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间谍

被誉为“当代王牌间谍”的阿贝尔主要事迹有什么他最后的的结局怎样?最大的间谍泄密,苏联如何二战后三年就造出原子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16 03:27:53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加拿大间谍”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被誉为“当代王牌间谍”的阿贝尔主要事迹有什么他最后的的结局怎样?最大的间谍泄密,苏联如何二战后三年就造出原子弹!

本文目录

被誉为“当代王牌间谍”的阿贝尔主要事迹有什么他最后的的结局怎样

鲁道夫·阿贝尔,是20世纪苏联最传奇的一位间谍大师,被誉为“当代王牌间谍”,西方谍报机关叫他“千面人”,因为很会掩护自己,所以,深受大家的关注,被称为是间谍的一位教材。

在二战时期,阿贝尔成功潜入德国,还一路高升到了党卫军中校军官,盗取了大量的核心机密。冷战爆发后,美苏两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间谍战。1948年,他绕道加拿大潜入美国,负责克格勃在美国和北美洲的谍报活动,他的正常身份是画家,每天早上起来看看报纸、作画,然后趁机传递一些情报。原本一切顺利,他也为苏联获取了不少有利的情报。但是 1953年在买报纸时,一枚装有情报的空心硬币掉了出来,露了马脚,美国情报局锁定了阿贝尔的活动范围。

最终,阿贝尔的助手突然背叛了他,给美国中央情报局带来了希望,阿贝尔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巨谍,中央情报局首脑决定秘密逮捕。当中央情报局便衣闯进阿贝尔的寓所时,他处变不惊、 语气坚定。他靠着自己的沉着跟冷静,巧妙的化解了情报被破解的危机。被抓之后美国给他判了三十年的监禁,但他只坐了不到五年的牢就被放出来了。因为1960年,苏联击落了一架美国间谍飞机,并活捉了飞行员,两国政府经过商量之后决定进行交换。

回到苏联后,为了表彰阿贝尔的卓越功绩,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阿贝尔一枚列宁勋章,并命名他为苏联英雄。阿贝尔从秘密战场的第一线退下来后,没有消极在家里休养,而是积极从事间谍的培训工作,把他自己几十年从事情报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后人。

最大的间谍泄密,苏联如何二战后三年就造出原子弹

究竟是谁泄露了美国的原子弹秘密呢?围绕着这桩历史公案,半个多世纪以来,众说纷纭,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圆满的解释。经过美国政府的长期调查和历史学家的深入研究,现在普遍认为泄密者是著名的原子能科学家富克斯。他是一位德国人,1933年希特勒纳粹上台执政后,他逃往英国。后来,富克斯同一些英国科学家来到美国,协助实施“A3曼哈顿工程”,也还参加过原子弹爆破装置的多次试验。二战后,富克斯回到英国的哈威尔原子研究中心,主持核物理研究工作。1949年8月,在加拿大破获了一个据称是苏联克格勃安插的科技间谍网,其中有些情报涉及到原子弹问题,并且牵连到富克斯。1950年2月,富克斯在英国被捕,指控他把原子弹设计的关键数据泄露给了俄国人,他在英国被判徒刑14年。关于美国原子弹的泄密案,还存在着另外一些说法。苏联克格勃的前高级官员苏多勃拉托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在50年代负责对美国的间谍工作。当时对苏联提供研制原子弹的秘密情报的,除了富克斯之外,还有奥本海默和尼·波尔。不过,该书刚一出版,就遭到美国当时知情的一些权威人士的口诛笔伐,他们强烈谴责苏多勃拉托夫污蔑诽谤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当年领导美国"A3曼哈顿工程”的陆军中将格洛夫斯撰写的回忆录,却不免具有离奇色彩,令人们将信将疑。据说,1945年7月24日,格洛夫斯向马歇尔建议对日本的四个城市投放原子弹。结果决定对小仓、长崎和广岛等三个目标实行轰炸。8月9日凌晨,两架B——29型轰炸机携带两颗原子弹,从美国蒂尼安空军基地起飞,向日本的小仓飞去。飞机抵达小仓上空时,遇上恶劣气候,烟雾弥漫,机组人员看不清轰炸目标而无法投弹。于是,飞机又向第二个目标长崎飞去,当时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爆炸的一颗偏离目标约两公里,而另一颗击中目标的原子弹却没有爆炸。日本遭到原子弹的轰炸而付出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却意外地获得了一颗原子弹。日本大本营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与会人员认为,日本已经完全战败,无法制造原子弹,决定把这颗未爆炸的原子弹交给苏联。当时克格勃的负责人依瓦舒金将军奉命前来日本,接受了这件特殊“礼物”。这样就大大地加速了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在美国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的长崎和广岛后4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世界各国比较著名的情报或间谍机构有哪些

