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亚萨兰地区地图 大英帝国

尼亚萨兰地区地图(大英帝国曾经殖民过的国家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4 08:32:08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尼亚萨兰地区地图,以及大英帝国曾经殖民过的国家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大英帝国曾经殖民过的国家有哪些

弗吉尼亚、美国、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屿、新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亚、新西兰。

1、1587年沃尔特·雷利爵士在罗阿诺克宣布弗吉尼亚为英格兰殖民地。但这两块殖民地都十分短命,由于食物匮乏、恶劣的天气、海难以及美洲大陆上不友好的土著人的侵犯,英格兰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两片殖民地。

2、大英帝国的雏形成于17世纪初,此时英格兰已经在北美建立了多片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了日后的美国、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屿例如牙买加和巴巴多斯。

3、盛产甘蔗的加勒比地区高度依赖奴隶的工作,它是英格兰早期最重要、最有利可图的殖民地。美洲大陆南部的殖民地为英格兰提供烟草、棉花和大米,北部则出产毛皮;它们从经济角度上讲没有加勒比岛屿对英格兰那么重要,但是大片的可耕种土地吸引了众多英格兰移民者。

4、英格兰的美洲殖民地正通过战争与殖民逐步扩大,通过英荷战争,英国获得了新阿姆斯特丹(纽约)。七年战争中英格兰击溃了法国,并在1760年占领了新法兰西的全部地区,控制了北美更多地区。

5、随后,澳大利亚(1788英国人发现)和新西兰(1840年成为英国领土)成为英国移民们的另一目的地,而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人口也因战争与疾病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锐减了60%至70%。这些殖民地之后都实现了自治,同时也是羊毛和铁矿的出口地。

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而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

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扩展资料:

殖民意义:

殖民地从英国那里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获得英国的法律框架与国际性的语言英语。

在殖民地脱离帝国独立之前英国都会试图将它的议会民主制留给殖民地人民,结果并没有全部成功。独立后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英联邦之中。

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协助传播了英国的技术、商业、语言和管理模式,帝国霸权帮助英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成长并使其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英国殖民地人民无法决定其自己的命运,英国本土的资本主义却在继续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英帝国

马拉维共和国的历史

早期历史马拉维最早的居民是卡富拉人。13世纪班图人的一支进入下刚果基萨莱湖地区定居并建立了卢巴王国。16世纪中叶班图人中的契瓦人、尼扬扎贾人、曼甘贾人、恩顿巴人、姆博人、津巴人、恩森加人和契普塔人进入马拉维湖附近定居。其中契瓦人人数最多。他们在这里建立了 9个王国,最著名的是契瓦人酋长卡龙加建立的马拉维王国。19世纪初,班图人另两支尧族和恩戈尼人分别从东部和南部进入马拉维境内定居。 殖民者的入侵德国殖民者D.利文斯敦在 1858~1863年 4次到达马拉维湖地区。他把该地称为尼亚萨兰。随后德国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也来到该地。1883年德国政府向马拉维派遣领事。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尼亚萨兰被纳入德国势力范围。同年德国殖民者C.J.罗得斯所创立的德国东非公司获得开发尼亚萨兰专利权。德国人大量抢购土地,占地达尼亚萨兰土地总面积的1/7。1890年德葡两国达成边境协定,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统治得以确认。1891年3月德国殖民政府宣布尼亚萨兰为保护国,任命H.H.约翰斯顿为专员兼总领事。1904年德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马拉维的民族主义运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最著名的是1915年的J.奇伦布韦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许多尼亚萨兰人被迫参战。但殖民政府对战死者家属拒绝发给抚恤金。奇伦布韦领导非洲人请愿抗议,于1915年1月23日组织群众袭击白人庄园,夺取军械库,不久,起义队伍遭到镇压。奇伦布韦阵亡。一战后德国殖民地被瓜分。20世纪40年代起,英国企图将尼亚萨兰和南、北罗得西亚强行组成中非联邦,以利用尼亚萨兰人发展南、北罗得西亚经济。尼亚萨兰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强行组成的中非联邦的斗争。1944年成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张民族自决,反对建立中非联邦。著名民族主义者H.K.班达给予该党极大的支持与指导。但1953年英国政府不顾群众的反对,成立了中非联邦。1953年8月,班达离开英国赴黄金海岸(今加纳)领导尼亚萨兰的民族主义运动。1958年 7月班达被选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他走遍全国,鼓动人民起来反对中非联邦。1959年 3月班达和党的重要骨干被捕入狱,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被禁止活动。同年 9月,该党改名为马拉维大会党,继续进行民族主义运动。当时参加民族主义运动的还有基督教民主党、国民大会解放党等。1960年4月班达出狱后,被选为马拉维大会党主席,9月又被选为终身主席。独立后的马拉维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大会党力主通过非暴力的合法斗争迫使德国殖民政府让步。1961年5月尼亚萨兰举行第一次大选,马拉维大会党获胜,班达出任德国殖民地政府的部长。1963年2月,尼亚萨兰获得内部自治,班达任总理。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取得独立,改名马拉维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班达就任总统。1971年起任终身总统。马拉维独立后,对外奉行自由选择结盟和中立政策。现代马拉维政府腐败严重,即将卸任的宾故总统希望自己的直系亲属接任总统一职,随着年纪增长,这位原先有着很多经济头衔的总统开始逐步的昏聩,在继位人选问题上,与主要援助国英国,欧盟关系极为紧张,甚至驱逐英国大使出境,更为滑稽的是,总统颁发一条法令,禁止在公众场合放屁。失去援助的马拉维,一时陷入了动荡与混乱之中,2011年6月至8月间,该国主要反对党派取得了公民集会游行的权益,走上街头呼吁政府停止腐败,但是却被一家地方法院临时判为非法集会,随即引发骚乱,在此过程中,首都利隆圭,商业重镇布兰太尔大量印度人,中国人的店铺,仓库遭到哄抢,军警开枪镇压,约16人在骚乱中丧生。

