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和舰vs武藏号 本二

大和舰vs武藏号(介绍一下日本二站时的军舰”大和“号、”武藏“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30 18:02:33 浏览5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大和舰vs武藏号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介绍一下日本二站时的军舰”大和“号、”武藏“号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和舰vs武藏号和介绍一下日本二站时的军舰”大和“号、”武藏“号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介绍一下日本二站时的军舰”大和“号、”武藏“号

  日本海军超级战列舰  ——大和号(Yamato)  舰史:  自本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海军的判断是:美国海军依然坚持大舰巨炮主义,要夺取对美作战的胜利,仍须靠战列舰。为确保在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胜算,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确保小笠原群岛一线成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趁1936年开始的无军备限制的时期,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日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军抗衡的手段,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于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舰补充计划时,确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情况。  舰首与前甲板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那时,除日海军的“翔鹤”型航母、“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采用了些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这是日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  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号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它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继而投入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均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最后于1945年4月7日,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司令长官伊藤整一海军中将),“大和”号率轻巡洋舰“矢矧”号及8艘驱逐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击,中千磅航弹7枚,小型航弹数十枚,随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号葬身海底,标志着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也临近了。  历史照片和艺术画:      性能数据:  排水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机 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速 最大27节  主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炮 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员 2400人  日本海军超级战列舰“武藏”号  1944年10月24日黎明时分,在菲律宾明多洛岛以南西布扬海浩瀚无际的宽淘海面上,2个相距12海里的庞大环形舰队正向东驶去。在近30艘后桅挂着血染白布的日本海军旗的战舰中,2艘像庞大的钢铁堡垒般浮在水面上的巨舰——位于第一个编队中心的大和舰和在其右舷后方行驶的姊妹舰武藏最引人注目。在大和舰的向后倾斜的后桅顶端,这支大舰队的最  高指挥官,日本海军第2舰队司令栗田海军中将的将旗正被海风撕扯的噼啪做响——栗田的旗舰本来是设在重巡洋舰爱若号上,但在一天前,该航却被美国潜艇突如其来的鱼雷给送进了大海,落入水中颇为狼狈的栗田只得爬上大和舰。凶险的经历和这次前途颇为惨淡的作战任务——在美国人掌握海空优势的情况下,率领舰队冲进菲律宾莱特湾,用重炮歼灭那里的美军登陆舰队,使得这位舰队司令心神不宁。而在武藏舰的舰桥上,该舰舰长猪口敏平海军少将的情绪也颇为复杂。  1896年生人的猪口敏平在与他同期毕业的海军兵学校124名学员中排第9位,后进入横须贺炮术学校。由于他对战列舰炮术——也就是日俄对马海战中,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得以取胜的关键——的精通,而在日本海军内部被誉为“炮术之神”,并于1944年8月12日接替朝仓丰次成为了武藏舰的舰长。就他个人的平身所学来说,武藏舰上安装的9门460毫米主炮应该是最称他的心意了。