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谁创办的?黄埔军校明明在珠江附近,为什么叫黄埔军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9 12:19:47 浏览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黄埔军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黄埔军校的知识,包括黄埔军校是1924年谁创办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黄埔军校是1924年谁创办的

1924年,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此前已经认识到军队重要,当前正在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孙中山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共的帮助下,创办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鲍罗廷、廖仲凯都是办校的决策者。开始考虑让晚清学霸谭延闿担任具体的筹备工作,谭延闿却推荐了自己的把兄弟蒋介石。后来决定让程潜当校长,蒋介石、李济深当副校长。蒋介石一面消极对抗,一面私下活动,找人疏通,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第一任校长。

狭义的黄埔军校是指1924年到1930年,国共合作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是原来的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的校舍。国共两党军队中许多著名将领都出自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此期间,校长一直是由蒋介石担任。

广义的黄埔军校一是指搬离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以后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二是指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创办的所有军事学校。全国各地开办的所有军校,都叫做黄埔军校的分校。在此期间,旗舰学校的校长还是蒋介石。

黄埔军校1927年从广州搬到武汉,落在汪精卫的势力范围内。宁汉合流,也就是汪精卫和蒋介石互相妥协以后,黄埔军校才从武汉搬到南京,又回到蒋介石的势力范围内。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避免沦陷,黄埔军校从南京迁徙出来,次年搬到成都。1949年底迁徙台湾。1950年在台湾的高雄复校。

黄埔军校刚创办时,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谭延闿题写的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1926年扩大教学内容,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同时由党办的学校改为国办的学校。1946年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改回原名,叫“陆军军官学校”。

从1924年到1949年的25年中,黄埔军校都是面向全国各省的学校。其间经历了两任校长,蒋介石当了23年零5个月的校长,关麟征当了2年的校长。从1949年到现在的69年中,黄埔军校成了面向台湾一省的学校,其间经历了24任校长。

黄埔军校成立初期,配备一个超豪华的领导班子阵容。除了英年早逝的几位以外,全是国共两党的中央领导。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任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担任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担任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是战术总教官,恽代英是政治总教官。

因为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所以蒋介石风云际会,与近代中国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走到了一起,共同造就了功勋卓著的大批著名将领,共同书写了轰轰烈烈的历史。因为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手里才有了军队,并进一步夺取了的党政财文大权,在近半个世纪中,一直担任国民党、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国民革命军的最高统帅。

据说,蒋介石最喜欢国民党、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干部称呼自己为校长。

黄埔军校明明在珠江附近,为什么叫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和黄浦江有什么关系?说起来还真是有关系呢!

在广东福建台湾乃至港澳地区,有很多地名用“埔”,读音同“布”。类似于河南和湖北常有名字叫“陂”的地名,在山西陕西又有不少叫“原”的地名。这里面不仅和当地方言有关系,还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在广东一带,有很多河流冲积形成的泥滩地形。这些泥滩土壤肥沃,很快被开发成村庄,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叫做“埔”的地名。在广州的珠江口,形成了一个冲积小岛,这个小岛,一开始就被叫做了“黄埔岛”,用广东当地方言来说,这就是“黄布岛”。

关于黄埔岛名字的起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这里有大量的黄姓居民迁入,所以叫黄埔岛。另一种说法则是,传说有人看到过凤凰曾降落在这个岛上,所以叫“凤埔”或“凰埔”,广州十三行迎来很多西方商人,因为读音问题,开始被叫做“黄埔”。

到了1924年,孙中山先生联合苏联一起搞革命。苏联支持下,黄埔岛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军校——陆军士官学校。因为地处黄埔岛,所以常有人把他叫做“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主要生源是湖南和广东两省,校长确实浙江人蒋介石。蒋介石看到黄埔两个字,也没细看,自然而然把他和上海的黄浦江联系起来,直接叫他“黄普岛”和“黄普军校”。