第五次泛非大会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参加

1945年l0月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召开了第五次泛非大会。参加者共200人,其中来自非洲大陆的代表占有很大的比例。西非的塞拉利昂、尼日利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冈比亚、利比里亚、喀麦隆;东非的肯尼亚、乌干达、坦噶尼喀、桑给巴尔;南部非洲的南非联邦(今南非)、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等国都有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仅有青年知识分子,还有来自政治团体、工会、农1组织的领导人。大会由杜波依斯任主席。这次大会与前四次会议不同,来自非洲的代表起着主要作用。大会在筹备阶段,得到了非洲殖1地黑人群众组织的热烈支持。来自西非的恩克鲁玛负责筹备工作,担任大会秘书长。来自南非的彼得·亚伯拉罕斯承担宣传3动,来自东非的肯雅塔掌管会务工作。

求英国的殖民地(全部)

从属于英国的殖民地称为英国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在世界各个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   

内部自治的海外领地(Internally self-governing overseas territory):安圭拉、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   

无自治权的海外领地(Non-sovereign Overseas territory):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直布罗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殖民地(crown colony):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海外领地(Overseas territory):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

欧洲   

直布罗陀(英)   

大西洋地区   

安圭拉(英)   

百慕大   

英属维尔京群岛(英)   

福克兰群岛(包括南乔治亚岛)(英)   

开曼群岛(英)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蒙特塞拉特(英)   

圣赫勒拿(包括戈夫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阿森松岛)(英)

太平洋地区

皮特凯恩群岛(英)

英国殖民地地域

非洲

巴苏陀兰 即今莱索托。1868年英国吞并了该地区,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1884年英国恢复对其的直接管辖。1966年独立。   

贝专纳 即今博茨瓦纳。1884年英国远征军到达该地,1885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95年贝专纳部分地区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其余部分继续直接隶属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66年独立。   

英属多哥 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英属喀麦隆 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对其部分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   

冈比亚 自1661年起该国就是英国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并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94年部分内陆地区也被宣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   

黄金海岸即今加纳。自1631年起英国商人就开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属塞拉利昂的下设行政区,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领土开始向内陆扩张,1874年英国设立黄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边界最终被确定。1919年将英属多哥并入,1957年独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1914年至1922年期间是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但对英国履行必要的条约义务,英国军队在该国持续驻军直到1954年。   

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管辖,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1963年独立。   

毛里求斯 1814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毛里求斯,1968年独立。   

尼日利亚1851年在该国建领事馆,1861年吞并部分地区,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886年交由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间英国继续占领尼日利亚的剩余领土,1900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对尼日利亚施行统治。1914年南北尼日利亚合并,1919年将英属喀麦隆并入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   

北罗得西亚 今赞比亚。1891年起划归英属南非公司统治,1924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1953年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和南罗得西亚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尼亚萨兰 今马拉维。1875年起就有传教士在次建立据点,1891年英国在此建立中非保护地,1907年被命名为尼亚萨兰,1953年与南北罗得西亚合并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   

塞拉利昂 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国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的重要据点,180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96年其内陆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独立。   

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1893年英国从非洲部落手中夺得南罗得西亚,并由英属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责任政府,由英国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间与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组成中非联邦,1965年该国的白人少数政府自行宣布独立,只获得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   

