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隆大教堂赏析

科隆大教堂赏析(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乐曲赏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05 14:44:41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科隆大教堂赏析,以及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乐曲赏析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乐曲赏析

第一乐章,生动地,降E大调,3/4拍,奏鸣曲式。没有序奏部,而直接以全体乐器有力的强奏呈示第一主题。整个乐章色调明朗、欢欣鼓舞的开头充分表现了舒曼对新环境的信心和愉快心情。第二乐章,诙谐曲,极平稳地,C大调,3/4拍,原有副标题“莱茵河的早晨”。虽为诙谐曲,但有回旋曲风格,是一首德国民间古老的饮酒歌,具有朴素单纯的民谣风味。第三乐章,不快的速度,降A大调,4/4拍。是一首典雅而抒情的间奏,木管奏出颇有感伤情调的浪漫曲。第四乐章,壮丽地,降e小调,4/4拍。这一乐章是赞美科隆大教堂的颂歌,回荡着管风琴的旋律。主题由法国号与乐章中首次出现的长号演奏,表现出科隆大教堂庄严、凝重的风格。第五乐章,生动地,降E大调,2/2拍,奏鸣曲式。直接由第四乐章转入,曲调欢快,象征莱茵河畔节日庆祝活动的欢乐。

求描写建筑的文章,必须带赏析

建筑,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可我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其实美的建筑诉说着历史,欣赏历史欣赏建筑美。所以我选择了建筑赏析的选修,了解建筑美,了解离我最近的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以无限想象力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这些辉煌文明是人类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但这些韵含着前人智慧与结晶的文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却以所剩不多,古代建筑就在其中.它是一个地域文明的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种族文明将自己所拥有的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体现.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就造就了他们建筑的不同。在欧洲,、法国巴黎卢浮宫、德国科隆大教堂、怕特农神庙、巴黎凯旋门等,无一不表现出那个时代那个历史。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的建筑包含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这些“柱式”的高大、修长和上大下小,显得古希腊神庙建筑都和谐、完美和崇高。电影〈角斗士〉,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也将古罗马角斗场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样的宏伟壮观,再加上历史在那里上演,带给我无限的想象和血腥的美感。卢浮宫是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值得我们骄傲的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我们观赏了唯一部在卢浮宫取景的电影〈卢浮魅影〉,卢浮宫这个专业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在那里的一切都富有神秘气息,越是未知越是拥有更高的价值。在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古代建筑无一不让人惊叹哦。我亲眼见识过的就有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古村落(西递、宏村、兰平)等,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的劳动的智慧结晶。那些建筑都让人佩服先人智慧,让人有种好景入眼难收的惊叹!很幸运的是我不久之前学校组织写生我去欣赏了老师图片里的地方-西递宏村。在那里我可以深刻的体会什么是我们最近的“艺术”,我就住在宏村的房子里,我就住在“艺术的殿堂”。西递宏村是两个古村落,那里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村里还住着建造者后代,他们还保留了一大部分从古流传下来的习俗。那里的建筑特点,就是统一的徽派建筑所共有的灰瓦白墙和高大的门楼,门楼墙壁有精致的雕花,屋顶的雕花更为精致美丽,整个建筑里有一套贯通的水系,再加上绿树成阴、群山呼应,让你有种置身仙境感。优秀建筑本身很好,但如果没有考虑到与环境的关系,胡乱摆放的话,那么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建筑,甚至可能成为败笔,中国古代建筑就很注意这点。黄山脚下西递宏村真的和老师图片上的一样美,让你置身其中不想出来,这大概就是建筑的魅力。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建筑,就要了解那地方的历史,那地方的风土人情。读懂建筑的语言是一种很高的艺术,那种语言比任何一种语言都来的赏心悦目。我喜欢建筑设计,我喜欢建筑语言,我爱中外建筑,我会努力读懂那特殊的语言。

史上最全解析:五分钟弄懂建筑上的哥特、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

大家都知道,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文明发展而来。设计圈儿也经常提到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建筑风格流派。

我们到欧洲旅行时也希望能对欧洲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又是如何来区别的呢?

