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战争

耶路撒冷战争: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9-30 08:37:43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耶路撒冷战争,以及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一景;图片取自 维基百科)

美国总统川普一如外界所料,在美东时间6日下午1点(台湾时间7日凌晨2点)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目前位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大使馆预计在4年内搬迁至耶城。川普这个决定打破以往国际上搁置争议的默契,预料中东会再起动乱。

耶路撒冷为何是圣城?

大约在西元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夺取了耶路撒冷,并定都于此,也在当时定名了「Yerushalayim」(耶路撒冷)」这个名字。大卫王之后的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而圣殿是最后所知的约柜(放有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契约)所在地;因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心中的圣城;而脱胎自犹太教的基督教其教徒自也十分重视。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这3个宗教都给予亚伯拉罕(希伯来人与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十分崇高的地位,故被统称为「亚伯拉罕宗教」。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面对很大的犹太教势力与传统,为了调和信徒与犹太教势力的纷争,原本穆斯林的礼拜朝向犹太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而非现在伊斯兰圣城麦加的天房克尔白;因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遇过一次神迹,耶城成为穆斯林心中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圣城。

搁置争议的圣城

因为耶路撒冷地位特殊,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分治决议将耶路撒冷视为国际城市;但不久,以色列独立后一年爆发战争导致耶城分成东西两半,1949年签下停火线「绿线」,由以色列控制西半部,约旦掌控东半部。1967年爆发六日战争,以色列终于占领耶路撒冷全境至今;然而,巴勒斯坦人仍将东耶路撒冷视为未来巴勒斯坦建国的首都。因为地位特殊,尽管以色列已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国际上仍不予承认,欲搁置争议。如今世界第一强权美国承认耶城为以色列首都,将给中东局势带来许多未知数。

立即下载KNOWING新闻APP,给你移动世代的阅读体验

蒙吉萨战役:耶路撒冷以少胜多赶走萨拉丁

蒙吉萨战役 (The Battle of Montgisard),阿尤布王朝君主萨拉丁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在1177年11月25日进行的一场战斗。年仅16岁的鲍德温四世在沙蒂永的雷纳德的领导下,凭借着勇猛的宗教骑士团以少胜多,战胜了萨拉丁的军队。

1177年,佛兰德伯爵即阿尔萨斯的腓力率军抵达耶路撒冷王国,前往圣地朝圣。腓力和鲍德温计划联合拜占庭帝国,以海军进袭萨拉丁统治的埃及。一支拜占庭舰队随后到达阿卡,然而患有严重麻风病的鲍德温四世无法带领军队,于是他建议由阿尔萨斯的蒂耶里统帅,但后者以不愿与邻国发生战争为由拒绝。结果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拜占庭的军队也返回国土。

1177年秋,萨拉丁在计划从埃及入侵的消息传到耶路撒冷。鲍德温四世率领375名骑士和数千名步兵离开耶路撒冷,来到阿斯卡伦试图加强该地的防御,结果在此被萨拉丁派来的多达26000人的军队阻隔。一年前方从阿勒颇的监狱中释放的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de Chatillon)(外约旦(Oultrejordain)领主,萨拉丁的仇敌)与鲍德温四世一道被困。随军的贵族还有圣殿骑士团首领,大团长Odo de St Amand、伊贝林的鲍德温和伊贝林的贝里昂兄弟以及伊德萨伯国君主Joscelin III of Edessa等。圣殿骑士的另一支部队试图前往阿斯卡伦与鲍德温四世会合,无奈也在加沙被包围。

萨拉丁认为鲍德温四世凭借如此大量军队必定不敢尾随,便在处死俘虏后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他沿途攻打拉姆拉(Ramala)、卢德(Lydda)和阿素夫(Arsuf),并允许部队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区域以便抢掠补给。然而,出乎萨拉丁意料的是,由于包围鲍德温四世的力量不足,国王和圣殿骑士们已经成功突围,正在试图赶在萨拉丁之前回援耶路撒冷。

