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培拉号重巡洋舰 日本

堪培拉号重巡洋舰(日本二战重巡洋舰有装155mm炮的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0 00:19:32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堪培拉号重巡洋舰”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堪培拉号重巡洋舰(日本二战重巡洋舰有装155mm炮的吗)!

本文目录

日本二战重巡洋舰有装155mm炮的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没有安装着155毫米炮的重巡洋舰(一等巡洋舰)。不过,有过一级曾经安装过155毫米炮的重巡洋舰,即“最上”级。

旧日本海军的巡洋舰武备体系中,155毫米口径的舰炮只有一种,即三年式155毫米三联炮。这种火炮的产生背景和伦敦海军条约有关,按照条约的规定,155毫米这个口径是轻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主炮的上限。日本海军在遵守条约限制的情况下,决定建造一种防护力和重巡洋舰类似,而火力方面暂时满足条约限制,但留下未来更换更大口径主炮余地的强力巡洋舰,即1931年度计划中设计建造的“最上”级。

(轻巡洋舰状态的“最上”级“铃谷”号)

“最上”级初造时,安装的是5座三年式,155毫米口径三联炮,舰种算是轻巡洋舰。但是随着1937年日本推出军缩条约后,主炮后来改成了三年式II号20厘炮,即203毫米口径主炮,舰种也成了重巡洋舰。

下面列出三年式155毫米三联炮的主要参数,供参考:

口径:155毫米

倍径:60倍

俯仰角:+55度至-10度

射 程:27400米(最大)

射 速:5发/分钟

旋转速度:6度/秒

俯仰速度:10度/秒

初速:920米/秒

弹头重:55.9公斤

如何介绍下二战时日本的北上号重雷装巡洋舰

前身·二等巡洋舰

(二等巡洋舰时代的“北上”)

旧日本海军的"北上"舰,是建造于1921年的二等巡洋舰,即轻巡洋舰,属于“球磨”级的3号舰,其初造时期的主要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5100吨

垂线间长:152.4米

宽:14.2米

平均吃水:4.8米

航速:36节

武备:140mm炮×7,76mm高角炮×2,533mm双联装鱼雷发射装置×4,“一号”水雷48枚。

该型军舰的7门140主炮可以转向同舷射击,另外比较有特点的是,这型巡洋舰具备水雷布设能力,可以在战时快速于敌前布设水雷带。

变身·重雷装舰

(重雷装舰状态的“北上”二视图,可以看到密布舷侧的鱼雷发射装置)

“北上”被改造为重雷装舰,缘于日本海军鱼雷技术的发展。1936年,日本“九三”式鱼雷制式化,这种鱼雷直径610mm,全长9米,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20至30公里,航速则能达到40-50节。由于这种超远射程、高航速、高威力的鱼雷诞生,日本海军在战术领域“沉渣泛起”,主力舰队决战思想抬头。在这种战术背景下,设想未来可以在敌方不易察觉的远距离上,对敌方发动秘密鱼雷攻击,具体则设想由巡洋舰、水雷战队在距敌35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密集发射“九三”式鱼雷,消灭敌方主力舰队的有生力量,打乱敌方主力舰队的编队,从而为己方主力舰队最后一举获胜创造条件。

为了使巡洋舰舰队能拥有密集大量发射“九三”鱼雷的能力,日本海军于是挑选了两艘老巡洋舰进行改造,即“球磨”级的“北上”和“大井”。

具体的改造方法是大量撤去舰上原有的火炮和鱼雷发射装置,而在舰体中部两舷共安装多达10座610毫米鱼雷4联装发射装置,如此单舷一次最多可以发射20枚“九三”鱼雷,是日本海军中乃至世界海军史上鱼雷战力最强的军舰,称为重雷装舰。

“北上”改装后的参数情况:

武备:140mm炮×4,25mm双联机枪×2,610mm4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0。

航速:31.7节

终曲·回天母舰

(改造为回天母舰后的“北上”)

(回天母舰状态的“北上”二视图)

“北上”和姊妹舰“大井”在1941年完成了重雷装改造,随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但是海战的态势没有按照日本海军的想象发展,主力舰队会战被以航母为主的航空作战而取代,重雷装舰“北上”“大井”并没有得到发挥特长的机会。

(“北上”甲板上的回天鱼雷搭载情景)

