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粹德国

什么是德国“纳粹”为什么叫“纳粹”?纳粹德国的全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8 07:00:51 浏览8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纳粹德国”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什么是德国“纳粹”为什么叫“纳粹”?纳粹德国的全称!

本文目录

什么是德国“纳粹”为什么叫“纳粹”

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sos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所以人们又叫它德国纳粹。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北欧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德国的全称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1933.1-1945.5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国(Große 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 Drittes Reich)。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二战时期德国全称是什么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扩展资料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

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纳粹德国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纳粹是什么意思

德国纳粹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扩展资料:

标志象征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粹

纳粹德国的介绍

纳粹德国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与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几乎零失业,并且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半欧洲。1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1年12月,德国的盟友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卷入了战争。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什么是纳粹德国

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sos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

纳粹德国是什么意思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执.政的德国,其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德语:Deutsches Reich);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自喻是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962–1806)和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1871–1918)之后的第三个帝.国,故而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占领。捷克被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扶持建立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4年,苏联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轰炸,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苏军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总统。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德国纳粹指的是什么

  • 德国纳粹党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政党,它声势浩大,同时它也臭名昭著,在许多西方国家是纳粹也是被明令禁止被提起的,就连纳粹党的旗帜和标志卐字符也是被很多国家禁止出现的

  • 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是由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官方国名一是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二是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国,首都柏林。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占领。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苏军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工农红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德国总统。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波兰、挪威等。

