可能会认为,最好能把技术课这种“锦上添花”的课程挪出来一部分课时去补给“正课”。但是,从学校收集的反馈来看,学生在评选“最喜爱科目”时,通用技术课常常拔得头筹。并且,在这门课会否影响学生学习的家长调查中,95%的家长表示,这门课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应该多开。   岳云霞认为,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不仅要让他们亲手操作,还要让他们知道做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所有课程设置都应和生活挂钩,动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岳云霞透露,在上劳技课和通用技术课之前,大约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就是学技术做东西的,至于为什么要学,学了之后能干什么,很少有人考虑。而学过这门课后,95%以上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将所学到的技术联系到生活和学习中。这在打通各学科知识脉络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物理的电学、数学的结构图形等知识都与技术课的内容有交叉,学生们会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技术课上,进行实际操作。在从知识到实操的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开发。   ◎其他缺失  道德教育缺失  日前,“小悦悦事件”、“老太太摔倒不敢扶”,以及北大公务员暴打父母等事件,引发社会对当下道德教育的反思。   有关专家表示,课堂教学形式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设置道德教育课和推行学科道德教育渗透两种途径来进行。一般说来,课堂讲授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灌输训练式,即适用于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期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种是问题讨论式,即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   非课堂教学形式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课外活动和社区组织进行,比如利用法定的节假日、活动周等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贯穿道德教育。   然而,利用各种活动为载体来进行道德教育时,中国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有些学校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命令化、形式化的倾向,在评估检查中,重形式,不重效果,甚至用“工作量”来代替“效果量”,导致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关于美国教育体系框架图,谁知道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好是英文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