到了1944年,“北上”被拆去了大量武备,改造成了搭载自杀式武器“回天”鱼雷的母舰,可以同时搭载8艘“回天”,此后主要在日本本土用于“回天”的训练,后被美国飞机轰炸重创,日本战败后被拆解。

改成回天母舰后的“北上”参数情况

武备:127mm双联高角炮×2,25mm三联机枪×12,25mm单装机枪×31,回天鱼雷×8。

航速:23.8节

条约时代,法国重型巡洋舰的脉络是如何发展的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以主炮口径是否超过155毫米为标准界定的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概念始于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主炮口径超过155毫米,口径上限为203毫米的巡洋舰为重巡洋舰,主炮口径在155毫米(含)以下的巡洋舰为轻巡洋舰,无论轻重巡洋舰都要受到单舰吨位不得超过10000长吨的限制,主炮口径和排水量成为限定条约型巡洋舰性能特征的两条红线。在条约时代,法国海军设计新型巡洋舰的主要出发点有二:一是维护海外殖民利益,二是在地中海抗衡意大利,尤其是后者受到重视。在条约型巡洋舰的竞争中,法意两国互为对手,相互影响。

法国海军迪凯纳级重巡洋舰“图尔维尔”号。

在着手进行条约型巡洋舰的设计时,法国海军工程师们遇到了与其他国家同行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在10000吨的排水量限制内协调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要求,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性能必须在其他方面做出取舍。为了保证火力,法国海军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始终选择了8门203毫米的配置,采用前二后二布局,同时为了获得高航速和长续航力,又要采用大功率轮机,并尽可能地腾出空间布置油舱,结果使得可以用于防御的重量被挤占殆尽,最终只能牺牲防护性能,而法国海军的第一级重巡洋舰迪凯纳级都是在上述设计理念下的产物。

迪凯纳级重巡洋舰的侧视图及武备、装甲布局。

迪凯纳级的火力和33.75节的高速在各国早期条约型巡洋舰当中算是比较突出的,但其防护极为贫弱,取消了舷侧装甲带,仅在弹药库、主炮塔和火控平台上敷设了最厚30毫米的装甲,近乎裸奔,连驱逐舰的炮火都无法抵挡,而在与各国同类巡洋舰交战时,其生存能力相当堪忧。相比之下,意大利海军的首级重巡洋舰特伦托级同样遵循了高航速轻防护的设计路线,并且针对迪凯纳级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在相当的火力下,特伦托级配置了更强的动力装置,航速达到35节,同时在防护上全面优于迪凯纳级,具有7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带,炮塔和指挥塔则由100毫米装甲保护。不过,也要考虑到主要在地中海活动的意大利军舰对续航力的要求没有法国战舰那样高。

法国海军絮弗伦级重巡洋舰“迪普莱克斯”号。

在了解到意大利特伦托级的性能特点后,法国海军意识到迪凯纳级在防御上的重大缺陷,于是在后续了4艘絮弗伦级上修改了设计思路,平衡机动与防御的要求,加强装甲防护。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其防御设计的改进并非一蹴而就,而在各舰的建造过程中逐渐完成的,于是4艘絮弗伦级在防御设计上呈现出逐步递增的状态。“絮弗伦”和“科尔贝”号的舷侧装甲带厚度为50毫米,位于舰体外侧,而“福煦”和“迪普莱克斯”号则一改传统做法,将舷侧装甲带置于舰体内部,厚度也有所增加,“福煦”号为54毫米,“迪普莱克斯”号为60毫米。在水平装甲方面,该级前三艘为25毫米,而“迪普莱克斯”号为30毫米,弹药库装甲盒结构的厚度也由首舰的20~50毫米增强到末舰的30~60毫米。“絮弗伦”号的装甲重量比迪凯纳级增加了一倍,达到760吨,而到“迪普莱克斯”号时已达1550吨,又翻了一倍!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的侧视图及武备、装甲布局。

到法国海军最后一艘条约型重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是,法国人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从在确保火力和航速的情况下设计出一款重防护巡洋舰,以抗衡同样以重甲著称的意大利扎拉级重巡。“阿尔及利亚”号通过修改舰型,削减动力装置及大幅减重,以节约重量用于加强防护,其防御重量占到排水量的20%,舷侧装甲带厚度达110毫米,水平装甲也达到80毫米,主炮塔和指挥塔也配置了100毫米装甲,普遍认为“阿尔及利亚”号的防御设计是条约型巡洋舰中最成功的。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阿尔及利亚”号仅建造了一艘,法国海军总共完成了7艘条约型重巡洋舰,与意大利海军一致。