所以,“埔”这个字,其实只有在“黄埔”和“柬埔寨”两个词中间才会被读作“普”,其他所有的用法都是读作“布”。

有趣的是,好像只要加上“甫”这个偏旁,读起来就很复杂。陕西出身的黄埔系国军网红张灵甫,在很多粉丝那里直接被改名为“张灵普”,说起来真是太搞笑了。反倒是我这个天天黑张灵甫的人,在教他们如何读偶像的名字。

黄埔,可以说是见证整个近代历史的地方。

早在闭关锁国的清朝中前期,黄埔就长期作为西方商人的驻足之地,影响力巨大。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黄埔附近水域,英军全歼了广州方面的清朝水军,点到为止,就是为了获得600万的广州城赎城费(根本不是教科书里面说的被林则徐打跑了)。后来这600万的赎城费,再加上1500元的清廷赔款,总计赔款是2100万元。

英国军队出兵数万,万里远征,耗费军费无数,终于逼迫清廷签订了南京条约。美国佬就聪明多了,来到中国,就找两广总督谈一件事“我要见皇帝”。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怕让道光帝看一眼外国人,二话不说就签订了《望厦条约》。不久后,法国人如法炮制,签订了黄埔条约,签订地点,就在黄埔岛。

1924年在黄埔岛建立起的黄埔军校,影响了之后20多年的中国军事历史。只要是黄埔毕业的,不管是在国军和解放军哪个阵营,都会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国民革命军,黄埔系被视作是蒋系军阀的核心和骨干。以至于后来八路军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短期内培养起大量三八式干部,有人戏称,广州黄埔岛的黄埔军校是国军骨干。如今红军创立的抗大,就是新生的红埔军校,红埔军校必然战神黄埔军校。

黄埔人也没想到,居然因为一个外地人不识字读错了,居然直接让村子改名了,哎!

黄埔军校一期成员名单谁有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很多,有645人第一期毕业,我们比较熟知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1、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2、徐向前

1924年,在黑暗中求索的徐向前终于探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来——成为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在革命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期,徐向前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

按学程规定,一个月入伍教育,六个月正式教育,七个月后毕业。课程按典范论、各种条令外还有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和交通通信五大教程。七个月的学习,为徐向前后来在海陆丰、鄂豫皖、川陕以及以后战争中发挥军事才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陈赓

黄埔军校到底有多牛

黄埔军校是现代军人的摇篮,从中走出的将才如林。可以夸张地说,中国是黄埔军人之间的较量。

近代中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了现代军人之先河。袁氏将领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北洋军阀,组成了北洋政府,统治了民国十多年。

中国两大军校南昆明讲武堂,北保定讲武堂。孙中出在苏共秘密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丶扶持工农"的新政,并建立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许多教官来自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保定讲武堂教官。同时共产党人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丶聂荣臻丶恽代英丶郭沫若等为教官,陈赓丶徐向前丶林彪丶左权丶谭政丶肖克等无数将帅都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

国民党教官有何应钦丶顾祝同等,学生有薛岳丶胡宗南丶戴苙丶陈诚丶黄维丶杜(玉)明丶孙立人丶张灵甫包括邓丽君之父丶秦汉之父等皆出自黄埔将官。

当时年青人为考入黄埔甘愿抛弃一切。胡宗南系一乡村小学老师,抛弃了稳定工作和恋人,投奔黄埔,因个子矮小而不予考试,情急之下慷慨陈词:为救国而来,岂有拒人之理。恰巧个子矮小的廖仲恺路过,破格录取。日后竟成为黄埔最早当上了军长丶集团军司令,成为了西南王。

跟随东家陈赓赴考的三个长工,竟投入蒋校长怀抱与东家背道而弛,成为了国军将领,上演了红军时代斗地主的闹剧。解放战争中,有一个被俘了,东家去看他,竟惭愧地抱头痛哭了。

黄埔军校也诞生了现代第一批女军人。她们展现了中国巾帼英雄的美丽风彩。在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和红军征西的红色娘子军的指挥员大都来自黄埔女学员。