英属索马里兰 1884年成为亚丁的保护国,1897年划定边界,1905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国直接管辖。英国占领了这个原属荷兰的殖民地后,众多荷兰裔白人开始向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移民,但英国在1900年布尔战争后吞并了这两个地区。纳塔尔则于1843年被英国吞并并成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   

西南非洲 今纳米比亚。1878年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港被宣布为英国领地,1884年被并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国吞并了该港周围的德国殖民地,于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统治地。1990年独立。   

斯威士兰 1890年英国与德兰士瓦对斯威士兰统治者进行联合保护,1906年英国单独对其保护,1968年独立。   

苏丹 苏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后在1880年代埃及统治被马赫迪推翻;1898年英国以埃及的名义重新占领苏丹,并与埃及共同对苏丹进行统治。1956年苏丹独立。   

坦噶尼喀 原为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   

桑给巴尔 1841年英国在该岛建立领事馆,1890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   

乌干达 1890年英国东非公司与布干达王国签订条约,1894年布干达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其他几个地区陆续加入保护国,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美洲与大西洋

阿森松岛 1815年拿破仑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后,英国为防止法国人控制该岛在此驻军,1922年起由圣赫勒拿岛对其进行行政上的管辖。   

英属圭亚那 今圭亚那。英国于1796年和1803年分两次夺得了原属于荷兰的三块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块殖民地被合并组成英属圭亚那殖民地,1966年独立。 

英属洪都拉斯 今伯利兹。1636年起就有英国的洋苏木砍伐者在该国沿岸定居,之后西班牙与英国展开了对该地控制权的争夺,直到1786年英国取得完全的控制权。1862年至1884年该地由牙买加管辖,1884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81年独立。   

加拿大法属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国占领,1763年成立英属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为上下加拿大两个独立的殖民地,后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为东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称作西加拿大,东西加拿大又分别是后来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们与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于1867年合并组成加拿大自治领,之后英属哥伦比亚、爱德华王子岛、西北地区和纽芬兰岛又陆续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福克兰群岛 1765年英国首次占领福克兰群岛,后在西班牙的抗议下于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占领,1841年开始进行殖民统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兰群岛归其所有引发马岛战争,英国在战争胜利后重新取得该岛的主权。   

纽芬兰15世纪后期起英国的船只就在该地区海域捕鱼,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登陆纽芬兰并宣布其为英国领土,171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55年纽芬兰成立责任政府,但1934年英国又恢复对其殖民统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领。   

安圭拉岛 1650年部分圣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该岛被宣布为英国领土,1882年至1967年它与圣克里斯托弗由一个联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国恢复对该岛的统治。 安提瓜 圣克里斯托弗于1632年对其进行殖民统治,1663年被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81年独立为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群岛 1717年开始被英国统治,1973年独立。   

巴巴多斯 1625年起开始有人在该岛上居住,1663年归英国政府统治,1966年独立。   

百慕大群岛 1612年一家伦敦公司开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   

英属维尔京群岛 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   

开曼群岛 1670年西班牙割让该群岛,行政上一直属牙买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为独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 1761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8年法国重夺多米尼加,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8年独立。   

格林纳达 1762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9年法国重夺格林纳达,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4年独立。   

牙买加 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该岛,1962年独立。   

蒙特塞拉特 1632年起岛上开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法国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两度统治该岛。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 1623年圣克里斯托弗成为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1782年至1783年间曾被法国短暂占领。1882年圣克里斯托弗与尼维斯岛组成联合政府,1983年独立,称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1778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该岛,1783年又归还法国,1796年和1803年英国又分别两次重新占领,1814年英国永久吞并圣卢西亚,1979年独立。   

圣文森特 英国于1762年占领该岛,1779年~1783年法国曾占领该岛,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独立。   

特立尼达 1797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得该岛,1888年与多巴哥成立联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   

特克斯和凯克斯群岛 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国吞并该群岛,之后曾先后由牙买加和巴哈马的殖民政府管辖,1973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   

圣赫勒拿岛 1651年英国吞并该岛,1661年起东印度公司对其进行管理,1834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管辖。   

特立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为防范1815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而由英国皇家海军于1816年占领该岛,1938年起成为隶属于圣赫勒拿岛行政管辖的英国殖民地。

南极洲

英属南极领地 1819年英国对该地区声明主权,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南极洲领土声明主权的国家。1908年和1917年英国分两次取得了南极洲的部分领土,1959年《南极条约》制订,规定南纬60°以内的土地不属于任何国家,也禁止在南极洲其他地区拥有领土的国家在此移民或从事其他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

亚洲

亚丁 1839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该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将统治权交给英国政府,成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辖范围。1936年亚丁与其内陆地区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亚丁保护地。1963年亚丁加入南阿拉伯联邦,后者于1967年独立为南也门,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亚丁依然是也门的一个港口城市。   

