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校训

中山大学校训(校训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5-13 09:23:18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中山大学校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校训有哪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山大学校训和校训有哪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校训有哪些

1、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4、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5、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6、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7、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8、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9、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0、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翼。

中山大学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院校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双一流985211院校,有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哲学、国际政治、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等专业,建校98年。

                                   

中山大学(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创建于1924年,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该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

                                   

中山大学源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8月17日,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院系概况广州校区有35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0个学院。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10家附属医院。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为本科院校教育观念,以“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以提高质量、服务需求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动硕博贯通培养,实施“优生优培”资助计划,推动课程训练和科研训练结合,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创新性研究,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人才;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在建面积6.8万平方米,拥有纸质馆藏832万册(件)、电子图书272万册、电子期刊12万种、数据库1038个、音视频资源23.20万小时。

                                   

学校已建成了跨广州、珠海、深圳3座城市,覆盖5个校园的大型校园网络。学校建成了规模庞大、国内领先的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园,基于IPv4/IPv6双栈技术构建,互联网出口带宽32Gbps(其中IPv6出口带宽为1Gbps),入网用户数约计57000,最高并发IP数量达80000。无线网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基于扁平化架构设计,覆盖三校区五校园行政办公、公共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230多栋楼宇,部署无线接入点27000余个。中山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CALIS数字图书馆基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教育部16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校训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是哪所高校的校训

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2017年9月,为中山大学现有3所附属中学之一。为秉承中山精神与逸仙文化,办学伊始,学校就确定沿用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这十字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上亲笔题写。1926年7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勤学善思,明辨笃行”出处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勤学”:学习要踏实勤奋,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要珍惜时间,这样才会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这是为学的第一阶段。

“善思”: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出处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时,要对所学加以怀疑,善于独立思考,深入细致考察分析。这是为学的第二阶段。

“明辨”:要明辨是非,明白事理,能够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奥妙所在,能够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学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善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明辨”是为学的第三阶段。

“笃行”:就是要认真地去实践。有两个含义,其一,在品行方面,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行为世范。其二,在是做事方面,要学以致用,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在运用;注重实践,不尚空谈。“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追求真理的校训精神。他曾说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1944年,一直患眼病的陈寅恪完全失明,仍然坚持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课。无法自己书写,便用口述的方式,逐字逐句请助手记录,历经十余年,最终在75岁之际完成了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以如此坚韧的方式笃行学术理想的诸多学人,正是中山大学的风骨和灵魂。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校训的解读

校训的解读:博学”是讲做学问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问过以后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明辩”,不辩的话,则“博学”的东西就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笃行”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第一,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孙中山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在社会主义开放与改革新时期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教育遗训,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任务。

关于中山大学校训,校训有哪些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