靠着这口径最大的海军炮,猪口可以用1460公斤重的91式穿甲弹在2-3万米距离内击沉世界上任何一艘军舰,其中也包括对手所拥有的最强大的战列舰。真正让猪口担心的却是另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一一海空战。前面说西布扬“海浩瀚无际的宽阔海面”只是形容视觉上的感受,从实际情况来说,这片把菲律宾群岛分成2部分的海域却是岛屿密布,航道狭窄,正是飞机和潜艇进行伏击的好地方。猪口很清楚,在此前的历次海战中,速度快而灵活的飞机曾多次用鱼雷和炸弹击沉过失去空中掩护的庞大战列舰,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日本海军的案基航空兵非常干净利索的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最新的战列舰——和武藏一样号称过“永不沉没”的“威尔士亲王号”。但让猪口聊以自慰的是,他指挥下的排水量71695吨,和姊妹舰大和并祢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战列舰的武藏舰,确实拥有超群的防护能力。  占整艘战列舰长度53.5%的主防御区被41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200-230毫米厚的装甲甲板和350毫米厚的横舱壁保护的严严实实,即使2吨重的航空炸弹从2200米高度投下,也无法击穿这坚盔厚甲。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在船肿宽达6.25米,装甲舱壁厚度达64—194毫米,舰体被分成2 4个主水密隔舱,同时几乎全部主横舱壁都达到了上露天甲板,防水隔舱总数1147(防护甲板以下1065个)。按照测试,武藏舰能够经受住装药相当于500-600公斤TNT鱼雷的打击,试航排水量(69100吨)状态初横稳心高为3.35米,储备浮力57450吨(当然,实际上没有1艘战列舰是在储备浮力用完的状态下沉没的)。猪口相信,即使遭到空袭,凭借坚固的舰体和防护,他的战列舰仍然可以幸存下来。  二  美国人的空袭说来就来,大和舰上的雷达首先发现敌方的机群正在迫近舰队上空,这些飞机来自哈尔西指挥的美国海军第3舰队特混大队的航空母舰,通过潜艇的报告,这个好战斗狠的美国海军将军及时掌握了日本舰队的行踪。上午7时30分,包括武藏在内的第2舰队舰艇都发出了战斗警报,猪口和部下乘坐电梯登上了舰桥顶端,高出海面近30米,架设着高倍望远镜的露天防空指挥所,在他的身后是主炮射击指挥所和安装在上面的15米长巨型主炮测距仪。与此同时,战列舰的全部舱口和孔门都按战斗状态关闭,主任机械工程师来到机舱。武藏舰上正在吃早饭的士兵则丢下饭碗,奔赴各自的战位。12门89式127毫米高射炮和130门96式25毫米高射炮指向天空,大和、武藏舰上9座各重2774吨的三联装主炮炮塔也缓缓转动,重达1360公斤的3式对空弹被扬弹机送入炮室,推入炮膛。巨大的测距仪开机工作。  大战前的肃杀气氛笼罩了全舰和全舰队。大约在10点过后,大约40架美国飞机终于出现在了海空之际,此时天上卷积云密布,给观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日本舰舰队的各艘舰艇加速至24节,并以猛烈的炮火在天空交织成密集的火网。10:25,17架美国轰炸机首先向武藏舰发动了攻击。穿过凶猛的高射炮火的美机将炸弹投向武藏舰,其中4颗炸弹落在右舷附近,掀起数百尺高的水柱,黑烟笼罩着战列舰,被弹片毁伤的舰艏水线以下浸入了海水。另外一颗重60公斤的炸弹则命中了一号主炮塔顶部,却被炮塔上厚达270毫米的装甲弹了回来。这些炸弹没有给武藏舰造成什么损害,但在轰炸机飞过后不到2分钟,紧接着飞来的3架下BF鱼雷飞机投下的鱼雷就拖着尾迹射向武藏舰右舷,并且都撞上了这艘来不及规避的超级战列舰。但却只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另外2条鱼雷却从舰底溜了过去。对于可以承受500-600公斤TNT打击的巨舰而言,这条击中第130号肋骨的MK13型航空鱼雷(装有270公斤混合炸药,相当于3 50-400公斤TNT)造成的损害对舰体微不足道,但由于其爆炸所造成的的震动却神使鬼差的造成主炮前主方位盘出现故障,无法旋转。这一瞄准装置的失灵使武藏舰的9门主炮无法和大和舰一起使用威力巨大的3式对窆弹对来袭的美国飞机同时齐射,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舰长猪口用世界上最大的海军炮轰击美舰的信心。这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舰长直到临死都没有忘记在遗书中要求造舰部门改进主炮主方位盘防护。  但在鱼雷命中的当时,站在防空指挥所的猪口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又有6架鱼雷机和6架轰炸机几乎同时发动攻击。3条鱼雷命中左舷(第80,110,145号肋骨),轰炸机投下的2颗炸弹命中前甲板和左舷机舱区,第一颗炸弹击穿前甲板并从左舷外壳处穿出,第2颗炸弹从左舷第四号高炮左前方一直穿到中甲板第十兵员室才爆炸,造成的大火蔓延到了第二机械室。左舷机舱充满蒸汽,迫使人员离开,战列舰4轴中停转了1轴。虽然日舰的高射炮手们疯狂的射击,可是25毫米高炮的威力对防护优良的美国舰载机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自然更谈不上有效阻止其攻击了。好不容易挨到投完了弹的美国飞机飞离舰队上空,猪口急忙了解他的战舰受损的状况。  在遭到4条航空鱼雷打击后,战列舰向左倾斜5度,第二水压室进水,纵倾虽然不明显,舰艏也已经进水1米——这主要是那颗穿出舰艏外壳的炸弹造成的。  此时大和舰上的栗田司令夜打来信号询问武藏舰能否跟上舰队。猪口的答复是“完全可以保持22节速度航行”。在按照他的命令采用反注法,用海水淹没右舷部分舱室后,武藏舰被扶正到左倾1度。同时由于增加其余三轴转速,受到重创的武藏舰航速真的保持到了22节(大和型舰最高速2 7节)——“永不沉没”的称号看来是名符其实的。为了适应该舰,整个舰队速度由25节降至22节。