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兹巴斯大学世界排名 申请

库兹巴斯大学世界排名(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好申请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2 01:08:06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库兹巴斯大学世界排名”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库兹巴斯大学世界排名(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好申请吗)!

本文目录

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好申请吗

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中心的亚洲部分最大的城市,位于莫斯科以东3191公里,东南西伯利亚平原,鄂毕河,面积? ?400平方公里。约1.4万人口,当地时间早于莫斯科时间比格林尼治,八时,4小时;一月温度为-16度,20度高温日,年平均降水量为35公分。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而现在,一排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后,就在西伯利亚最大的图书馆;还有最大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站;还有就是整个俄罗斯最大的芭蕾舞蹈剧场。 新西伯利亚市是西伯利亚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这里和新西伯利亚 - 库兹巴斯和新西伯利亚 - 阿尔泰方向相对于铁路线的交叉点。这里的公路运输,内河,航空运输和地铁也很发达。 新西伯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前身为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成立于1893年,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逐步发展。 1926年改名为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1937年成为新的国有资本。自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乌拉尔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西伯利亚,这主要是由于铁路,内河港口和邻近库兹巴斯能源,原材料供应商优势的中央和东部。 目前新西伯利亚成为著名的全俄工业,科学和文化中心。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电力行业,金属加工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食品行业和轻工业。城市的研发实力是非常强的:其中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高等教育的城市也非常发达:现有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农业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新西伯利亚帅范学院,建筑新西伯利亚国立研究所,新西伯利亚国立医疗院,国家新西伯利亚建筑研究所10余所高等院校。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园区,位于新西伯利亚市的南20公里处之一,目前有30家,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其中包括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是俄罗斯最大的研发中心,东部地区。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拥有世界的声誉,它是世界的学术交流,学术缓刑,一次国际活动中心。 一个美丽的文化名城,也有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教堂和许多不朽的历史建筑:新西伯利亚剧院:新西伯利亚国家大剧院,红色的火炬剧院,国家新西伯利亚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音乐喜剧院,青年剧院,木偶剧院,新西伯利亚剧院。新西伯利亚国立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是这个城市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它始建于1931年,坐落在俄罗斯的良好声誉。当地著名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美术馆,西伯利亚,地质和动物学博物馆文化国立历史博物馆。当地历史博物馆建于1911年,是20世纪,城市的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建筑的开始,是城市商业建筑。许多博物馆的展品不仅反映了西伯利亚土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展示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移民新西伯利亚开发的历史画卷。博物馆也有一个展厅专门为城市新西伯利亚的历史。美术大楼的西伯利亚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室。现在,这种艺术博物馆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画作和雕塑。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建于1896年至1899年,是该市最古老的石建筑之一,是俄罗斯19世纪后期建筑的杰出代表。 1992年,教堂被恢复。圣尼古拉耶夫教堂始建于1915年为纪念罗曼诺夫王朝的300周年,建在市中心。该教堂被摧毁多年的苏维埃政权。为庆祝成立新西伯利亚市的100周年,在1992年教会被恢复。此外,科学城和科学技术,鄂毕河铁路桥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列宁宫为国内战争英雄谁牺牲建立一个纪念公园,并建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在西伯利亚辉煌古迹为代价的都是人们值得游览的好去处。