刘伯承元帅和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都来自黄埔女学员,他们都相爱了一辈子。

在十四年的国共大战中黄埔军人同室操戈,在八年抗战中,黄埔军人携手共赴国难,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黄埔之曲。黄埔军校,现代战争的摇篮,中国命运的终结者,以周恩来为首的革命军人,笑到了最后!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黄埔军校等是不是落后世界主要军校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52条回答。

讨论历史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联系当时的大环境。

比如你说一战时,为什么美国不研究原子弹去炸德国?

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原子弹是什么!

比如你说,为什么抗战中那么多人做伪军、汉奸,明明日本8年后就投降了?

因为当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谁也不知道它最终会投降的那么惨。

道理也是一样,黄埔军校其实是一个救急的产物。

是孙中山在没有自己军队的情况下,革命长达20年却每次都碰壁的产物。

由于没有自己的军校,孙中山只能依靠当时五花八门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军阀的支持。

但军阀有奶就是娘,有利益无宗旨,根本就靠不住。

最终就连亲手扶持起来的陈炯明,也为夺取广东地盘炮击孙中山的总理府,也就宣告了孙中山之前政策的失败。

到了这种地步,不搞自己的军校已经不行。

结果就在一无钱,二无枪,三无人的情况下,咬牙搞出来黄埔军校。

当时环境差到什么地步?

除了黄埔小岛以外,连广州市都是敌对军阀控制。

军校开始基本是吃手控权,几千学员只有几十条枪。

经费上朝不保夕,学员每天只能吃青菜萝卜,还随时可能断顿。

人才更是奇缺,找不到合适的教官,后来苏联提供了500人的教官团,这才缓解了一些。

后来孙中山用尽全力,才在东北搞到一批武器:500把步枪、4挺机关枪。

即便如此,这点枪支也是太少了。

盘踞这里的军阀范石生曾经对孙中山说:你们搞得什么鸟军校,我派一个营去,就能缴了你们几千人的枪。

就是这种一穷二白的环境下,搞出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不是陆军大学,是面对初级军官的学校,类似于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

简而言之,黄埔军校主要培养中低级军官,当时也只能如此。

但黄埔军校其实成立于战时,刚刚成立就被迫去打仗了,学制自然缩短。

而二战期间,1938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习期限缩短为1年8个月,1941年又再缩短为1年。

黄埔军校也是如此。

黄埔军校前四期时,环境非常恶劣,敌人不断发动进攻。

最惨的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645人,1924年5月下旬入学,11月毕业,只有半年。

第二期大体是一年,1924年8月入学,1925年9月毕业。

第三期则是一年半,1924年10月开学,1926年1月毕业。

有意思的,第四期又变短了。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 ,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前后才7个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1926年7月,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广州誓师北伐。

北伐战争开始,军队急需要人,第四期才训练7个月就参战了。

不过后面也就不同,因为国内局势缓和了,不需要全国性打仗。

1931年3月6日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入学,1934年5月毕业,前后差不多3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军校差不多了。

所以黄埔军校前几期,学习时间确实较短,只能教授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知识,类似于速成军校。因为当时随时就要打仗,教官很重视实践教学,没有教那种单纯书本上的花架子。很多教学是在演习甚至战场上完成的,完全是学以致用。

另外教学都是非常实际的,都是用于实战的硬知识,比如步坦协同这些根本就不会教,因为当时中国基本没有坦克。

其实作为黄埔军校定位的中低级军官培养学校,差不多一年的教学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低级军官需要掌握的军事知识,其实是有限的。日本军队是最为死板严格的,而战时1941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缩减到1年学制,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军事这种东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军校一般只是教授你最基本的军事知识,其余都靠军官自己在战场上学习。

解放军名将林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平型关痛揍日寇。他就是黄埔四期生,只上了7个月黄埔军校。