国王率领的基督徒们沿海岸进军,最终在拉马拉附近的蒙吉萨与萨拉丁遭遇,令后者猝不及防。萨拉丁的军队正处于长途进军后的混乱中,尚未作好激战准备。他们在恐慌中集结御敌,而在远距离目睹 *** 军队的压倒性数量后,基督徒们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法国画家查理·菲利普·拉利维耶尔(Charles Philippe Larivière)的油画《蒙吉萨战役》(法语:La Bataille de Montgisard)生动地描绘了鲍德温四世随后的行动:他下马指示伯利恒大主教升起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随即国王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恳求上帝赐与胜利。祈祷之后,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们发起冲锋。军队冲向匆忙集结的 *** ,势如破竹。据说,年轻的麻疯病国王(鲍德温四世)于基督徒冲锋的时候奔驰在最前线,旁边的“真十字架”发出太阳一般璀璨的光芒。

实际上真正带领军队的乃是沙蒂永的雷纳德,死海和外约旦的领主,在他带领骑士进行的冲锋下,萨拉丁的军队因为没有准备,迅速溃败,相当一部分阵亡。军队辎重也被夺走不少,萨拉丁本的侄子也在战役中被杀,他本人仅凭迅捷的骆驼和大量亲卫队的保护下才得以逃脱。

雷纳德率军追击到黄昏方才返回阿斯卡伦。由于丧失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其中大多数为苏丹地区招募的喀喇古拉姆也就是黑奴军),加之大雨滂沱,萨拉丁决定撤退回国,沿途还遭到了贝督因人的骚扰,最后只剩不到十分之一的战士返回埃及。多年以后,他将轻蔑的将这场失败称作“so great disaster”。

鲍德温四世一直追击至西奈半岛,在此遭遇抵抗,被击退,未能继续前进

蒙吉萨的惨败使 *** 深信这是 *** 对他们的惩罚,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宁可违抗萨拉丁,不敢再进犯耶路撒冷。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埃及内部的政治混乱和派系清洗。

以下是Armies and Enemies of the Crusades 1096-1291一书中蒙吉萨战役一章的翻译

一只萨拉丁指挥的埃及军队在入侵法兰克人的叙利亚时为鲍德温四世指挥的法兰克军队震惊并被击败(提尔的威廉相当爱护鲍德温,并将政敌雷纳德的战果归在了鲍德温的头上,这在后来已经被历史学家证明是威廉的故意误导,从而抹黑雷纳德在这一时期对王国的贡献)。

在将博杜安封锁在阿斯卡隆(Ascalon)后,根据蒂尔的威廉(William of Tyre)所说,埃及军队最初拥有超过26000名壮士(8000名塔辛(Toassin,疑是tawashi即塔瓦什的英文讹误,塔瓦什是宫廷贵族)和18000名花喇古拉姆(Qaraghulams,即黑奴军,埃及法蒂玛王朝开始从埃及南部地区购买的黑人奴隶军团),他们都是骑兵,加上骑骆驼和骡的步兵),他们四散劫掠,认为在他们到耶路撒冷之间没有敌军。但鲍德温成功地集中了大约500名骑士以及低于3000人的步兵,他们避开了小股的埃及拦截部队,越过山谷(此山谷临近蒙吉萨要塞),震惊了萨拉丁的大部队。

许多埃及军队正在劫掠,其他人则在营帐中,法兰克人的袭击完全是出其不意的。他们只有组织松散的战阵的时间,他们的军队陷入全面混乱,人们四处乱转,甚至试图在法兰克人的冲锋之下改组他们的编队。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不可避免的是,一些部队甚至在与法兰克人交锋之前便溃败并逃走了,那些待着的部队几乎全被歼灭。萨拉丁自己则在他的个人卫队(两千名左右的马穆鲁克近卫)的掩护下逃脱了。

法兰克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埃及军队遗弃了他们的战利品、辎重和俘虏。除此之外,埃及军队在战役中损失惨重,并在撤退的时候受到贝都因人的骚扰,造成了进一步的损失。

法兰克人也损失巨大,医院骑士团的团长记录道,【法兰克人】有1100人阵亡,至少有750人受伤。

蒙吉萨战役在基督教世界引起相当正面的反响,当时年仅16岁的鲍德温四世获得崇高威望,而这场胜利,也很快成为一段传奇。沙蒂永的雷纳德也因此取得王国中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了主战派的首领,开始了和的黎波里的雷蒙德进行了残酷而严重的党争。

然而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并不具有多大意义,两年之后的1179年萨拉丁即轻松的整顿军队卷土重来。鲍德温四世在泉水谷之战里惨败于埃及之主,耶路撒冷最终还是没能巩固历代先主的成就。