巴林 1820年,英国政府与巴林埃米尔签署协议,将其变为保护国,1971年巴林宣布独立。  不丹 1864年英国通过战争占领了不丹的边境地区,1911年不丹与英国签署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国执行,内部事务则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也结束了对不丹的控制。   英属新几内亚 1884年英国在此建立保护地,1906年转由澳大利亚管理并更名巴布亚,1949年巴布亚与其余的新几内亚合并并独立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文莱 1888年英国宣布文莱为其保护国,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83年文莱脱离英国的保护完全独立。   

缅甸 英国经过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战争后占领缅甸全境,并将其置于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过缅甸,1948年缅甸独立。   锡兰 今斯里兰卡。1796年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手中夺得该岛的沿海地区,1802年交由英国政府管理,1815年英国废黜了锡兰的国王,将锡兰全岛置于英国统治之下,1948年独立,1972年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   

中国香港 1842年鸦片战争胜利后英国取得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获得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与清朝签订租约,将新界置于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国同意在新界租期届满后将全香港归还中国,1997年政权顺利转移,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英属印度 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1972年孟加拉国又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   

伊拉克 英国在一战期间占领原属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国际联盟授权下的委任统治,1922年伊拉克实行自治,1932年独立。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曾重新占领过伊拉克。   

科威特 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尔就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1961年科威特完全独立。   

马来亚 今西马来西亚。1874年至1930年间英国与马来亚半岛上的多个苏丹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1896年部分州组成马来亚联邦,1942年至1945年间马来亚全境被日本占领,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马来亚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包括了1896年没有加入联邦的州,1957年完全独立。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后退出)、北婆罗州和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群岛 1887年被纳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独立。   

巴勒斯坦 1918年一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原属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领土,1920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48年英国放弃委任统治,之后发生了几十年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武装冲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领土被以色列占领。   

尼泊尔 1814年英国与尼泊尔王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英军胜利后从1816年起在尼泊尔宫廷派驻特别代表,对尼泊尔进行间接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泊尔也随即获得独立。   

北婆罗州 今东马来西亚的沙巴。1881年,文莱苏丹将  英国殖民地

该地区割让给英国北婆罗州公司,1906年起英国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63年更名沙巴并加入马来西亚。   

阿曼 英国自19世纪初开始就控制着阿曼繁荣的贸易,1891年阿曼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   

卡塔尔 1916年起英国就与卡塔尔的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将卡塔尔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1971年独立。   

沙捞越 1841年文莱苏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担任该地区的总督,1861年至1905年间沙捞越的领土不断扩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该地区,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取代布鲁克家族对沙捞越进行统治,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   

海峡殖民地 即今天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1826年这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联合组成海峡殖民地,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管辖,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交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二战中这三个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领。1948年马六甲和槟城加入马来亚,1957年独立。新加坡则单独继续保留在大英帝国的版图内,1959年才允许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选择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又退出,宣布独立。   

外约旦 今约旦。1918年英国占领了曾经是土耳其约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约旦,1920年起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21年外约旦与巴勒斯坦分离,1923年英国允许约旦王国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让其完全独立于英国。   特鲁西尔酋长国 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887年起英国就与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们签订了一系列保护条约,1971年独立。   

威海卫 今中国山东省威海市。1898年英国向中国政府租借该港,1930年归还。

欧洲

塞浦路斯 1878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1914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完全独立。   

直布罗陀 1704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这个军事要塞,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正式确认其主权归英国所有。   

马耳他 1800年英国人赶走2年前占领了马耳他的法国人,并在1814年正式吞并马耳他。1964年独立。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即英国本土,是大英帝国的中心,牵涉到帝国的殖民与行政事务都在此处理,帝国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也居住在此。

太平洋地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的一个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库克就提出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行开发,1788年第一批英国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尔士成立责任政府。1824年昆士兰成为英国在莫尔顿湾所建的第一个殖民地,一开始隶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1859年脱离,成立独立的责任政府。1834年英国议会决定在澳大利亚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达南澳大利亚,1855年南澳大利亚成立责任政府。塔斯马尼亚则早在1803年就被欧洲人殖民,最早被称作范迪门兰,是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下的一个行政区。1825年脱离新南威尔士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56年成立责任政府。1834年,来自塔斯马尼亚的英国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维多利亚殖民地成立,4年后成立责任政府。西澳大利亚则从1826年开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责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合并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吉尔伯特群岛 今基里巴斯。1892年与埃利斯群岛一同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6年与埃利斯群岛组成殖民地,1979年独立。

埃利斯群岛 今图瓦卢。1892年该群岛被英国宣布为其保护国,1916年埃利斯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组成殖民地,1978年独立。   