彭德怀戎马一生,威震朝鲜,多次击溃美军。彭德怀只上过短期军校,湖南陆军軍官讲武堂第三期,前后也只有几个月。

粟裕大将就更夸张了。这个战功不亚于林彪和彭德怀的名将,根本就没上过军校。他本来只是北伐军中的一个班长,随后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当时有种说法,军校考100分的做教官。意思是,在军校学习很好的,基本都是书呆子,只适合留校当老师,不适合去打仗

军校考90分的做参谋。意思是,这些人虽然理论知识很好,却拘泥于书本,不适合只会打仗,只能做做军事技术工作。

军校考七八十分的做将军。意思是,真正的名将未必在军校成绩优秀,但成绩也是还不错的。其实将军很多是靠天赋的,不是后天努力可以胜任的。

将军要好谋善断,有极强的战略头脑,要能够分析敌将的思维,尤其重要的事能够有抗压能力。这玩意很多是天生的性格,后天学不会的。

另外,黄埔军校其实是初期军校,培养中低级军官。国军军官如果想要升职到高级军官,还要进入陆军大学学习。

陆军大学主要招收军队中低级军官,也有部分想要深造的高级军官,学制为3年。

在这3年内,这些军官会学习更为丰富的知识,以便胜任校级将级高级军官的工作。

最后送一首《黄埔军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黄埔军校因何得名

据黄埔一期生宋希濂回忆,在1924年5月5日,他和其他被录取的同学们在南堤码头处集合,然后分乘数艘民船,由小火轮拖带驶往黄埔长洲岛,历时约一个小时。

如是,黄埔军校就算正式开张了!

黄埔军校之名,没有其他原因而完全由地名而起。不过,军校正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其最初选定的校址也并非黄埔长洲岛,

最初的校址,先是选为广州“测绘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医院”,即当时人所称的东山(现北教场路烈士陵园一带)。后来,才改选为黄埔长洲岛。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经费方面的考虑,因岛上原有前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二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因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岛内筑有多处炮台,易守难攻,加之环境幽静,有利于学习与练武。

黄埔军校选址如此慎重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当时广州虽然建立革命政府,但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阀仍盘踞城内外。

希闵、刘震寰这些外省军阀,他们虽然帮助孙中山重新打回广州,但本身并无革命信念而各有算盘,甚至有随时突袭军校的可能。

据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方鼎英的回忆,当时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就曾当面奚落蒋介石:

“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就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营人就可以缴你的械!”

而身为校长的蒋介石听后,竟然一句话都不敢当面多说。其回去后,就立即在岛上加强工事,以防敌人来袭!

黄埔长洲岛是珠江口的一座孤岛,岛的面积并不大(12平方公里不到)。不如来看一下黄埔军校最初的格局。

首先是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正式校名“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遒劲有力,系国民党元老、前清进士谭延闿所写。

大门口外,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大门进去后,首先看到的走马楼即校本部,这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系军校主要建筑,当时校内各部及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均设于此。

军校最大的地方就是操场,这是学员们进行训练、操练的地方。此外,就是围墙了,将军校和外界隔离,形成独立的军事区域。

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按黄埔军校的招考简章,报考学员应具备旧制中学文化程度,身体素质及政治思想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不过话虽如此,在第一期乃至前几期的招生中,由于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除广州一地可以公开招生外,其他省份均采取秘密招生的形式。

由此,报考人员相对有限,各种要求也难免放松,如一期生徐向前在回忆中记述的:

当时他和十几位山西同学虽然在政治、作文等科目上考得不错,但数学、三角、代数这些没有基础,几乎交了白卷。

而正当他们感到沮丧之时,榜发下来,山西的这十几位同学全部被录取了!