法国海军“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

纵观条约时代法国重巡洋舰的发展,法国海军选择了一条稳步推进、逐渐改进的设计建造路线,除了2艘迪凯纳级之外,其余5艘巡洋舰都各有差异,性能不断提升,最终在“阿尔及利亚”号上实现了在有限吨位内各项性能的均衡配置。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美国的提康德罗加和阿利伯克体量差不多,为什么提康是巡洋舰,而伯克是驱逐舰

“提康德罗加”级原本就是导弹驱逐舰,只是受到当时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几乎下马才晋升的导弹巡洋舰。至于在美国海军当中为什么“伯克”只是驱逐舰,关键问题就是“提康德罗加”级具备编队防空指挥能力,在航空母舰打击群中可以协调防空作战,所以“提康德罗加”级的舰长是海军上校,也会兼任航空母舰打击群编队防空指挥官。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侧视图,是不是看起来很像。没错,“提康德罗加”级就是直接利用了“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舰体修改上层建筑并更新电子系统。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先后建造了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由于核动力系统存在几乎无限续航力的优点,所以美国在进入60年代后就陷入了打造“全核舰队”的旋涡中,意图将所有新一代巡洋舰以上舰艇全部使用核动力推进。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包括1艘“长滩”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1艘“班布里奇”级核动力驱逐领舰DLGN(后升格为核动力导弹巡洋舰CGN)、1艘“特拉克斯顿”级DLGN(后升格为CGN)、2艘“加利福尼亚”级DLGN(后升格为CGN)、4艘“弗吉尼亚”级DLGN(后升格为CGN)。而常规动力的巡洋舰在60年代初期随着“莱希”级和“贝尔普纳”级的全部完工而停止发展。

相比于驱逐舰和护卫舰,巡洋舰因为巨大的舰体和仅次于航空母舰的地位成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核心指挥舰艇的不二人选,甚至在60年代中后期担任过整个编队旗舰。而60年代后期诞生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则成为有力的水面反潜力量,他们共同组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护卫力量。但随着新型号的核动力巡洋舰不断诞生,核动力舰艇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成本。70年代末开工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已经高达12亿美元,相当于当时3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造价。所以对于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发展美国也是非常吃力。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苏联海军发展,强大的“宙斯盾”综合作战系统问世,这种作战系统能同时能同时处理大量目标并有效应付来自空中、水面与水下的威胁,特别表现在防空方面有着极佳的作战能力。按照计划,“宙斯盾”作战系统将搭载至CSGN、CGN42等新一代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但核动力平台的成本问题依旧是个头疼的问题。为了保证足够的防空效率,美国打算建造一型低配版的“宙斯盾”舰,动力回归常规动力模式,这样就构成了以核动力“宙斯盾”巡洋舰为指挥核心、常规动力“宙斯盾”舰为“撩舰”的海上防空模式。按照计划,这一型常规动力的“宙斯盾”舰干脆直接借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舰体,因为接近8000吨的“斯普鲁恩斯”当年为了节省成本裁剪了一部分武器,存在简体浪费问题,这样既挖掘了“斯普鲁恩斯”的舰体利用率也节省了成本。新一代常规动力“宙斯盾”舰依旧传承了“斯普鲁恩斯”的驱逐舰定义,命名为DDG-47。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CSGN、CGN42等新一代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最终还是因为巨额的成本而被裁撤。这样美国海军将会在未来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退役之后出现没有巡洋舰可用的局面,或者说作为编队指挥舰的巡洋舰将“后继无人”。这时8500吨的“提康德罗加”因为搭载了“宙斯盾”作战系统而直接升格为导弹巡洋舰,由DDG-47变为CG-47,建造数量也由一开始的16艘变为27艘。所以我们说,“提康德罗加”本身就是作为驱逐舰,只是受到美国海军发展策略的变化而原地晋升而已,我们可以粗暴的理解为“走运”。当然,升级为导弹巡洋舰的“提康德罗加”级按照编队防空指挥舰增加专门的防空指挥系统,下图为“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战情中心,里面很明显的存在一个编队指挥区域和对空战区域