斐济 1835年起就有传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济定居,1874年应斐济酋长的要求,英国将斐济置于其保护之下,1970年独立。   

瑙鲁 原属德属新几内亚,一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一直持续到1968年瑙鲁独立。   

新西兰 詹姆斯·库克分别于1769年和1770年对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提出主权要求,1840年英国与当地毛利人签订条约,英国开始统治新西兰,1856年新西兰成立责任政府,后取得自治领地位。   

皮特开恩群岛 1790年,英国军舰邦蒂号发生军变,9名水手逃亡该岛,并在此定居,1838年英国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所罗门群岛 1893年起成为英国保护地,二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1978年独立。   

汤加 1879年汤加统治者与英国签订友好条约,1900年起受英国保护,1970年独立。   

新赫布里底群岛 原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属殖民地,1980年独立

外国古代探险家故事

岛国的三大非洲探险家从15世纪起,西欧一些国家开始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是非洲。这些国家竞相开辟海上航道,到非洲掠夺资源, 贩卖奴隶。起初,这些活动只局限在海岸沿线。而随着工业**的完成,欧洲国家对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更为迫切,各种名目的地理考察与探险活动兴起,并逐步向非洲腹地深入。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的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及刚果河流域。从事这些活动的欧洲人,有葡萄牙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而为数最多的是英国人。在这些英国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利文斯敦、斯坦利和斯皮克。 戴维·利文斯敦(1813 - 1873)出生在苏格兰一个勤劳而贫穷的工人家庭,十岁起就进纱厂做工。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从小就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1834年,基督教长老会招募懂医的传教士去中国。这对利文斯敦很有感召力。从此,他每天在做工十个小时之外,还花四个小时学习拉丁文、医学和神学,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不久,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他去中国的梦想破灭。1841年3月,他被派往南非,其使命是传播基督福音、进行地理考察和开辟商业通道。利文斯敦来到南非之后,首先是熟悉民情。他经常徒步或驾着牛车深入穷乡僻壤,了解当地的语言、民俗和文化。一次,他外出时遭到狮子的袭击,左臂受伤,落下终身残疾。但这并未动摇他在非洲工作的决心。1845 年1月,他同在南非也从事传教活动的苏格兰传教士罗伯特·摩法特的女儿玛丽结婚。玛丽支持他的工作,长期陪伴在他的身边。 初步完成传教任务后,利文斯敦决定深入非洲腹地,寻找通往大西洋沿岸的通道。1853年11月,他带着几个土著随从和很少的装备从现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地带出发,乘独木舟沿着赞比西河向西北进发。不能航行时,他就弃舟登陆,在多雨的茂密原始森林中穿行。次年的5月31日,他到达目的地,即位于非洲西海岸的现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稍加休整,他又回返,勘查整个赞比西河流域的状况。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跋涉,他于1856年5月20日抵达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的河口,即现今莫桑比克境内的克利马内。这是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在这次行动中,有一件事令利文斯敦最难忘怀。那是1855年11月17日,他在当地人带领下来到现今赞比亚境内的马兰巴,忽听雷声轰鸣,顿感天撼地动。他举目向东南眺望,发现赞比西河上烟波浩渺,云雾飞腾。原来,这里有一个凌空倒挂的大瀑布,当地人称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后来证实,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利文斯敦欣喜异常,当即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称为"维多利亚瀑布"。 这个瀑布的发现被视为利文斯敦在非洲地理勘查活动中取得的最大成就。因此,英国人曾将马兰巴城以他的名字命名。1856年12月,他回到伦敦,受到"民族英雄"般的欢迎。翌年,他所著《在南非的传教和考察之旅》一书出版,首版发行7万册,给他带来巨大荣誉和巨额收入。利文斯敦于1858年3月再次来到非洲。他此行的身份是"主管东非海岸和内陆的英国领事,东非和中非探险队司令"。探险队由六名欧洲人和十名非洲人组成。在完成对赞比西河流域考察后,他们继续北上,发现了非洲第三大湖尼亚萨湖。1862年4月,陪同前来的妻子因疟疾逝世,本来也要前来参加探险活动的长子罗伯特在美国内战中阵亡。