在这轮空袭中,除武藏舰外,第五战队旗舰被鱼雷命中妙高号巡洋舰后返回基地,大和舰也挨了1条鱼雷,但航速还能够保持在24节。庞大的舰队继续前进。但好景不长,由于被炸弹穿透的舰艏钢板向外翻卷,增大了阻力,战列舰武藏还是渐渐落在了舰队后面。这使该舰在美国人的第二轮攻击中变成了首要目标。  三  第二轮攻击大约在12:07开始。不少于13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扑向了武藏舰。近失弹弹片对甲板上的炮手造成了杀伤。1条鱼雷命中了右舷第60号肋骨,淹没一些舱室,使舰艏纵倾增至1.8米。上百门25毫米高炮以分钟220发向天空倾斜250克重的炮弹,却仍然没有击落多少美国飞机,一些绝望的炮手甚至大叫了起来,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吃完早饭,而激烈的战斗由迫使他们失去了午饭时间,体力消耗非常迅速。但猛烈的高射炮火似乎对于12:23分发动攻击的20架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飞机向巨舰投下了雨点般的炸弹,无数近失弹掀起了高高的水柱,却没使对手遭到太大损害,没有1颗炸弹直接命中。但在30分钟后,美国飞机却对武藏舰造成了致命的打击,4颗炸弹直接命中了超级战列舰,炸弹破坏三层甲板,部分内部装置和高炮被炸毁,高射炮手非死即伤。武藏舰的甲板被炸的一片狼籍,血水横流。TBF鱼雷机造成了的损害更是惊人。1颗鱼雷命中战舰左舷第70号肋骨,3条击中了右舷第70,110,138号肋骨。数千吨汹涌的海水从被鱼雷爆炸撕裂开的破口涌入了舰体,增加了横倾,舰艏没入水中达4米。虽然在继续注水后,武藏舰再度被扶正到了左倾1度,但航速却降至16节,后来又降至12节。超级战列舰和舰队的距离越拉越远,此时她已经承受了9条鱼雷,7颗炸弹,和不少于15颗近失弹的打击。  包括武藏舰在内的全部日本第2舰队官兵此刻都在咒骂着应该为他们提供空中掩护的航空部队,舰队司令栗田本人则在13:55向大本营和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发出了紧急电报:“第一游击部队正在锡布延海苦战,预计敌空袭将更加激烈。请求基地航空部队以及机动部队迅速向可能位于拉蒙湾方面的敌航空母舰舰队发起积极的进攻。”  日本的岸基飞机始终没有出现,而美国第3舰队的飞机却再次光临。14:45,75架美国飞机对武藏舰发动了第三轮攻击。此时,脱队的武藏舰大部分高射炮已经不能使用,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垂死恐龙,但靠着舰艇后部残存的高炮,日本人却打下了3架T8F大型鱼雷机。但这阻止不了更多的美国飞机在飞行员熟练的操纵下实施攻击。武藏舰又吃了11条鱼雷,9条打中了左舷(其中3条几乎打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第140号肋骨,其他被命中的有第40、60、75、125、145、165号),2条打中右舷的第80、105号肋骨。10颗炸弹直接命中上层建筑完全破坏,另有6颗近失弹落到了战舰附近,巨大的水柱覆盖了山一般巨大的战列舰,使护航的清霜驱逐舰航速一下子由36节降至20节。武藏舰的舰长升降口,中央高射炮手待命室被毁,第2号主炮塔顶部被击中(自然没有被穿透),25毫米高炮炮弹库进水。位于舰桥顶端的防空指挥也被击中(第一舰桥与作战室起火),在上面进行指挥的舰长猪口敏平少将右肩受伤,高射炮长广濑荣助少佐被击毙。第一舰桥内的航海长也被打死。整个舰桥内一共死伤了78人。战列舰的指挥暂时失灵。这时,呆在第二舰桥内(这里是战列舰的预备指挥所)的副舰长加藤宪吉大佐接过了指挥权。但没过多久,受伤的猪口却来到第二舰桥继续指挥。此时,舰体左倾已达10度,在向右舷注水后也只能勉强恢复到6度。舰艏下沉8米,只有安装着巨大菊纹章(直径1.2米)的顶端还冒在上面。武藏舰遭到了任何一艘军舰都未遭到过的巨大打击,但凭着庞大的舰体和严密的防护设计,它仍然浮在水面,虽然只是暂时的。  大约在下午3时,从大和舰上传来了栗田的命令,要求武藏舰回航返回基地,由清霜和滨风驱逐舰护航。同时为了暂时避开敌机袭击,午后3时10分,他又命令全舰队以航向290度,航速18节返航。作为舰长的猪口非常清楚,武藏舰已经不可能依靠自身动力回到基地了。为了挽救这只垂死的超级海上钢铁巨兽,作为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他下令战列舰争取在西布扬海北岸抢滩。排水量7万吨的庞大战列舰体内已经灌入了3万5千多吨海水。由于机械室被淹,武藏舰上的电力已经消失。3个主机舱都已经灌满了海水,只剩1个还在运行。为保持平衡,全体舰员和能够搬的东西都被集中到了右舷,舰艏几乎淹没。  四  18:00左右,调转回头,继续向莱特湾前进的栗田舰队从这艘面临覆灭的巨舰庞驶过,凄凉的景象使整个舰队上笼罩着送葬般的气氛,随着夜色的临近,这种气氛得到了加重。由于在转向过程中操舵过急,已经千疮百孔的战舰几乎倾覆,情况进一步恶化。  19:15,战列舰向左横倾12-14度,航速降至6节,机器全部无法使用。武藏舰在缓缓下沉,海水已经没过了前甲板,淹至第一号主炮塔处。猪口终于意识到他的战舰已经无法保全了,于是命令各指挥官来到第二舰桥集合。由于舷梯被炸坏,这些人只能使用应急网来到里面。19:20,在已经很难站直身体的舰桥内,猪口将此前他刚刚于19:05写完的遗书交给副舰长加藤宪吉(在遗书中,这个大舰巨炮的崇拜者承认了他的失败,并向他的国家请罪),并名令他率全员撤退即将沉没的武藏舰(有1376人获救)。猪口本人则留在了第二舰桥内,已经准备好和硕大无朋的武藏舰共存亡。  19:35,武藏舰左倾已达30度,7万吨巨舰突然急剧向左倾斜,像山一样庞大的鼠灰色钢铁船体猛地翻转过来,同时舰体内部发生了2次剧烈的连续爆炸。在经受了150架飞机,20条鱼雷,17颗炸弹和不少于20颗近失弹的打击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之一武藏终于带着1021名舰员沉入了海底,位置是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大和舰比武藏舰的优劣