至于为什么同样搭载“宙斯盾”系统的“伯克”只是驱逐舰,这其实还是反映了美国对于“伯克”级的定位和职能。随着专职反潜的“佩里”级护卫舰的逐步到龄退役,“伯克”级接手了编队水面反潜的职责,同时还要兼顾一部分防空任务,最终演变为“多功能舰”。但有一点,编队防空指挥的职责并没有转移,依旧还是由“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来担任,所以“伯克”级只能还是在驱逐舰的位置上,舰长的军衔也定义在海军中校而非海军上校。另外,如果“伯克”级也是巡洋舰,那么中校军官的培养将出现岗位空缺,总不能由少校直接晋升为上校吧。

二战日本海军中,号称“天皇十八武士”的18艘重巡洋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自从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海军的实力排在世界第三。第一和第二不用说就知道是英国和美国。二战海战出名的德国,其实除了潜艇部队狼群战术以外,水面舰艇实力实在太弱,连意大利都不如。华盛顿条约规定各国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舰艇,舰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然而日本从来都没有遵守条约的规定,日本自知财力比不上美国,所以他们追求单艘舰船的火力,造出了在当时火力最强大的巡洋舰。

一战以后日本除了建造航母战列舰等海军装备外,还建造了18艘重巡洋舰作为仅次于战列舰的海战利器,二战期间,日本这18艘重巡洋舰在战争中成为日本海军手中一张令人胆寒的王牌。火力凶猛的日本重巡洋舰让盟军心有余悸。

古鹰号:1942年10月12日夜间,被美军舰炮的集火攻击,舰上发生火灾,沉没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加古号:1942年8月10日,在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沉没在新爱尔兰岛北方。

青叶号: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吴港被美军舰载机击中,坐沉海底。

衣笠号:1942年11月14日在萨沃岛海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妙高号: 妙高号不是在战场上被击沉, 1946年7月8日英军将其凿沉于马六甲海峡。

那智号: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攻击,沉没在科雷吉多岛。

足柄号:1945年6月8日在新加坡邦加海峡被英国潜艇的5枚鱼雷击沉。

羽黑号:1945年5月16日在马来西亚被英军鱼雷击沉。

高雄号:1946年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爱宕号: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水道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

鸟海号: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被重创后,由日本籐波号驱逐舰鱼雷击沉。

摩耶号: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水道被击沉。

最上号:1944年12月24日夜,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舰载机攻击后,失去了航行能力,由日军曙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

三隈号: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海军舰载机攻击,引起了鱼雷库爆炸沉没。

铃谷号: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攻击,引爆了鱼雷,发生大爆炸后沉没。

熊野号: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湾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沉没在圣塔克路兹港内。

利根号:1945年两次在吴军港遭到美国舰载机的轰炸,重损坐沉。

筑摩号: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军航空鱼雷击中舰尾,自沉。

澳大利亚有军队吗战斗力如何为什么一次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看见澳大利亚军队的影子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澳大利亚军队绝非弱鸡!

1931年,也就是二战爆发之前,澳大利亚才取得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的独立国家。

在1931年之前,澳大利亚归属英国的自治领,只是名义上的国家而已。

不过,澳大利亚人基本都是英国后裔,同英国的关系亲密。

一战中,澳大利亚也有参战,但基本是在英军序列中,等同于英军。

一战的特点是惨烈,步兵损失巨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军队都在英军序列作战,伤亡自然也是惊人的。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澳大利亚军队有3个师参战,伤亡极为巨大。战役结束后,3个师共有2万3000多人伤亡,损失接近一半。

而战争后期,1个澳大利亚师临时投入战场,作为生力军去冲击德军阵地。然后不到一周的战斗,该师就伤亡5500多人。到了1918年一战结束,澳大利亚军队参加了包括索姆河战役、伊普尔战役、帕斯什达勒战役、维累—布通诺战役等很多大型战役,表现和英军相差不大,受到英国人和协约国的大家赞赏。

然而,澳大利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战争期间,40多万澳大利亚青年参军,其中33万人作为一线士兵被送到各个战场,伤亡接近百分之五十。