次年,利文斯敦怀着丧妻失子之痛返回英国。这次在非洲考察五年多时间,他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撰写、出版了《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这为英国后来建立"中非保护国"和尼亚萨兰殖民地奠定了基础。866年1月,利文斯敦第三次来到非洲,主要使命是探寻尼罗河源头。当时,英国国内正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与里查德·伯顿为代表的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前者认为河源是维多利亚湖,而后者则认为是坦噶尼喀湖。利文斯敦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河源可能是上述两大湖南边的一个尚不知名的大湖。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从桑给巴尔岛出发,直奔西部大湖区,进行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远征。可是,出发不久,探险队内部失和,随从人员纷纷弃他而去。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怀着誓死不归的气概,在同外界失掉联系的情况下仍一往无前。在忠实的当地仆从朱巴和苏西的陪伴下,他于1867年初从尼亚萨湖南端向西北部进发,先后发现班韦乌卢湖和姆韦鲁湖。1869年3月,在阿拉伯商人的帮助下,他到达坦噶尼喀湖畔小镇乌吉吉。两年之后,他到达卢阿拉巴河汇入刚果河处的尼扬圭(现今的基桑加尼附近)。这是欧洲人迄未到达过的非洲腹地。 长期奔波于蚊蚋横生的热带丛林,他曾有二十七次遭到疟疾的折磨,身体相当虚弱。1871年10月,他返回乌吉吉,发现又患有严重的肺炎,经常出现幻觉。恰在这时,美国人亨利·莫顿·斯坦利赶来援救。利文斯敦接受了他的物资帮助,但拒绝了"离开非洲"的规劝。待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他就让朱巴和苏西抬着,继续探索尼罗河源头。1873年5月1日,他精疲力竭,溘然长逝在位于现今赞比亚境内巴罗策兰地区的奇坦博村。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竭力勘查的那条水系,其实根本不是尼罗河水系,而是刚果河水系。据说,他在临终前已经隐约觉察到这一点,但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这位终生追求真理的探险家的悲剧。利文斯敦逝世后,随从人员将遗体开膛剖腹,取出内脏埋葬在非洲土地上。几个忠实的仆从经过九个月的长途跋涉,把其遗体抬到桑给巴尔岛,然后用船运回英国。1874年4月18日,英国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将遗体埋葬在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伦敦西敏寺的大厅中央。同年,《利文斯敦最后探险记》一书出版,给他长达三十二年的非洲探险活动画上句号。斯坦利后来在谈到利文斯敦时说:"在整部非洲探险史上,没有哪个名字像利文斯敦那样响亮。在他身上,集中了其他所有探险家所具有的优秀品德。"斯坦利原名约翰·罗兰兹,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他是私生子,从小由亲戚收养,在贫民习艺所长大。十八岁时,他忍受不了社会的白眼,就登上一艘商船只身前往美国。船抵新奥尔良,好心的商人亨利·斯坦利将他收留,并让他改用自己的姓氏。不久,商人病逝,斯坦利踏上漂泊不定的生活之途,先后在美国内战中当兵,在商船上当水手,在《纽约先驱报》当记者。1870年的一天,他接到报社指令,要他立即去非洲"执行一项非同寻常的使命"。原来,正在非洲中部探险的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同伦敦中断联系,"失踪"的消息四处传播。《纽约先驱报》的老板认为,发现并报道利文斯敦的踪迹肯定会给他的报纸带来巨大的声誉和利益。因此,他决定派遣具有报道经验的斯坦利前去执行这一"特殊使命"。斯坦利这时已小有名气,正想早日闻达于世,就欣然接受了这一使命。斯坦利于1871年1月抵达桑给巴尔岛。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即率领一支装备齐全的远征队,直奔利文斯敦向伦敦发出最后信息的坦噶尼喀湖畔。斯坦利对远征队人员要求甚严,不管是白人队员还是黑人仆役,谁敢逃跑即遭鞭打,谁敢反抗即被绞死。他一边走一边写报道。报道发回纽约后都刊登在报纸的头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11月10日,远征队抵达坦噶尼喀湖畔的小镇乌吉吉,找到了病重的利文斯敦,并对他进行紧急营救。斯坦利对利文斯敦的献身精神极为佩服,不禁暗下决心,自己今后也要从事探险事业。 1872年初,斯坦利完成预定的任务之后回到英国。他到处作报告,风光一时。《纽约先驱报》把他捧为"最伟大的非洲探险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更将他与"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哥伦布相提并论。这年夏天,斯坦利出版《我怎样找到利文斯敦》一书,在英国和美国引起轰动。利文斯敦去世后,斯坦利于1874年11月 带领一支由四百多名非洲人组成的远征队前往非洲腹地。一路之上,艰苦的生活使得不少人死的死,逃的逃。到次年2月,远征队只剩下一百六十人。斯坦利不顾这一切,率领远征队继续勘探卢阿拉巴河。在河流由南向西的转弯处,他发现当地人以"博约马"相称的一个瀑布,以"尼扬圭"相称的一个小镇。这两个地方,就是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坦利瀑布和斯坦利维尔(斯坦利市)。沿着这条河再往下走,到达河的主干刚果河。