日本海军超级战列舰 ——大和号(Yamato) “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情况。 舰首与前甲板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那时,除日海军的“翔鹤”型航母、“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采用了些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这是日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 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号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它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继而投入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均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最后于1945年4月6日,“大和最终攻击”只携带单程燃料出航,全舰官兵都清楚这是“最后一次出击了”,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司令长官伊藤整一海军中将),“大和”号率轻巡洋舰“矢矧”号及8艘驱逐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击,中千磅航弹7枚,小型航弹数十枚,随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号葬身海底,标志着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也临近了。 性能数据: 排水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日方94000) 载机 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速 最大27节 主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炮 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员 2400人(日方:3300) 武藏号是著名的大和级的二号舰,也是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绝笔之作。它于1941年完工,“武藏”号标准排水员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9吨,舰身长263米,宽38.9米,舰上有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主炮,该炮最大射程40公里,弹重1460公斤;还有4座三联装155毫米火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吨位和舰炮火力上能和“武藏”号及其姐妹舰“大和”号相提并论的战舰。当初日本人是在绝密的情况下建造这两艘海上“巨无霸”的。它们的装甲防护极好,并有分层叠装的船身,占整艘战列舰长度53.5%的主防御区被41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200-230毫米厚的装甲甲板和350毫米厚的横舱壁保护的严严实实,即使2吨重的航空炸弹从2200米高度投下,也无法击穿这坚盔厚甲。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在船肿宽达6.25米,装甲舱壁厚度达64—194毫米,舰体被分成2 4个主水密隔舱,同时几乎全部主横舱壁都达到了上露天甲板,防水隔舱总数1147(防护甲板以下1065个)。按照测试,武藏舰能够经受住装药相当于500-600公斤TNT鱼雷的打击,试航排水量(69100吨)状态初横稳心高为3.35米,储备浮力57450吨(当然,实际上没有1艘战列舰是在储备浮力用完的状态下沉没的)。占整艘战列舰长度53.5%的主防御区被410毫米厚的舷侧装甲,200-230毫米厚的装甲甲板和350毫米厚的横舱壁保护的严严实实,即使2吨重的航空炸弹从2200米高度投下,也无法击穿这坚盔厚甲。战列舰的水下防护在船肿宽达6.25米,装甲舱壁厚度达64—194毫米,舰体被分成2 4个主水密隔舱,同时几乎全部主横舱壁都达到了上露天甲板,防水隔舱总数1147(防护甲板以下1065个)。按照测试,武藏舰能够经受住装药相当于500-600公斤TNT鱼雷的打击,试航排水量(69100吨)状态初横稳心高为3.35米,储备浮力57450吨(当然,实际上没有1艘战列舰是在储备浮力用完的状态下沉没的)。猪口相信,即使遭到空袭,凭借坚固的舰体和防护,他的战列舰仍然可以幸存下来。排 水 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 机 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 速 最大27节 主 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 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 炮 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 员 2400人