要知道,澳大利亚国土虽大,但人口很少,只有500万人。这种参军和伤亡概率,几乎等于把澳大利亚所有的人力都用上了。

一战中,澳大利亚表现如此之好,所以英国人允许它彻底独立。

二战中,澳大利亚才正式作为独立的国家参战,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在太平洋战场,1942年日本空袭澳大利亚本土,澳军和美军协同开始准备防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欧洲战争,澳大利亚也参与了对德军的多次战役。

当时澳大利亚人口增加到700万,然而他们有高达57万青年参军,比一战还要多。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统计,每10个18到35岁男性中,有8个人在为军队服役,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

二战中,澳大利亚战死3万多人,受伤18万人,总数超过20万,损失比二战还要严重。

其中,澳大利亚有1万5000人被包围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这1万5000人后来有二分之一,被日军折磨致死。澳大利亚对日本极为仇视,后来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毫不留情。

在历史上重巡洋舰能否发射鱼雷击沉战列舰

以二战期间的情况来说,只要能有效命中,能让发射者能不被捶死,任何平台发射的鱼雷,都对任何舰船有重大威胁。

问题出在这个“有效命中”和“不被捶死”上。

重巡洋舰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它不是一种主力舰(capital ship),在装甲、火炮和吨位上,它都比不上主力舰。重巡洋舰不是被设计来对抗主力舰的

要想让重巡洋舰有机会对主力舰发射鱼雷,也是有办法的。实际上多数参与二战的海军已经这么做了:把重巡编进舰队里,参与水面行动

但是等等,要组建舰队,不就需要其他种类的舰船了吗?

我们一定要理解一件事:一支海军的存在,不是舰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整个体系的运作。如果使用得当,重巡洋舰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船,其优势在于远洋航行、护送、护航,在舰队中保护大型舰船,在舰队作战中支持舰队,有必要/有机会时直接攻击敌舰。这是重巡洋舰有效率的使用方法。

知道什么使用方法很没效率吗?拿重巡洋舰往战列舰脸上冲,试图在被集火之前打出鱼雷命中。这种做法就很没效率。

一个很好的重巡洋舰作战的例子,就是俾斯麦号的最后一战。虽说皇家海军是在以多打少,但是思路和战术就在那里:

在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之后,皇家海军调集了区域内几乎全部兵力,前去围捕。在之后漫长的追逐战中,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和追踪俾斯麦号,其实一度跟丢。但是英国方的破译者成功破译了部分德国通讯,得知俾斯麦号要求德国空军掩护自己的撤退。在和纳粹占领区抵抗组织联系之后,英国人确认德国飞机确实向附近的机场移动,因此找到了俾斯麦。在此期间,和俾斯麦遭遇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遭到了炮击,但明智地选择了拉烟撤退,汇报情况

然后就是舰队的行动。在皇家方舟号航母发动的多次鱼雷机攻击下,俾斯麦号终于被打瘸。为了对抗鱼雷机而进行剧烈机动的俾斯麦号,除了被鱼雷击中之外,也因为过于猛烈的机动而受损。

在俾斯麦无法机动之后,出场的就是英方主力舰罗德尼和乔治五世。在舰炮交火中,罗德尼受损,但仅仅是受损,没有失去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转向不受控制,俾斯麦越来越难以瞄准英舰。

随着双方越来越接近,巡洋舰终于可以加入战斗了。诺福特和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开始用主炮射击。罗德尼的炮击进一步损毁了俾斯麦号,并杀死了大量船员。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多塞特郡号在很近的距离上发射三枚鱼雷,命中两枚,大大加速了俾斯麦号的沉没。

所以说,海战不是一堆船和一堆船在打,而是一支海军和另一支海军的较量,是国家和国家的对抗。碰到打不过的对手,多几艘重巡也没用。

而且任何的舰船,都要在其被设计时考虑到的体系框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重巡洋舰的设计目的,根本就不是在二战的舰队对抗中担任主力。它们对舰队来说是价值巨大的,但是拿它们来干不适合它们的工作,既浪费它们的能力,也会毁掉这件工作

再回答题主的另一个问题:“酸素鱼雷”其实是日语,翻译成中文其实是“氧气鱼雷”。

萨沃岛海战中,日本海军取得空前大胜,山本五十六为何不满意

萨沃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一场著名海战,日方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也是日美六次瓜岛战役中的第一战。萨沃岛海战于1942年8月8日午夜至9日凌晨交替时间打响,只用了3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日本海军以伤2艘重巡洋舰和死伤不足百人的代价,击沉了美军重巡洋舰4艘,另外重伤美军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和死伤1732人的战果大获全胜。