详细讲述一下俄罗斯的经济体系

一 经济增长的现状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个新兴的“经济巨人”,复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金砖四国”(BRICs)。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2%,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乐观估计。因此,不少国际问题专家和国际组织断言,“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它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续增长了8年的俄罗斯经济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经济的“雪崩式”滑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到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及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  2000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0~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  2006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  2007年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将再度使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与2007年初的预测不同(6.6%),俄罗斯GDP增长速度达到8.1%,经济总量达到1.3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9 500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与此同时,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99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俄罗斯结束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  2007年以来,拉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实现了高达21%的增长,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6.3%。  特别突出的是加工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加工工业的增长率为9.3%,相比较而言,矿产资源开采仅增长了1.9%,而发电量减少了0.2%。2000~2007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2000年俄罗斯有3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目前这一指标已经降低到了14%。这8年里,平均工资从2 200卢布增长到12 500卢布,平均退休金从823卢布增长到3 500卢布,从而促成了俄罗斯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大。  (二)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预算稳定基金的设立和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俄罗斯财政金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法律明确规定,稳定基金是俄联邦预算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而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成形成,单独核算和管理。稳定基金的任务是,“在原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稳定基金设立于2004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规模为1 060亿卢布。当时,俄政府预计2004年的稳定基金可达到800亿~1 000亿卢布。但是,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势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稳定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一年之后就达到了5 000亿卢布。截止到2008年1月底,俄稳定基金的规模已达到3.85万亿卢布。  2月1日,俄罗斯稳定基金被分为储备基金(当发生世界金融动荡时的安全气囊)和国家福利基金(其收入将用于退休金改革)。  同时,近些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贸顺差,对稳定俄国内经济、填补国库空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俄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4月1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已达5 0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2007年,受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俄通货膨胀率高于政府年初时8%的预测,达到11.9%。虽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顽疾并没有完全治愈,但价格相对稳定的趋势和充足的黄金外汇储备为卢布的自由兑换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俄政府相信,以这样的外汇储备实力来保障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绰绰有余的,可以说为可能发生的货币投机风潮、突发性贸易支付冲击和国际收支短期失衡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证。从2006年7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货币领域里最后一道限制,从而实现了卢布可自由兑换这一战略性任务。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增加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别国无法企及的坚实基础。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 约占世界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美国为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仅为2.5万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生产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组中,能源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位,处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产业正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因此,资源产业,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的卢布贬值和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为俄罗斯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0年以来,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总额从2000年的1 050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5 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3 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1 99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顺差从2006年的1 634亿美元下降到1 528亿美元,减少106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净出口同比下降6.5%。据俄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7年俄罗斯3 524亿美元的出口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为2 200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2.4%。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以及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俄天然气,使得俄油气出口收入大增,从而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200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2003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一次将俄主权信誉等级提高两个级别,由适合投资的BA2级提高到适合投资的BAA3级;美国权威的A.T.科尔尼咨询公司所做的投资信心调查表明,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2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位,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10大投资地之列。西方商界不仅开始议论“俄罗斯经济 现象”,而且开始大举进入俄罗斯这一新兴投资热土。可口可乐、肯德基、三星等纷纷扩大对俄的投资。根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资本净流入增加了一倍,达到823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471亿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3.3%。对俄罗斯进行投资的国家主要是:英国、荷兰、塞浦路斯、卢森堡、瑞士、法国、德国、爱尔兰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投资占外国对俄累计投资额的86.3%,占外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的85.1%。  我们在盘点俄罗斯经济业绩时不能忽视的是,面对苏联解体之后国家的艰难形势和后冷战时代的挑战,俄罗斯不得不加快其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尤其是加入“七国集团”(G7),使“G7”发展为“G8”,并于1998年成为“G8”的完全成员。可以说,“G8”见证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变迁,其议题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转换,从经济议题扩展到政治、安全议题乃至全球问题等领域。由于在上述领域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八国集团”渐渐被世人誉为正在形成中的全球治理中心。2006年7月,俄罗斯首次以主席国的身份举办了八国峰会,能源安全、防控传染病以及发展教育等峰会主题既具有全球意义,也体现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特色。现在,俄罗斯在G8内部已经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作用也在日益提升。二 经济增长中的隐忧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确立了本国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客观上说已经选择了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和国际环境,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基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雪崩式”滑坡,严重损害了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存量基础,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而1999年以来俄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终于使国家摆脱了危机,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但是,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不再是封闭状态下的经济,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俄罗斯经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增长中的隐忧”。  (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  2007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但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仍是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的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在这一轮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美国—日欧—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新格局,其中美国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周 期性转移,形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日欧利用高新制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高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则只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和普通制造业领域发挥成本优势,从而寻求自身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这样看来,如果高盛公司把“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视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话,那么,将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供应基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几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也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畸形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燃料—原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有色和黑色金属以及机器设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维持了燃料—原料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态势,这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多年呈上升势头:1994~2000年这一指标一直保持在82%~85%。