武藏号和大和号哪个更厉害

  • 肯定是武藏号啊,两艘姊妹舰,大和先造,武藏吸取了大和建造的经营应该比大和更强

  • 武藏号和大和号同属于大和级战列舰,不过鉴于大和号线生产出来,乘员熟练度较高,应该是大和号厉害

  • 如果比防空能力,那肯定是大和号防空能力强

  • 武藏号厉害点,至少在防空高射炮上远远大于大和号!

大和号和五藏号是在什么时候被击沉的当时的战况是怎么样的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作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大和”号航速降职22节。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143、124、131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度。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14时15分,大和舰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舰2498名官兵(连同司令部人员共有2767人)中仅有269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50海里,德之岛西北200海里,西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1944年10月日本在得知美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消息之后,立即启动了防卫菲律宾的既定方案——“捷1号”作战计划。按照该计划,日本联合舰队将派出由多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第2舰队,在由航母组成的机动舰队引开美军航母特混编队注意力时,于10月24日夜晚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歼灭位于萨马岛东侧的美军水面舰队,然后在25日凌晨杀入莱特湾,消灭湾内的登陆舰船。武藏号在此战中被歼灭。

介绍日本大和级的“武藏”号,他和“大和”号相比有什么不同

大和级战列舰是日本设计建造的一种级别的战列舰,历史上该级舰艇计划建造四艘,建成了两艘。 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为假想敌制定了新的国防方针。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限制军备的谈判,日本海军明确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击假想敌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战略。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新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开始于1934年。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一号舰“大和”号1937年11月4日开工,二号舰“武藏”号1938年3月29日开工。在建造过程中日本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国海军很长时间里无法掌握到大和级战列舰的正确情报。另外,根据"05舰艇补充计划"开工的该级三号舰“信浓”号于1942年在建造中改建为航空母舰,四号舰(111号舰)在1940年11月动工,于1942年3月停工。 大和级战列舰舰体长宽比为6.76:1,为主炮射击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并尽可能缩短了重装甲覆盖的面积;舰艏上部明显前倾并大幅度外张,其前甲板内侧的细腰部呈内凹的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相似。采用球鼻艏配合船体良好的线形设计,使舰体的减阻性能十分优良,以15万匹马力的主机功率使航速超过27节;设计独特的操舵机构使其庞大的船体回旋性能并不显得笨重。舰艉露天甲板之下有容纳舰载飞机的机库与舰载小艇的舷侧隧道状艇库。大和级的舰桥为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高达45米。舰桥之后是单烟囱,容纳通向各锅炉的烟道,烟囱尽量向后倾斜远离舰桥,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大和级战列舰以其装备的9门460毫米口径巨型主炮闻名于世,是当时口径最大的战列舰主炮,炮身重165吨,主炮炮弹重1460千克,三联装主炮炮塔的旋回部分重约2700吨,相当于当时大型驱逐舰的排水量。在舰桥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负式布置两座主炮塔,舰体后部布置一座主炮塔。4座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是最上级巡洋舰改装时拆卸下来的。大和级重视防护,是当时防御装甲最厚重的战列舰,按照设计要求,舰体防御装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径火炮在2万-3万米距离上的打击;两层水平装甲厚度合计超过25厘米,能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弹的攻击;在甲板的烟囱开口处使用38厘米厚的蜂巢状装甲;水下防护能力按照能够承受400公斤TNT爆炸当量的标准设计,其要害部位的装甲防护可谓是面面俱到。大和级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最强、装甲最厚重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1942年2月接替“长门”号战列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1942年6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5日“武藏”号竣工。大和级战列舰虽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而很少出战。