因为相信这场胜利是得到了神的眷顾,鲍德温四世在战场所在地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以纪念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因为战争爆发的日期恰好是她的纪念日。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七日战争到底是怎样的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七日战争,就是从1967年6月5日上午到1967年10月的“6.5”战争。在七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至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

 一、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令人吃惊的就是军事情报、和偷袭的作用:

        以往以、阿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二、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三、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四、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动作战。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在七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耶路撒冷被哪几个国家统治过

根据《圣经》记载,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许多民族——包括亚摩利人和赫人——在这里混居 。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称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犹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悯支派占领该城,与住在城内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大约在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该城。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lushalayim(耶路撒冷)。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建国,由封建领主建立起来的法兰克式的封建国家。1187年9月2日,在萨拉丁的进攻下,耶路撒冷守军投降,萨拉丁选在登霄节这一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1948年,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划到巴勒斯坦境内。随后战争爆发,以色列入侵并占领了西耶路撒冷,东耶路撒冷处于约旦的管理之下。以色列定都特拉维夫。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侵略并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并强迫当地的巴勒斯坦人离开巴勒斯坦,形成了巴勒斯坦难民。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除了美国以外没几个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大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70多年的时间,这个冲突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

他们的冲突是一方面是因为宗教的信仰,对耶路撒冷的争夺,还有就是双方领土的问题,现在以色列还有美国这个老大哥撑腰,巴以冲突的解决方式,必然是美国退出,作出让步,还有就是平分领土耶路撒冷等,但是显然不太可能。

我们都知道巴以冲突已经持续70多年了。大概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之间之间就连连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冲突,小冲突更是数不胜数。本是同根生,他们为什么的冲突要怎么解决呢。

首先,巴以冲突的解决,肯定是耶路撒冷的问题了。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说这个圣地是自己的首都,在耶路撒冷不大的地界上,经常爆发战争。

双方冲突解决,应该就是平分耶路撒冷了,一人一半做首都,但是目前双方都是不肯让步的。

另外要解决冲突,就是让以色列之前占领的领土,归还给巴勒斯坦。当时以色列回巴勒斯坦国所在的地界,通过战争获得了很多领地。受到了巴勒斯坦的不满,巴勒斯坦国还一度要求以色列归还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好让自己家的难民回归这些领土。

巴勒斯坦国已经说了,要解决巴以冲突,就是归还领土给他们,重新划分边界。但是对于以色列而言,这些占领的土地都太关键了,是不会轻易让出的。

而且现在以色列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腰板也硬了,想要解决,美国必然要先退出。

耶路撒冷为什么战火不断

我们可以从耶路撒冷的地理、经济、政治、宗教、历史、文化六个方面来分析其战火不断的原因。

地理:     

耶路撒冷位于阿拉伯新月地带的中部,一直是联系欧洲和中东北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中心,而且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盘踞了耶路撒冷,即可轻易控制整个地区。

经济:  

现代的耶路撒冷已经失去了昔日辉煌的地区经济中心地位,但是它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意义仍然是其他地区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商业价值和经济意义自然建立在它的宗教中心地位之上,并通过朝觐和旅游两种途径实现。  

政治:     

过去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来以色列的香客和游客数量十分有限。目前,世界穆斯林人数超10亿人,其中每年有200万人次前往沙特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朝觐,使沙特大发其财。一旦巴以实现和平,作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的耶路撒冷其吸引力决不会逊于麦加和麦地那,其旅游收入的巨大潜力是可以想象的。对于土地贫瘠、矿产和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较差的巴勒斯坦来说,旅游将是振兴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也必然是巴以双方争夺的战略资源。  

 宗教:  

耶路撒冷,特别是东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涉及世界数十亿人口的宗教和民族感情。这里有大量的宗教和历史遗址,其中有9处三大教先知墓,400多处学者、显贵、总督、将军墓地和历史景观。  

 历史: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

 文化: 

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圣地而闻名世界。

诺罗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与经过如何

诺罗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与经过如何

诺罗之战的结果还要从萨拉丁军队撤退开始说起,经过激烈的争斗萨拉丁最后抵挡不住罗马的攻击,整个军队大部分的士兵都已经在战场上阵亡,看到这种情况萨拉丁已经心灰意冷了,就连他的亲生侄子都被人杀死了,于是他迅速上了骆驼,带着仅剩的一小部分士兵掏出了战场。可是战争依旧没有结束,鲍德温一直带着军队追赶到天黑下来才停止了追逐,这时候他才发现生下的士兵已经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了,只好决定暂时先回到埃及,可是在回去的路上又遇到了几路骚扰。