当然,徐向前等人可能因为是北方人,加上文化基础、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比较好,所以都顺利录取了。

各省学员入学情况的差异很可能与黄埔军校最初拟定的招生政策有关。

按计划,黄埔军校拟在各省及湘、粤、滇、豫、桂五军中各分配10到15个名额,加上特招国民党先烈遗孤20人、机动名额9人及备取生30至50人,总数在350人左右。

但是,后来到广州参加总试的人数达到1200余人。在此情况下,军校筹委会决定扩大招收名额并最终录取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20名,共计470人。

黄埔一期生中,情况也各不相同。首先,各省报考学员人数不一,北方人数偏少而广东、湖南、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较多,其竞争程度也不一样;

其次,学员年龄相差较大,大的如胡宗南、李之龙、范汉杰都接近30岁,而小的未满18岁甚至个别只有16岁的;

其三,学员的学历高低不等,一般为中学文化程度,但也有小学及大学学历的,其中还有两位留学生,即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顾浚和留学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的宣侠父(两人均为中共党员);

其四,学员的个人经历大不相同,有的刚从学堂毕业,而有些如李之龙当时已任鲍罗廷英文翻译兼秘书,而范汉杰也已是桂军中校参谋(两人均为破格或保荐录取)。

黄埔一期经总试入学的共470人,其中分为四队,正取生为第一、第二、第三队,备取生为第四队。

此外,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堂的158人也于后来并入了黄埔一期,即第六队(第五队是黄埔二期队号)。

如此算来,最初学员加上第六队及陕西、四川后来补送的学员,黄埔一期最终合格的毕业人数为645人(一说635人)。

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地位如何

在世界军事史上,法国的圣西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上的“四大军校” ,这主要是基于对其建校历史、人才培育和历史贡献三方面的考虑。有一些报道说,有人评选世界十大军校,黄埔军校力压西点军校夺魁。我没有看见这样的新闻,多半是铁血网这样的媒体自娱自乐。

中国军校之所以没有上榜,是因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在对外战争中基本都是失败,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打赢对外战争,就是1937-1945年之间的中日战争。所以,中国对外作战是没有什么亮点的,没有亮点的国家的军校,很难被世界排到前列。1950年代以后,中美在朝鲜战争扳了一下手腕,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凌厉攻势,但最多算是平手,而且与黄埔军校关系不大,抗美援朝将领中只有一个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不过,黄埔军校虽然在对外作战史上作用不大,但对于国内革命还是意义重大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搞出来的构想,孙中山的意思是,我们国民党要有别于军阀,就要有自己的枪杆子,要有一批革命的军队,让军人知道我们是为了谁打仗。这是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从毕业生的数量上看,黄埔军校培养的将领,绝大多数是国军体系的,少数是共方体系的。组建黄埔军校,共方是出了大力的,苏联出了最大的力。黄埔军校草创之初,黄埔军校只有可怜兮兮的30支七九毛瑟枪,还不够给守卫用的。缺钱缺枪,是当时黄埔军校的实情。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曾回忆,有一次,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当面奚落小蒋说:“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个营就可完全缴你的械。”是苏联人给黄埔军校解了燃眉之急。鲍罗廷是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他派苏联的军舰向黄埔军校赠送了大量的军事物质,仅仅第一次援助,就包括8000支全部配有刺刀的俄式步枪、子弹400万发、10支小手枪。后来在,这样的无偿援助还有多起,小蒋当时对苏联是感功戴德。至于为什么后来反目成仇,有特殊的原因,不在这里交代。

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 说,“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生共有两万多人,他们奋勇拼杀、舍生忘死,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还有黄埔军校同学会(THE ALUMNI ASSOCIATION OF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AAHMA),这是一个是由黄埔军校同学组成的爱国群众团体,旨在发扬黄埔精神,联系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1984年6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黄埔军校同学会自成立以来,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发扬爱国的黄埔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往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要是他们知道中国的某些人在拼命的叫嚣,要驱赶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离开中国,一定会惊讶的嘴巴合不拢了。