领导萨沃岛海战的日本海军将领三川军一,因为此次优秀的表现和战果,受到了战史学家们的颇多溢美之词。而三川军一虽然当时受到了日本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嘉奖,同时也让山本五十六对其留下了强烈不满的印象。

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甚至有战史书称赞日方指挥官三川军一海军中将是智勇兼备的干将。但是从美方的角度来说,萨沃岛海战的结局对美方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万幸的是美国的运输舰队没有遭到半点损失,那可是美军整整三十七天的给养和弹药装备。

战后,日本的战史学家伊藤正德在他的《日本帝国海军的末日》一书中写道:“如果三川军一能在瓜达卡纳尔消灭敌人的运输舰队,即使牺牲了他的整个舰队也是值得的。”这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川军一错误的严重性,这也正是山本五十六当时就表现出对三川军一非常不满意的真正原因。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是盾舰吗

盾舰就是“宙斯盾”作战系统的军舰,宙斯盾舰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1960年代末,美国海军认知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反应时间,火力,运作妥善率都不足以应付苏联大量反舰导弹的对水面作战系统的饱和攻击威胁。宙斯盾系统的核心是一套电脑化的指挥决策与武器管制系统,虽然在表面上宙斯盾系统很强调对于空中目标的追踪与拦截能力,不过宙斯盾系统的核心接收来自于舰上包括雷达,各种电子作战装置与声纳等侦测系统的资料等

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各型战舰普遍具有以下八项主要特点:

1.兼备搜索和跟踪功能,并具有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能力,这对拦截多枚导弹的饱和攻击十分重要;

2.系统反应时间短,相控阵体制采用数字波束控制,其波束由一个方向转向另外一个方向,所用时间仅为微秒级,可谓是“瞬息万变”;

3.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作战全过程可无人工干预;

4.抗干扰能力强,可在杂波中准确锁定真实目标;

5.可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精确的中段制导,可极大提高“超视距”攻击的准头;

6.在作战时,当相控阵雷达的阵面部分受损后,残余部分仍能继续工作,雷达性能只会“柔性”下降,而不会立刻丧失全部功能,系统生存力大大加强;

7.天线采用全相电子稳定,当舰艇摇摆或偏航时,相控阵雷达可用“移相法”稳定波束,使雷达波束始终“罩住”目标;

8.由于不必依靠机械转动来改变雷达波的指向,消除了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使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利用“宙斯盾”系统可控制多种武器构成远、中、近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全方位防御圈,以不同射程的武器拦截来袭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飞艇、舰艇、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是盾舰吗?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发生了两件影响苏联红海军建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和赫鲁晓夫的下台。前者使苏联高层认识到没有一支可以在重要海域遂行任务并保持威慑的水面舰艇与潜艇兼备的强大的舰队,苏联是无法自如的展示它的国家意志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后者则为红海军的建设重开绿灯,大型水面舰艇建造计划自此重获新生,开始朝远洋型海军迅速发展,装备建设转向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并重的发展战略。苏联海军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古巴导弹危机

1961年,时任海军总司令的戈尔什科夫当选中央委员,很快大力发展大海军的计划受到当时苏联军政要员的支持。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苏联开始决定营建自己的航空母舰舰队,以及战斗力强大的编队中心舰艇 。

▲戈尔什科夫

1974年3月26日,1144.1工程首舰“基洛夫”号在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77年12月27日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舰队,1980年12月30日服役,因此该级舰被北约称为基洛夫级巡洋舰,苏联绰号为Орлан,译文为“海鹰”或“海雕”。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和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分别在1984年10月31日和1988年12月30日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舰队,后者加入太平洋舰队。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92年5月27日,俄罗斯海军对现役的四艘基洛夫级巡洋舰进行了改名,前3艘改用俄罗斯籍海军名将命名,4号舰则以俄海军的缔造者“彼得大帝”号之名命名。为确保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能够顺利建成入役,俄罗斯政府和海军在国防预算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节省开支继续为该舰拨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