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和”与“武藏”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但是面对美国海空军的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大和”号被多枚炸弹击中受伤。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开赴冲绳岛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 武藏:日本古国名,即日本东海道的武藏国。武藏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 武藏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8月5日竣工。性能数据与“大和”号相同。 1943年2月11日,武藏曾一度接替入坞修理的姊妹舰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 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参加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8月,猪口敏平成为了“武藏”号舰长,由于他对战列舰炮术的精通在日本海军内部被誉为“炮术之神”。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大和、武藏在内的第2舰队从婆罗洲北部的斯里巴加湾出发参加莱特湾海战,企图攻击位于莱特湾的盟军登陆舰队。1944年10月24日进入菲律宾锡布延海,10时30分遭到美军航空母舰飞机攻击。武藏成为美军飞机主要攻击目标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鱼雷命中时,相当于400公斤TNT的爆炸虽然对可承受500公斤TNT打击的舰体所造成的损害微不足道,但爆炸产生的震动却造成主炮方位盘出现故障(瞄准装置的失灵使武藏主炮无法齐射,其舰长猪口敏平与舰同沉前留下遗书中都不忘要求改进主炮方位盘)。第二轮空袭时武藏的炮术长请求舰长猪口敏平允许主炮发射对空的三式弹,但是舰长予以拒绝,因为担心三式弹对炮膛磨损大,一旦使用后续作战时很难保证射击精度。12时左右第二轮空袭中武藏被3枚鱼雷命中左舷,造成舰体左倾,舰首下沉,为保持舰体平衡向另侧舷部分舱室注水,2枚炸弹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机舱受损只能以三轴推进,航速尚能保持22节,由于舰体破损增大了阻力,武藏还是渐渐脱离了编队。13时19分,第三轮空袭中,武藏左、右舷分别被2枚、3枚鱼雷击中,造成防御隔壁破坏,大量进水。另有4枚炸弹命中。三轮空袭之后,武藏向左倾斜10度,脱离编队落后了很远。15时孤立的武藏成为空袭的重点,接二连三地被鱼雷、炸弹命中。15时30分武藏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武藏总共被19条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击中。19时15分,由于倾斜增大且无法控制,下达弃舰的命令。武藏于19时35分倾覆沉没。1945年8月31日除籍 武藏沉没水域位于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 歴代舰长: 有马馨(大佐):1942年8月5日~ 古村启藏(大佐):1943年6月21日~ 朝仓丰次(大佐):1943年11月6日~ 猪口敏平(少将):1944年8月15日~1944年10月24日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65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 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153000马力 航速:27节,储油量63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3座(前2后1),三联装155毫米/60倍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改装增加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增加132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顶板)27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最大)495毫米。装甲重量21266吨 舰载飞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2300人 “武藏”号和“大和”号相比,高射炮数量没有“大和”号多(从模型上看的).“大和”号是作为旗舰设计建造的.“大和”号是由吴海军造船厂建造的,“武藏”号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设计建造的.

战列舰武藏和大和有啥区别吗

大和号(やまと)和武藏号(むさし)同属大和级战列舰,而二者的性能数据基本相同。两艘军舰的主要外观区别在于高射炮的配置和数量上:1945年最后一次改装后,大和号甲板上的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口径高射炮有12座,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口径高射炮162门;而武藏号的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只有6座,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口径高射炮有130门。所以从甲板上看,大和号的12.7cm高角炮台比武藏号多6座(即左舷右舷每边多3座)12个基台的排列几乎成了1个圆形,密密包围了舰桥。在甲板上,武藏显得比较空。

关于本次大和舰vs武藏号和介绍一下日本二站时的军舰”大和“号、”武藏“号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