至于黄埔军校没有评上世界四大军校,或者十大军校,我认为不必在意。黄埔军校是中国特色的军校,是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服务的。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该功成身退了。现在,我们中国有了其他好的军校,比如,位于北京市的国防大学,是全军最高学府,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负责培训军队高级干部和为军队培养研究生。“怀疑探索者”团队就有成员李大光在里面担任教授。还有前身为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在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是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军校,叫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镇江船艇学院,是中国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陆、空军船运人才的院校,在业内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2017年7月,该校与原位于天津本部的军事交通学院等军事院校合并重组,校名撤销。原镇江校址改建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承担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作战指挥三个专业“2+2”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的教学、训练任务。有志于报效军方的朋友可以去考虑这些军事院校,会有很好的前程。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鲜为人知的是,戴笠在家乡知道黄埔军校办学的消息,是从毛人凤的嘴里。毛人凤曾经投考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不巧入学后大病一场只好退学,回乡奔丧时邂逅戴春风(戴笠)。

1926年初戴笠赶到广州参加黄埔六期的招考,第一次居然落榜,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刚好北伐军攻克贺胜桥大捷,震动全国,因此从各地来广州报考军校的青年很多,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决定9月底再招考第二批学员,戴笠终于如愿以偿,并且成绩还不错。

黄埔军校第六期扩大招收到4400名学员,戴笠被分到入伍生部第六期一团二营七连,领到一身苏式黄色卡叽布军装。新兵训练强度极大,每天要至少受训四小时的摸爬滚打,许多身体差、意志薄弱的青年往往就被淘汰了,有的病倒,有的直接开小差,戴笠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

黄埔六期正赶上1927年国共分裂的“清党”事件,将戴季陶作为精神导师的戴笠选择了国民党,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进行监视异党等活动,算是早年的特务萌芽工作。之后戴笠同其它300名身体较好的学员组成了第六期入伍生骑兵营,按总司令蒋介石的命令开往苏州整训。

偏巧赶上1927年底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及何应钦逼迫下野,南京政府乱七八糟,骑兵营连伙食费都没着没落了。戴笠跟随营长沈振亚前往奉化溪口面见蒋介石解决经费问题,这也是戴笠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因为他入学时老蒋已经去领导北伐战争了。

溪口之行并没有解决骑兵营的经费困难,许多学员不得不离开部队自谋出路,恰在此时,老家来信说族侄女戴学南因涉嫌异党在杭州被捕,主持“清党”工作的正是戴笠高小同学姜绍谟,请他前往营救,于是戴笠也离开苏州部队。期间错过并缺席了黄埔六期在南京的毕业典礼,所以没有拿到黄埔军校正式文凭,但不是被除名,算是黄埔肄业生,以后没少为此受气。

至于野史说戴笠偷拿菜金等云云,不足为信,以戴笠当时的身体与精神上进状态,以及心中的“远大理想”,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戴笠从江山回到南京后,投靠了军校期间认识的黄埔二期胡靖安,此人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职,正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成立早期特务小队“密查组”,戴笠尽管没有任何军职,却干的不亦乐乎,被戏称为“编外情报员”。

但是,既然入了特务这一行,以戴笠的天赋和能力,他终究会有出头之日,事实也如此。

为什么黄埔学校那么有名

黄埔军校,原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1930年期间国民党在广州黄浦区创办的一所军校,原址曾是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宿舍。还有一种广义上的说法,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有中国国民党及民国政府创办的各军事学校的总和。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最高级的以培养革命军事干部为目的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及共产党的支持下产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知名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最著名三个人物:蒋先云,陈赓,贺衷寒的并称“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中最优异的学员。蒋先云和陈赓是坚定地共产党人,贺衷寒原本也是团员,后思想发生转变,成了共产党的死对头。黄埔军校的创立就是为了训练优秀的军官,为国民革命服务,是北伐战争中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建校以来,一直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坚持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危亡”宗旨,致力于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及人才,组件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革命军,武装推翻封建军阀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

学校教育一直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观念,军事、政治并重,理论实践结合,为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1924年谁创办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