诺罗之战的经过

根据资料显示,从这次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知道当时耶路撒冷人数少的原因,阿尤布王朝的国君萨拉丁觉得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带领了如此少的军队肯定不敢跟随,于是便在进军耶路撒冷的路途中处死俘虏,并且在途中又继续攻打拉姆拉、卢德和阿素夫。当他们在进军耶路撒冷的路途中补给不充足的时候,他便让他的部队到处的掠夺。可是让萨拉丁没有想到的是,耶路撒冷的国君鲍德温国王和他的圣殿骑士们成功突围出阿尤布王朝军队的包围圈,并且正在尽力的赶在萨拉丁的前面到达耶路撒冷。

然后鲍德温亲自带领基督徒从沿海岸进军,并且在拉马拉附近的一个叫蒙吉萨的地方与萨拉丁相遇。萨拉丁的军队因为进行了长途跋涉正疲惫不堪,还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耶路撒冷的国王看到阿尤布王朝的军队,不禁感到恐慌,随即鲍德温跪在十字架面前祈祷。祈祷之后,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发起攻击。军队冲向了匆忙集合的阿尤布王朝军队,萨拉丁的军队迅速被击败,萨拉丁的侄子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死,而萨拉丁凭着敏捷的骆驼才得以脱身。

从诺罗之战经过可以看出阿尤布王朝的萨拉丁在这场战争中惨败,而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以少胜多战胜了阿尤布王朝。

诺罗之战的背景

诺罗之战背景是阿尔萨斯的腓力带领军队前往耶路撒冷的圣地朝圣。腓力和耶路撒冷的鲍德温计划一起联合拜占庭帝国,以海军的形式入侵阿尤布王朝所统治的埃及,于是一支从拜占庭支持的舰队前往达阿卡,谁知耶路撒冷的国王鲍德温患有非常严重的麻风病,无奈将袭击袭击阿尤布王朝的统帅一职让给了阿萨斯的腓力,可是阿萨斯却以不想与邻国发生战争为由严厉的拒绝了,因此鲍德温想袭击阿尤布王朝的埃及这一计划落空了,拜占庭的海军也返回了自己的国土。

1177年的秋天,阿尤布王朝打算从埃及入侵耶路撒冷,这个消息传到了鲍德温那里,于是鲍德温率领375个骑兵离开了耶路撒冷并来到了阿斯卡伦,加强这一方的防御系统从而抵御阿尤布王朝的军队,可是却被阿尤布的26000的士兵堵截在路上,被堵截的人中有阿尤布王朝的国君德仇敌、耶路撒冷的贵族以及伊德萨伯国的国王。耶路撒冷的一对圣骑士的另一支队伍正在全力向阿斯卡伦前进,然后和鲍德温会合,可是在途中也被阿尤布王朝的军队包围了。

诺罗之战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也为后来耶路撒冷战胜阿尤布王朝打下了基础,也反映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机和艰难以及耶路撒冷以少胜多的原因。

诺罗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诺罗之战的经过还要从萨拉丁决定入侵埃及开始说起,当时鲍德温四世听到消息后马上带领军队准备进行防御,然而在途中便和萨拉丁的军队相遇,鲍德温四世的主力部队都被敌军包了,本来萨拉丁军队他肯定不会带领那样少的士兵追上来,于是便开始浩浩荡荡的向耶路撒冷出发。在进军的过程中他还攻打了几个地区,并且在一个比较宽广的地方准备通过掠夺方式补给军队,这时候他还不知道其实鲍德温四世已经突破了他设置的包围,正准备在他之前回到耶路撒冷。

萨拉丁带领着军队刚刚到了蒙吉萨这个地方遇到了国王带领的基督教徒们,萨拉丁的军队刚刚经过长途的跋涉,还没有任何作战准备,于是惊慌失措下开始集合军队进行防御。这时候鲍德温出现并让国王和基督教徒在十字架前祈祷,尽管鲍德温四世还患有麻风病,可是在诺罗之战的经过中却表现的十分英勇无敌,很快就将匆忙集合的萨拉丁军队击溃,萨拉丁的队伍只剩下极少数的士兵,其余全部在战争中战死了,而他带领着这极少数的人狼狈的逃出了战场。

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以巴冲突再起,耶路撒冷为何是伊斯兰教的圣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