彼得大帝号全长252米,宽28.5米,吃水9.1米,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4300吨,续航力14000海里/30节,堪称世界巡洋舰之最。该舰外形类似于二次大战时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具有明显的外飘船体剖面和丰满的尾部水线面。其首部细长,顶端上翘;尾部方形,上面是飞行甲板,下面是机库。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它采用两座核反应堆和两座燃油锅炉的混合式动力系统。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以平行方式工作。其中两台核装置的总功率达8万马力,可以使该舰以24节的速度航行。两台蒸汽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4万马力。两装置如果并机使用,可以发出高达12万马力的总功率,使该舰以30节的全速前进。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防空火力空前强大,其配备型号之复杂在各国舰艇中绝无仅有。防空武器由S-300F“堡垒”防空导弹系统提供,中远程为SA-N-6VLS系统。甲板下面共有12个该型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每箱备弹8枚,总计96枚。该弹即俄罗斯著名的S-300防空导弹的舰用型,射程100公里,速度6马赫。该系统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迎击12个空中来袭目标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前甲板垂发系统

近程为SA-N-9VLS系统,共有2组。每组8个发射舱,每舱备弹8枚,总计备弹128枚。该弹射程15公里,速度2马赫,相当于西方的"海麻雀"。另外,该舰还有2座传统的双联装SA-N-4点防空导弹起辅助作用。该弹射程15公里,速度2.5马赫,全舰备弹40枚。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垂发系统

如果来袭目标突破了上述三道防线,最后还有6座CADS-N-1近防系统进行终极拦截。该系统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每个系统包括8枚SA-N-11导弹和1座双联30mm炮。导弹射程8公里,火炮射程2公里,每分射速4500发。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近防炮

在一艘战舰上装备种类如此为多、数量如此庞大的防空武器,全世界舰艇家族中独此一家。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难怪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经常光顾波斯湾和西太等海域,就是不敢靠近俄罗斯近海,美国惧怕的不是俄罗斯那艘还在大修的唯一航空母舰,而是这艘可以单挑美国整个航母舰队的核动力重型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发射导弹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是俄罗斯唯一一艘具备足够的能力防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大规模打击的水面战舰。“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装备有48枚S-300F Fort和46枚S-300FM Form-M中程舰对空导弹(有效射程可达200公里)、128枚3K95近程舰对空导弹以及6套CADS-N-1“卡什坦”火炮/导弹系统。该巡洋舰所装备的雷达能够探测并追踪到300公里半径内、飞行高度30公里的空中目标。以上性能完全符合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各型战舰普遍具的主要特点,所以说它是一艘盾舰。

作为海基国家导弹防御网络计划的一部分,俄罗斯军方计划在2020年之前对3艘已经退役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进行大修并使其重新服役。

它的作战能力也是有口皆碑的,根据相关消息,该舰艇上搭载了大量的反舰导弹系统,涉及面遍布整个船体,还相应的配备顶级的反潜武器系统,也供给了舰载直升机。如此看来,就算是不可一世的美国核航母想和它硬碰硬一场,也绝对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在面对基洛夫级巡洋舰时取得胜利。因此虽然在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服役时,它的其他姊妹舰却相继的走向没落,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俄海军独具特色的导弹巡洋舰家族中的最后“宠儿”。

以上是铁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萨沃岛海战中,日本海军重创美国海军只用了半小时,为何日本海军司令却很不满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争,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激烈对抗。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战争,是后勤保障与装备力量之间的战略博弈。

就战术而言,萨沃岛海战,日军指挥官三川军一从日军攻击美军开始到海战之后的撤退,无不表现出他优秀的指挥才能和指挥艺术,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以极其轻微的代价重创美军,美军四艘重巡洋舰被击沉,一艘重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被击伤。

但是,日军此次任务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阻击美军的登陆部队和补给物资的运输舰只,三川军一放弃了原先主要攻击运输船的任务,转而攻击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使得美军近两万人成功登陆,运输舰运送的大量战备物资未遭受轰炸而完成补给。

如果当时三川军一全力攻击美军的运输补给舰队的话,美军的这次远征将会因为战备物资的不足而陷入困境,那么,瓜岛之战的历史,甚至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日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一直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的,不注重攻击敌方作战链条上的后勤保障环节,只是一味的拘泥于僵化的作战思想和战术意识。

萨沃岛海战,日军以战术上的失误成就了美军战略上的胜利。

关于本次堪培拉号重巡洋舰和日本二战重巡洋舰有装155mm炮的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