二战后纳粹德国的战犯是在哪里审判的如题 谢谢了

二战后纳粹德国的战犯是在 纽伦堡审判 ——1945年到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 1943年10月30日,苏、美、英三国签署的《莫斯科宣言》规定,战后将把战犯押往犯罪地点,由受害国根据国内法审判。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署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进一步规定,由四国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预备法官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无法确定其具体犯罪地点的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统一审判。 1945年10月18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戈林,纳粹政权第2号人物,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陆军将军,德国4年计划全权执行人,“帝国元帅”,希特勒“全权继承人”。 约翰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德国陆军将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长官。 恩斯特卡尔滕布隆纳,德国保安总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思想家”,纳粹刊物主编,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汉斯弗兰克,纳粹党法律事务全国领导人,波兰占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内政部长,内阁国防委员会成员,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保护长官”。 朱利叶斯斯特雷切,反犹刊物《前锋报》主编。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国防处处长,作战处处长。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负责人。 赛伊斯英夸特,驻奥地利总督,德国驻荷兰占领区长官。 马丁鲍曼,希特勒秘书。 判处以下3人无期徒刑: 鲁道夫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希特勒第二继承人。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员,海军名义总监。 瓦尔特冯克,政府新闻总署和宣传部负责人,德国经济部长,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负责人,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判处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尔杜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 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 判处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不管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长官”。 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 以下3人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 弗兰茨巴本,德国总理,内阁副总理,驻奥地利、土耳其使节。 耶马尔沙赫特,国家银行总裁,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成员。 汉斯弗里切,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 以下各组织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政治领袖集团;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 党卫队。 以下各被告组织未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内阁; 纳粹党冲锋队; 参谋部;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宣判完毕,庭长说明,凡有上诉者,可在4天之内向管制委员会呈交“宽恕请求书” 。 之后,庭长又宣布了苏联法官的不同意见。苏联法官、司法少将特尼基钦科认为,不宣告德国内阁、参谋本部及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为犯罪组织,判处被告赫斯无期徒刑,宣告被告巴本、沙赫特、弗里切无罪而予以释放都是不正确的,没有根据的。苏联法官在长达30页的意见书中详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1946年10月1日下午,纽伦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闭庭。 被告里宾特洛甫、汉斯弗兰克、赛伊斯英夸特、巴尔杜席腊赫、阿尔伯特施佩尔、卡尔邓尼茨等6人先后上诉,要求减刑。被告戈林上诉,要求改绞刑为枪决。所有上诉均被驳回,一律维持法庭原判。 审讯期间,世界公众密切注视着纽伦堡的动向。对德国首要战犯判刑人心大快。 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柏林25万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汉堡几千市民集会,要求国际军事法庭将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报》认为,“释放巴本等人等于邀请希特勒匪徒重新开始活动”。法国抵抗运动中的犹太人联盟致函国际法庭,抗议释放沙赫特等3人。奥地利政府要求纽伦堡国际法庭将开释的巴本、沙赫特及判处20年徒刑的席腊赫引渡给该国,以便对这些侵略奥地利的战犯重新审判。 三被告在得知获释时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本人更觉吃惊。他们不敢离狱。沙赫特说:“余深惧德国民众……实觉无处容身”,要求暂时“准许留狱”,巴本欲往法国,但法国拒绝为其办理过境手续。 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这次对战犯的指控是以指导战争行为的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依据的,它作为国际刑法史上第一案例将永载史册。 纽伦堡审判虽然清算了纳粹体制,达到了暂时的目的,但纽伦堡法庭最理想的目标———使战争成为非法,为审判侵略战争提供一个国际法庭———引起了持续到今天的争论。然而,无论如何,纽伦堡是国际关系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当代世界留下了一套处理战争问题的行为准则。 1946年10月16日凌晨,在纽伦堡监狱,开始对被判处绞刑的纳粹战犯执行处决。戈林在行刑前两小时瞒过看守,吞服氰化钾自杀身亡。被判处绞刑的战犯马丁鲍曼是缺席审判,“需追捕归案后处决”。其余判刑战犯皆投狱服刑。 美国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城对在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机构与组织中身居要职的177名被告进行了12项后续审判,即:①医生审判(针对在战俘和集中营囚犯身上做医学试验)。②米尔希审判(针对E.米尔希元帅)。③法官审判(针对利用法律迫害犹太人和纳粹党反对派的高级司法官员)。④波尔审判(针对党卫军集中营管理机构的领导人H.von波尔)。⑤弗里克审判(针对大量使用外国强制性劳工的F.弗里克总裁和他的康采恩)。⑥法本公司审判(针对法本公司在占领区的活动)。⑦杀害人质审判(针对在东南欧反游击战中杀害人质的将军)。⑧种族和移民局审判(针对党卫军的种族计划)。⑨党卫军特别行动部队审判(针对奥伦多尔夫及其他特别行动部队的指挥官)。⑩克虏伯审判(针对克虏伯康采恩及其领导人)。 11威廉大街审判(针对外交部高级官员及几个政府部长的破坏和平罪)。12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审判(针对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军官)。后续审判判处24人死刑(其中12人被执行),释放35人,其余被判有期徒刑。但到1956年即全部被释放。 纽伦堡审判根据下述4条罪行起诉和定罪:①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战争罪。②参与实施战争的共同计划罪。以上两条罪行合起来被称为破坏和平罪。③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或战争惯例)。④违反人道罪(指对平民的屠杀、灭绝和奴役等)。纽伦堡审判为以后对破坏和平罪的审判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根本原因什么

1、宗教仇恨

犹太王国被灭后的犹太人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在西方的文化中,犹太人一直被排斥。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人一直认为是犹太人害死了耶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绝多大数人在宗教情感上对犹太人是仇视的。

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领导欧洲长达好几个世纪,曾经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

德国人一直有着领导欧洲的欲望,对同样自命不凡的犹太人自然是厌恶的。信仰和文化的差异注定了两个民族不能相容。

2、奇特的思维方式

在1929年,整个欧洲面临经济大萧条,德国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当时德国国内有钱的犹太商人却不远帮助国家共渡经济危机,甚至在牛奶供不应求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降价出售给穷人。这些举动使得德国政府和民间都对犹太人感到仇恨。

3、经济危机的激发

在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普遍产生了对富商犹太人的仇恨。在希特勒上位后,借助社会对犹太人的不满,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劣等民族。

同时希特勒对种族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曲解,一方面对人种著作断章取义的截取拼凑,编织成种族优劣的理论。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对犹太人的不满和宗教敌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

扩展资料:

战后德国的赎罪——华沙之跪

华沙之跪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当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 勃兰特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在此,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参考资料:

人民网——“华沙之跪”为德国赢得尊严

关于纳粹德国,什么是德国“纳粹”为什么叫“纳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