其中,燃料类(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0%(金属类占20%)。2004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9.9%,2005年达到了61%,2006年进一步升高至68.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达67.7%。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会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以至于俄政府和国际组织在预测俄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例如,2007年8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把对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测从5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从而将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从年初的6.05%提高到7.3%~7.4%。  应该说,俄罗斯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是不合理的,它是其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体现。如果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那么,经济转轨初期的俄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而在进入21世纪后的高科技时代,如果不改变这种畸形落后的产业结构,经济就难以实现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更不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甚至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样就会在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 格局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正如有文章指出,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出售资源只能作为经济复兴的起点,“资源兴国”战略不可能引领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这一切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其实,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2007年4月,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政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发挥到极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二)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降低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人口老龄化等,这一切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  同时,由于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缩小。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  竞争力概念一般包括商品竞争力、商品生产者(公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几个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商品。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力问题。  商品竞争力可以理解为需求、价格、质量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业绩等。商品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成本。    商品生产者或公司(企业)竞争力包含在一系列的优势中,这些优势只有在世界市场上通过与外国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显现出来。生产的盈利水平、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战略计划、管理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都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公司竞争力不仅大大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韩国和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外,经理人水平也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俄罗斯的这一指标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结果表明,在53个被调查国家中,俄罗斯经理人水平位居第51位,金融企业家为第50位,售销企业家为第52位,管理专家的培训水平为第50位。这说明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很低。正因为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严重威胁。  国际竞争力是商品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的综 合反映。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来看,它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财富的能力。IMD对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效能、政府效能、基础建设以及经济表现等四大类指标。俄罗斯在1994年第一次被列入国际竞争力的报告中,但当时并没有把它按照竞争指数列入排名表,只是按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比较。1996年,俄罗斯正式被列入排名,当时它位于第48名,实际落后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国际竞争力有增强的趋势。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7年5月公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在2008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从第43位降至第47位,仍然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韩国为31位,印度为29位,中国为17位)。  应该看到,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虽然其经济充满活力,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政府的主要难题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竞争力的上升势头估 计会保持下去,按GDP排名也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但要想挤入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还有异常艰难的道路,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民族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只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增强国家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俄政府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景比较渺茫。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是各国经济紧密依存、互相融合成全球经济整体的一种发展状态和过程。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应该说是处在最低水平上。参与贸易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罗斯从1993年提出申请至今已近15年,入世谈判却仍在进行中。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不仅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整性,也使俄罗斯无法享受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利益。俄政府希望在2008年之前完成入世谈判的所有工作,这不仅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取决于俄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除此之外,俄参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就更低了。  当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从而引发新一轮空前激烈的竞争。  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展开,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比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相对上升,从而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俄罗斯能否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俄罗斯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远不乐观。  如果说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那么欧盟东扩则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空间大为收缩。1998年,俄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认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前景最好的经济联合体”,并将俄罗斯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潜力使俄罗斯最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  但是,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征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这就构成了俄罗斯还没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也不例外。三 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因此,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2004年又提出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以保证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为此,俄政府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实际上,俄政府和经济学家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预测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 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使资源这一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  (二)使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三)大力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避免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改善经济结构,俄政府继续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带动国内消费需求。200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居民实际收入超过GDP增长幅度的政策,从而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俄联邦预算,2007年俄政府仍投入巨资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让低收入者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利益。按计划,2007年俄公务员平均工资提高15%;退休金标准提高20%以上;军人津贴标准在年初提高15%的基础上,从秋天开始又提高11%,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从2007年9月1日起提高50%。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来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第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关系,许多年来政府不愿意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商业项目的机制。最近两年,俄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专门扶持相应投资项目的机制。  综上所述,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确实以其较高 的增长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恢复,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威胁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经济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力度,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未来的走势。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自由程度、司法和商业竞争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差距、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此外,未来世界的总体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外界因素,也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二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一)亚洲:

1、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

① 气候复杂多样②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 季风气候典型。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二)欧洲:

1、欧洲地形特点:

(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二节 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

(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第三节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8、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地区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

(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

(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冰雪世界:

项目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范围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以海洋为主(北冰洋)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北极熊企鹅

资源石油、天然气、淡水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东亚岛国--位置、领土组成、轮廓特点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3)河流短小湍急。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4、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

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

第二节 埃及

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  

4、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迹分布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游览主要景点应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是轮船。

第三节  俄罗斯

1、   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2、俄罗斯传统上认为是欧洲的国家:首都在欧洲, 3/4人口在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欧洲。

3、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平原广大①地形以平原为主(70%),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③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大河和山脉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稀少。

(3)丰富的资源:

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②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③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④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南非。⑤有色金属――乌拉尔山脉。

4、改革中的经济――重要的工业大国

(1)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2)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3)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分布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4)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5)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的城市。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重要海港。③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主要港口(北冰洋沿岸惟一不冻港)。

5、西伯利亚的开发

工业由西向东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东部的开发,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一系列工业基地。

第四节 法国

1、欧洲的经济大国:

(1)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

①大西洋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巴黎盆地是欧洲小麦重要产区(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盛产葡萄――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4)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

(5)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核电比重高。

2、文化与旅游:

(1)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时装和香水享誉全世界。

(2)1999年,法国是世界上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

第五节 美国(地理填充图册26-27)

1、美国的领土——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

(1)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州有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

(2)纬度位置:跨热带、温带、寒带,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

(3)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墨西哥湾。

(4)相对位置:北有邻国加拿大,南有邻国墨西哥。

2、自然环境

(1)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3、高度发达的经济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专门化(生产过程各环节机械化)和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带)

(2)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原因: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

(3)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多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水热条件配合好;②地形以平原为主,为美国农业发展提高面积广大的耕地;③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高便利的灌溉水源。

(4)主要农业带:

①乳畜带、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会填美国农业带图)②主要影响因素:受气候条件、土壤、城市需求的影响

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沿岸地区,一有充足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优质牧草生长,二靠近消费市场,因为五大湖是美国发达的工业地区,人口众多。

(5)美国农业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美国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治理措施: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4、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①是世界上工业大国。拥有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②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等的研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5、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曼哈顿区-纽约的象征)

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美国太平洋沿岸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敦――新兴的宇航工业中心。芝加哥――公牛队;休斯敦――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

6、种族、民族、人口

①种族――移民国家 。  ②民族构成――白种人(80%)、黑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

③人口――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④语言――英语

第六节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位置: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在热带。东临大西洋。

(2)地形: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3)气候: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长度第二的河流,号称“河海”。

2、发展迅速的经济:

(1)经济地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工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水平比较高。

(3)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4)资源: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3、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2)主要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迁都的原因是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

(3)主要人种:白色人种(50%),混血种人(40%)

(4)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

第七节 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拥有一个大陆:

(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

(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占60%;

(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主要部门结构:

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

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

(2)城市: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3)通用语言是英语。

6、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

俄罗斯国民经济水平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资源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的煤矿:库兹巴斯  最大的铁矿:库尔斯克  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库、秋明  工业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6.1% 。 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有: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  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圣彼得堡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  农业  2004 年农业产值为13663亿卢布 ,同比增长1.6% 。 农业人口66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9%。 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服务业  2004 年服务业产值 42035 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5% 。 2004 年服务 业从业人口400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59.6%。  旅游业  为新兴经济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在国民经济中尚不占重要地位。国内主要旅游点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市、黑海疗养地、伏尔加河沿岸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和滨海边疆区。俄目前吸引外国旅客不到国际旅客流量的 1 %,排名未进入世界前 40 名。  2003年俄入中国境的人数为137.1678万人次,其中持旅游签证的68.7521万人次;中国入俄境人数为67.9608万人次,其中持旅游签证的有20.3264万人次。  交通运输  俄罗斯的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以铁路、管道为主。  铁路在欧洲部分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铁路:至 2003 年底铁路总里程为 13.9万公里,客运量 1571 亿人公里,货运量 18016 亿吨公里( 2004 年)。  公路:至 2003 年底公路总里程 90 万公里,客运量 1681 亿人公里,货运量 1821 亿吨公里( 2004 年)。  水运: 2003 年海运商船 3900 艘,总吨位 830 万吨。 2004 年,海运货运量 589 亿吨公里,内河货运量 878 亿吨公里。主要海港位于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巴伦支海、白海等,包括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新罗西斯克等。  空运: 2001 年民用飞机有 7 万多架,国际航线总长约 8 万公里 。 2003 年客运量 52 亿人公里,货运量 30 亿吨公里( 2004 年)。主要机场有莫斯科的谢列梅杰沃 2 号国际机场、谢列梅杰沃 1 号国际机场、伏努科沃 1 号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圣彼得堡国际机场、新西伯利亚机场、叶卡捷琳堡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等。  管道运输: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 21.3万公里,2004 年输油气总量 24133 亿吨公里。  银行  主要银行有:  1 、俄罗斯储蓄银行, 1991 年成立,注册资本 241 亿卢布。  2 、俄罗斯外贸银行, 1990 年成立,注册资本 65.5 亿卢布。  3 、工商银行, 1988 年成立,注册资本 22.9 亿卢布。  4 、首都储蓄银行-农工银行, 1988 年成立,注册资本 21.6 亿卢布。  5 、国际工业银行, 1992 年成立,注册资本 18.5 亿卢布。  6 、天然气工业银行, 1990 年成立,注册资本 18.5 亿卢布。  此外俄大银行还包括外经银行、阿尔法银行和古打银行等。  对外贸易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  2004 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对外投资  截止 2004 年底,俄累计对外投资 69 .7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60%,协议投资占6.2%,其他投资占33.8%。主要投资对象国有:英国(18.6%)、塞浦路斯(10.9%)、荷兰(8.8%)。  截止2003年底,俄对华投资项目1542个,实际投资额3.38亿美元。  外国资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计吸引外资820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其中直接投资占44.1%,协议投资占1.9%,其他投资占54%。  2004年吸引外资4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其中直接投资占23.3%,协议投资占0.8%,其他投资占75.9%。外国对俄投资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及日用品修理业130.37亿美元,加工业102.36亿美元,采矿业99.34亿美元,不动产25.72亿美元,交通、通讯业20.33亿美元,国家管理和军事安全、社会保障10.59亿美元,金融业10.01亿美元,建筑业2.34亿美元,农业、林业1.21亿美元,公用事业1.07亿美元。  2004年主要对俄投资国:德国(占11.4%)、英国(10.6%)、美国(8.1%)、法国(4.7%)、维京群岛(2.3%)、瑞士(2.1%)、奥地利(1.7%)。  人民生活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卢布(约218美元),同比实际增长7.8%。2004年俄职工人均月工资6828卢布(约237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0.8%。2004年12月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7%。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在中国的什么方向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在中国的北方方向。

新西伯利亚州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大部分土地位于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东部与萨莱尔岭相连。该州北部与托木斯克州接界,东部与克麦罗沃州相邻,西部与鄂木斯克州毗连。

新西伯利亚州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阿尔泰边疆区和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642公里,南北长444公里。首府新西伯利亚市位于82°55’E、55°2’N,距莫斯科3191公里。

扩展资料

新西伯利亚州是西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面积17.82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成立于1937年9月28日,1943、1944年克麦罗沃州和托木斯克州先后从新西伯利亚州划分出去,成立了克麦罗沃州和托木斯克州,而阿尔泰一部分土地则并入新西伯利亚州。

除首府新西伯利亚市之外,主要的城市有别尔德斯克、伊斯基季姆、古比雪夫、巴拉宾斯克、卡拉苏克、科雷万、马斯利亚尼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西伯利亚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是谁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最近进行了人事调整,原院长卢秀山离任,原副院长于胜文竞聘院长,目前在于胜文院长还处于任用公示期。 于胜文,男,1966年2月出生,山东牟平人,1995年10月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库兹巴斯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教授,“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二级博士点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第五届全国矿山测量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理论与数据处理等。

文章分享结束,库兹巴斯大学世界排名和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好申请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