1.克格勃(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 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克洛勃,俄语全称拉丁字母转写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苏联的间谍情报机关。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自苏联剧变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克洛勃建立于1954年。该机构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脑。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克洛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英国情报机关称克格勃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2.摩萨德 "摩萨德"是以色列专门负责收集境外情报、在境外执行“特殊任务”的秘密情报组织。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它执行过多次重大使命,其中轰动一时的就是1960年前往阿根廷缉拿了纳粹党卫军大头目阿道夫·艾希曼。此外,在还击阿拉伯国家针对以色列的敌对行动中,它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冷战时代,摩萨德是一个令人感到十分神秘但又足以令所有国家,尤其是以色列的中东敌对国感到胆战心惊的谍报部门,其活动能力和影响力足以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媲美,决非浪得虚名。比如说摩萨德特工盗取约旦前国王尿样,从而摸清他身体健康的行动;摩萨德特工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眼皮底下将50卷价值连城的犹太教珍本古籍悄悄地偷运出境的行动都是它近年来的经典之作。 摩萨德还掌握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长达30个小时情意绵绵的录音,并曾想以此要挟克林顿。巴基斯坦《伊斯兰报》11月30日报道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将担负起保卫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的任务。报道说,以色列“摩萨德”情报人员是应美国政府的邀请抵达阿富汗的,预计还有更多的以色列情报人员将陆续抵达阿富汗。 然而,摩萨德这几年失败多于成功,比如说摩萨德曾制定一份详尽的暗杀萨达姆的计划,结果两度失手,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连累装扮萨达姆及其随从的5名以特种兵全部被炸死;1998年,摩萨德在瑞士秘密行动失手,结果特工遭审判;1999年底,摩萨德特工制造叙利亚备战的假情报,差点把以色列拖入对叙利亚的战争;2000年,由于摩萨德特工使用加拿大假护照,也致使加拿大和以色列关系降温。 接连的失败和时代的变化使摩萨德失去了冷战时期的光环,甚至连招特工都存在危机,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当特工了。为此,今年的以色列各希伯来文大报都刊登了一幅内容相同的招聘广告:“摩萨德已经敞开了它的大门,当然不是对每一个人,也不是对许多人,但是它的大门可能正对你敞开着……” 3.中央情报局 1947年7月,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国会制定的《国家安全法》,设置了中央情报局这一机构。其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的兰雷。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大的间谍和特务机构,是美国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据该机关透露,其在编人员有16500余人,据有关人士推测实际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由美国总统任命,同时担任总统和国会的高级情报顾问。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简称中情局,英文简称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前苏联,和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例如危地马拉的雅克布·阿本斯(Arbenz)和智利的阿耶兰德(Allende)。总部设在兰雷。中央情报局也经常搞一些暗杀活动,暗杀敌国领导人,但很少成功。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它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中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给美国联邦政府搜集、提供世界各国军事、政治、经济情报资料,本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双面中央情报局。

梯队间谍系统是由哪几个国家组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了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大搞电子间谍活动。以美国为首,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的五国集团,组建了全球最为庞大的电子监听系统——“梯队”间谍系统,对全球尤其是对欧盟的政治经济决策机构和商业贸易活动进行监听,以帮助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直接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商业贸易、政治利益及安全。

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于在军事上压倒前苏联的需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研究开发间谍卫星,即能够从太空拍摄地球的制图卫星系统。之后,美国的间谍卫星系统迅速发展,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低轨道卫星集群,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截收全球的通讯信号、导弹发射信号和雷达波。现在,美国的间谍卫星已经在太空“晃悠”了刃多年,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仔细勘测了无数遍。对此,美国并不满足,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陆续关闭了部分监视军用高频无线电通讯的地面监听站,又把目标转向了商业领域,侦察对象既有东方国家也有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亲密盟国也不放过。由于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美国出于独霸全球的战略,便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的电子间谍活动,庞大的电子间谍监听系统——“梯队”,便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