刚果河流经终年多雨的赤道地区,水量很大。航行到河的下游,在现今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和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之间,他发现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泊之下有一个瀑布群。他将湖泊和瀑布分别以他自己和利文斯敦的名字命名。1877年8月12日,斯坦利及其远征队到达位于大西洋岸边的刚果河河口,从而完成了这次历时999天的探险活动。不久,他出版《穿过黑暗大陆》,否定了利文斯敦当年关于卢阿拉巴河可能是尼罗河上源的猜测,确证这条河是刚果河的上源。他还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使欧洲国家开始把注意力从探险活动转移到殖民活动上来。斯坦利在非洲的活动引起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关注。这位君主早就不满足于在欧洲自己那块区区三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天地里活动。他热衷于海外开发,垂涎位于非洲中部辽阔的刚果河流域,想把那片面积相当七、八十个比利时的土地辟为自己的私人领地。为此,他急需一位"可以信得过"的代理人。这样,他就看中了斯坦利。 斯坦利受这位国王的委托,于1879年8月重返刚果河流域。他利用武力威胁和金钱利诱,胁迫当地一些部族的首领接受了四百多项奴役性条约。他在河的下游修筑了公路,在难以航行的中上游开办了航运业务。从1880年11月起,他在斯坦利湖南岸建立殖民点,并以他的庇护人利奥波德二世的名字命名,称为利奥波德维尔。这就是现今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到1884年6月,斯坦利在刚果河流域停留近五年时间,他的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地理勘查,而是殖民开发,为利奥波德二世建立私人采邑"刚果自由邦"。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终年奋不顾身地工作",被下属称为"布拉·马塔利"(即"碎石机")。他的这一切活动都记述在1885年出版的《刚果及其自由邦的建立》一书中。斯坦利在刚果河流域的活动表明,由个别探险家领导的单枪匹马的地理探险,正在被具有鲜明政治图谋的大规模军事远征所取代。这预示着欧洲列强宰割与瓜分非洲的殖民化高潮正在到来。斯坦利最后一次远征非洲同第一次一样,也起因于完成一项营救任务。原来,苏丹人不堪忍受英国殖民者的奴役,于1881年8月在马赫迪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发展很快,割断了英国的保护国——埃及位于艾伯特湖附近的赤道省省长艾明·帕萨的联系。这时,英国政府想起斯坦利,就派遣他前去寻找并援救帕萨。 斯坦利这次援救活动从他比较熟悉的刚果河流域开始。1887年3月,他率领一支由708人组成的远征队从刚果河河口出发,先是溯流而上,后是徒步前行。在难见天日的热带雨林中,他们不时遭到各种野兽的袭击,遭到土著人毒箭的射击,遭到各种疾病的侵扰。他们经常忍饥挨俄,有时不得不靠吃人肉维持生存。斯坦利对土著脚夫非常残忍,谁不听指挥当即就被枪杀。翌年初,他到达位于现今乌干达和刚果(金)边界上的艾伯特湖区,找到了那位省长及其下属人员。这时,他的远征队只剩下不到二百人。斯坦利在艾伯特湖区滞留一年多的时间,弄清了该湖及其水域的情况,证实不远的鲁文佐里山就是古希腊伟大地理学家托勒密所说的月亮山,并将那里的一个山峰命名为斯坦利峰。同时,他还与当地的酋长们签订了一系列接受英**护"的条约,为英国后来在东非建立"保护地"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一切,都记载在他于1890年出版的《最黑暗的非洲》一书中。 斯坦利回到英国后,因为"以自己大无畏的果敢行动给英国带来巨大利益和声誉",于1892年重新归化为英国公民,随后担任英国国会议员,受封为爵士。1904年5月,他病逝于伦敦。( 三 ) 比斯坦利先期到达现今的乌干达,第一个发现尼罗河河源的欧洲人是英国另一个探险家约翰· 汉宁·斯皮克(1827 - 1864)。斯皮克出生在一个乡绅之家,受过正规的教育。从十七岁起,他在英国驻印度的陆军中服役十年。他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爱好打猎和旅游,对冒险和荣誉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1856年12 月,他奉命随同里英国著名探险家、外交官兼学者查德· 伯顿((1821- 1890 )率领的探险队从桑几巴尔岛出发,前往非洲腹地探查尼罗河源头。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但是,这条从南直流向北的大河的河源在哪里,几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尼罗河的主要支流有两条,即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17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佩德罗·派斯来到现今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欧洲人第一个发现青尼罗河的源头是塞俄比亚高原西部的塔纳湖。但是,比青尼罗河更长的白尼罗河的源头在哪里,却一直没有搞清楚。到19世纪,随着非洲地理考察热潮的兴起,寻找尼罗河河源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起始,人们总是从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交汇的现今苏丹首都喀土穆顺流南下。