这个庞大的电子间谍机构到底干了些什么勾当呢?在20世纪末,美国著名记者詹姆斯出版了《迷宫》一书,在书中詹姆斯首次披露了“梯队”电子监听系统的核心内幕。

“梯队”系统的核心部位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的舒格格罗夫山、华盛顿的亚基马以及英国的两个空军基地内。它们都由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控制,这些地面站绝对对外保密。舒格格罗夫山地面站内大大小小的碟形天线负责截收国际通讯卫星的信号,全世界134个国家通过国际通讯卫星进行的电话、电报和计算机通讯,都有可能被这个地面站截收。这个地面站里驻有美国空军和海军最绝密的电子情报搜集部门,即美国空军第544情报大队和海军安全大队。据1998~1999年版的《美国空军情报局年鉴》和有关内部资料透露,驻舒格格罗夫山的美国空军第544情报大队的任务是“加强对空军作战司令官和其他通讯卫星情报用户的情报支援”,这个大队下属的单位遍及美国海内外;海军安全大队的任务是“负责梯队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设在华盛顿的亚基马地面站的任务是负责对所截获的电子情报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上报美国的最高决策层。

美国的邻国加拿大是这个“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在利特里姆的“加拿大通讯安全部”负责截收拉丁美洲上空各国通讯卫星的信号。澳大利亚是“梯队”在太平洋地区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核心部分是其西海岸的格拉尔顿。自1993年投入使用后,格拉尔顿地面站有4个碟形卫星拦截天线,其侦察目标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轨道运行的国际通讯卫星。负责拦截的情报包括:朝鲜经济、外交和军事形势,日本的贸易计划,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技术发展情况等。澳大利亚另一个监听站位于中北部海岸的肖尔湾,这个监听站有2个碟形天线,自1979年投入运行以来,一直负责监视印度尼西亚的通讯卫星。

新西兰的监听站设在该国东海岸的怀霍帕伊,它于1989年投入运行,现由一幢情报处理大楼、一幢服务保障大楼和两个碟形天线组成。这个地面站极为森严,曾发生过多起外人因不明真相接近地面站而被拘禁或被打死的事件。

这些分布在上述5个国家的10余个绝密地面监听站,环环相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们相互交流拦截情报的关键字眼,从而确保能拦截下最重要的情报。

“梯队”系统的秘密被曝光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都严厉斥责这一严重侵犯人权乃至违反国乐公约的罪恶行径。欧洲一些国家为现代通讯无密可保而担心,更为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而愤怒。欧盟国家已开始对比事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梯队”电子监听系统是否大规模介入了针对欧盟商业贸易的间谍活动,欧盟总部的政治和经决策机构是否遭到了“梯队”的全面监视等等。英国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愤怒,英国网络权益和信息自由且织负责人雅曼警告说:“发生在民主社会里的这种间谍行勾如同逃出了瓶子的魔鬼一样可恶可怕!”德国人还呼吁欧盟各商业团体和机构“要迅速发展自己的技术和加密系统,防止美国打着全球安全威胁的名义,公然对我们进行间谍活动。”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抨击美国政府的如此卑劣的间谍行为,对英国政府的做法也进行了严厉的斥责。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政府也遭受到了民众的巨大压力。

1999年10月,大西洋两岸的人权维护组织秘密发起了所谓的“干扰梯队日”活动。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分别通过电脑输入了诸如“恐怖分子”、“公司绝密”之类的“梯队”系统专门识别的字眼,并发出大量的垃圾邮件,试图导致“梯队”系统负载过重而瘫痪。

这些事实表明,就是在和平时期,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电子战的事例也是常存在的。

在愤怒之余,人们开始反省目前高速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视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开始考虑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关专家指出,“梯队”系统其实并不完全像人们所担心的那么可怕,因为这套系统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方面,由于通讯量与日俱增,“梯队”系统已经无法对每一个通讯信号都进行捕捉,再加上该系统的计算机容量有限,所以对越来越多的通讯信号不得不放弃监视;另一方面,这个系统对语言信号的识别技术,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善,到目标为止,美英等最先进的情报机构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识别特定人物语言声音特征的计算机软件,所以“梯队”系统根本无法识别到底是谁在讲话。还有,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大大限制了“梯队”系统的能力:一是光纤电缆的使用,通过空中传输的信号几乎都可能被截收,但通过光纤电缆传送的信号却无法被截获;二是加密技术的日臻完善,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火墙”,使“梯队”望而生畏、无法越过。美国统占全球的梦想,最后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关于加拿大间谍和被誉为“当代王牌间谍”的阿贝尔主要事迹有什么他最后的的结局怎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