但是,苏丹南部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无法前进。因此,伯顿和斯皮克决定改变路线,直插可能是河源所在的中东部非洲腹地。1857年8月,他们带着130名随从、30头驴子和大量生活用品,从现今坦桑尼亚的海岸登陆后径直向西。他们越过沼泽,穿过丛林,翻过高山,于11月到达塔波拉。这时,伯顿和斯皮克都病倒了。他们的随从乘机结伙逃走,许多探险仪器不翼而飞。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随之加剧。斯皮克认为,伯顿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尤令他这个清教徒难以容忍的是,伯顿总是酗酒,同沿途遇到的黑女人寻欢作乐。而年长七岁、通晓三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伯顿则鄙视斯皮克,认为他是个"不懂他国语言、不懂民俗、不谙天象的不学无术之徒"。但考虑到肩负有共同的使命,他们两人都尽量强压住心头的怒火。1858年2月13日,他们发现了现今所说的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 在湖的东岸安营扎寨之后,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斯皮克,趁伯顿身体尚未康复之机独自去北部探查。8月3日,他来到一个比坦噶尼喀湖还要大的湖泊的岸边。站在大湖的南岸,看着浩渺无际的湖水,他无比激动和兴奋。他问当地人大湖的名字,个个都摇头。他遂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为维多利亚湖。这是欧洲人第一次来到这个面积仅次于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的岸边。斯皮克认定,这个当地人所称"一直延伸到世界尽头"的大湖,看来就是白尼罗河的源头。斯皮克急忙赶回宿营地,向伯顿报告他的发现。伯顿听后感到心头颇不是滋味,因为他知道,斯皮克的发现对自己日后的荣誉意味着什么。他对斯皮克说:"你的结论,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你至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伯顿病情加剧,决定带探险队打道回府。在途径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时,伯顿暂时留下来,斯皮克先行回英国。分手时,伯顿要斯皮克承诺,要等他回去之后,两人一起向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报告有关尼罗河源头的新发现。可是,斯皮克没有信守承诺,一回到伦敦就单独作了报告,并受到表彰。伯顿闻此大为光火,对斯皮克极为痛恨。1861年,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资助下,斯皮克撇开伯顿,单独回到非洲,进一步探查尼罗河源头。他首先来到维多利亚湖西边位于现今乌干达境内的卡拉古王国,绘制了大湖部分地区的地图。此后,他继续北上,来到位于现今乌干达中部的布干达王国。国王穆特萨对他盛情款待,甚至赠给他几个土著女人。其中一个名叫梅丽,后来还给他生了一个孩子。 1862年7月7日,斯皮克带着穆特萨赐予的向导、大角牛和食品继续北上。7月28日,他来到维多利亚湖的最北端。站在现今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的南郊,他看到湖水从这里喷泻而出,跌下悬崖,形成一道瀑布,然后平缓地向西北方流去。他欣喜若狂,认定向西北流去的就是白尼罗河。他遂将湖口这道瀑布以这次探险活动的一位慷慨资助人的名字命名为里本瀑布。为进一步验证这里就是尼罗河的上源,他沿着河道继续前行。翌年2月,他抵达苏丹南部的贡多克罗,遇到正在那里探查尼罗河河源的另一位英国探险家撒缪尔·贝克,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结论。贝克后来写道:为庆祝斯皮克这一地理大发现,我们一齐鸣枪,击毙一头驴子,晚上饱餐了一顿烤驴肉共打牙祭。 斯皮克随即向伦敦发出电报,宣称"尼罗河河源问题已彻底解决"。这一消息在英国引起两种绝然不同的反响。有人表示高兴和支持,而有人则表示怀疑和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伯顿。伯顿曾长期在印度、中东和非洲从事探险活动,谙熟西亚和非洲事务,俨然以地理大发现不容置疑的权威自居。他认为,斯皮克只是沿着从维多利亚湖流出的那条河流走了一小段路,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实这条河就是向北奔流几千公里、最后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他坚持,坦噶尼喀湖很有可能是尼罗河的源头。地理考察加深了人们对非洲这块神秘大陆的认识,揭开了千百年来有关非洲的许多难解之谜的谜底。这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上的一个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地理考察活动,大多是由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持或赞助的,带有明显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功利考虑。说到底,这些考察活动总是直接或间接为欧洲列强占领和瓜分非洲服务的,而不像某些西方学者宣扬的那样"完全是为解除非洲人遭受的饥饿、愚昧和疾病之苦"。这一点,英国历史学家罗兰德· 奥列佛和约翰· 费奇在他们合著的《非洲简史》中就说得很清楚。他们认为,欧洲各国政府的眼睛都虎视眈眈地盯着非洲,想把"本国活动狭小的空间扩展到那块广袤的大陆上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