欧洲建筑按照年代来划分第一个就是希腊式建筑。

一.希腊式建筑

希腊式建筑基本是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

注意:古代希腊的建筑是使用柱子承重,而不是使用“墙”承重的。

二.罗马式建筑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后, 罗马建筑就在希腊建筑基础上加上了拱

罗马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黏浆"的万用材料,这是一种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浆,再加上碎石或碎砖,用之于建筑业,非常坚固,又增添色彩。是世界上第一种足以支撑大跨度建筑的混凝土。 罗马人发明了混凝土 ,从此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就都能独立,而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从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巴黎先贤祠

罗马万神殿,圆顶加在希腊式建筑的后面

华盛顿国会山,圆顶加在上面

塞维鲁凯旋门,圆顶加在里面

三.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风格,是将罗马式的拱收个尖。

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同时,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并对后来的俄罗斯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把欧洲切一半,罗马式的在西边(像法国、意大利),而跑到东边就都变成了拜占庭式建筑。(像捷克、波黑)

拜占庭建筑屋顶造型是“穹窿顶”(洋葱头) 。建筑构图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高大的圆穹顶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建造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四.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高瘦瘦尖尖的。

公元200年欧洲有一个名为“哥特”的部落,这个部落是史上首批劫掠罗马城的蛮族势力,同时以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

后来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

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造成了神权大于皇权,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在黑暗的中世纪,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名目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因为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当时的人们把教堂建很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

建筑风格以拉丁十字构图为主, 主要特点是尖塔高耸(越加接近上帝)、尖肋拱顶、飞扶壁、玻璃百花窗 ,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 情感 。

飞扶壁

尖肋拱顶

有了尖肋拱顶和飞扶壁,建筑可以做得很高,是一种“飞升”的建筑格局,让人有一种离开地面或尘世的感觉。

这种向着天国飞升。“向上”延展的审美理念,使得物质贫乏,民不聊生的基督文明时期,欧洲反而出现了最璀璨的艺术体系。

中世纪的欧洲那些尖塔高耸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最著名的当属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高耸而中空的建筑,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庄严肃穆,且带有一丝阴森恐怖。

宗教统治阶级为了教化百姓,可是老百姓不识字怎么办,好在他们每个星期都要去教堂。于是就用彩色玻璃在窗户上拼出一幅幅圣经故事。教徒们可以根据图案来理解圣经。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造成的沉闷压抑,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为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五.文艺复兴式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

文艺复兴: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和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因此,文艺复兴强调了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灵活变通,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布局呈方形圆形等几何形。

圣彼得广场

枫丹白露宫

文艺复兴建筑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

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左右对称)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文艺复兴建筑擅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六.巴洛克式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是一种统称的风格,在建筑、家具、服装上都有体现。

巴洛克式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势。于是 意大利人在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上,添加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随着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艺术上的趋势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所以巴洛克式建筑,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的。

凡尔赛宫

巴洛克建筑风格特点:

第一,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 ,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 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感 ,或波折流转,或对撞冲突。

第三, 打破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相互渗透 ;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拜罗伊特歌剧院

罗马许愿池

七.洛可可式风格

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

洛可可是巴洛克末期发展来的风格,显得更加奢华和繁琐。主要应该算是一种室内风格。有人认为洛可可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巴洛克与洛可可同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风格,二者都涵盖了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巴洛克和洛可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洛可可比巴洛克的风格更为精致和女性化。 具体区别如下:

(1)巴洛克用色大胆,颜色鲜明,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洛可可的色彩相对柔和,主要有白色、粉色、金色、粉黄、粉绿等小清新的颜色。

(2)巴洛克倾向于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调对称,给人以古典庄重之感;而洛可可风格喜欢意趣盎然的曲线,以纤巧、细致、浮夸的曲线和不对称的装饰为特点。洛可可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

(3)巴洛克起源于意大利,洛可可始于法国,并受到了中国艺术中不对称雕花及陶瓷和家具的影响。

(4)巴洛克装饰通常用于教堂内部和外部。洛可可很少运用于教堂,多为欧洲宫廷等装饰风格。

在建筑领域,巴洛克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空间造型能力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影响力一直渗透到非天主教国家,并流传至今( 我们天朝土豪认为的欧式富丽堂皇多为巴洛克风格 )。而洛可可建筑在产生之后迅速地风靡整个欧洲,而到了18 世纪中叶就逐渐消失,但这一设计思路在当今的室内设计界依然存在。

最后来梳理一下各种建筑流派的发展关系:

建筑艺术赏析的图书目录

0 建筑艺术概论0.1 建筑艺术的特点0.2 建筑艺术的规律0.3 中西建筑艺术比较0.4 浙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1 古西亚建筑艺术1.1 苏美尔文明1.2 波斯帝国的建筑2 古埃及建筑艺术2.1 陵墓建筑2.2 神庙建筑3 古希腊建筑艺术3.1 谢里曼的考古发现3.2 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3.3 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3.4 古典时期的希腊建筑4 古罗马建筑艺术4.1 罗马的万神庙4.2 罗马的凯旋门4.3 罗马大角斗场4.4 罗马的卡瑞卡拉浴场4.5 罗马的戴克里先浴场4.6 罗马的巴西利卡5 拜占庭建筑艺术5.1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5.2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5.3 拜占庭对俄罗斯建筑的影响6 罗马风建筑艺术6.1 罗马风建筑的特征6.2 罗马风建筑实例7 哥特建筑艺术7.1 法国哥特建筑的开端7.2 盛期法国哥特建筑7.3 德国科隆大教堂7.4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8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8.1 佛罗伦萨大教堂8.2 罗马的圣彼得坦比哀多8.3 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8.4 圆厅别墅8.5 巴洛克风格的圣彼得教堂中厅和立面9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9.1 古典主义9.2 洛可可风格10 古代伊斯兰教建筑艺术10.1 挺拔秀美的清真寺10.2 优美的宫殿与陵墓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1.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11.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11.3 中国乡土建筑12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12.1 新古典主义12.2 浪漫主义12.3 折中主义13 探索新建筑13.1 生铁和玻璃建筑13.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3.3 高迪13.4 赖特的草原住宅14 现代主义建筑14.1 路斯14.2 贝伦斯14.3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14.4 柯布西耶14.5 密斯?凡?德?罗14.6 赖特14.7 现代主义其他名师名作15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后15.1 后现代主义15.2 现代主义之后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彩图……

欧洲中世纪罗马式教堂建筑和哥特式教堂建筑,举例分析这两种建筑风格各自的特点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宏伟即罗马。宏伟和豪华是古罗马文化的基本特征。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外形粗朴,坚实稳固,细部却精雕细琢。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哥特”原是指野蛮人,是中世纪早期入侵欧洲的一支游牧民族。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最早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1400年左右,欧洲南北之间的各种交流促使意大利写实风格的绘画和法国抄本绘画、后期宫廷风格的雕刻取得了惊人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国际哥特式风格,这是宫廷贵族艺术的世俗化运动,它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起到了先导的作用。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哥特式建筑指以法国为中心,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建筑风格,是中世纪(12-15)的主流建筑。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到线条在建筑上的作用时曾概括道:“建筑风格的变化就是以线条为中心,希腊式建筑多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用弧线,哥特式建筑多有相交成尖角的斜线。”与早期的宗教建筑相比,歌特建筑的结构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崭新体系。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教堂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这一方面是功能的需要,因钟塔建得越高,声音就传得越远;另一方面宏伟高大的教堂也可成为城市繁荣和独立的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永垂史册。来源:(

《美术作品赏析》复习题

1 黄河流域的是仰韶文化 长江流域是河姆渡文化 2 黄河中上游的彩陶工艺属于马家窑文化 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3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 4 古希腊晚期雕塑艺术的杰作( ),作品展示了一个勇往直前的战神形象。 5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6 “马踏飞燕”(甘肃武威擂台西晋墓出土的铜马式)7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8 沈周 文征明 唐寅 仇英9 高剑父 高奇峰 陈树人10 美术史研究的范畴包括( )、( )、( )、( )和( )等。★ 11 野兽派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12 波普艺术(Pop Art)13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献之14 张择端(北宋) 汴河15 黑绘风格16.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山东杨家埠17.制范 浇注 拼接 18.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 19.宗教美术包括有( )、( )和( )。 20.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布局上利用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21.热里科(法国浪漫主义画家)22.簋23.《考工记》24.云雷纹25.哥特式26.哥特式 27.顾恺之 有些不知道 后面的懒得做了^-^

运用一定的建筑语汇赏析一座你最为喜欢的建筑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顶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 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拟,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科隆大教堂象征什么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也从侧面反映德国人做事情的认真和严谨。2010年6月在杜赛尔多夫的时候,特意去了趟,需要驾车半个小时,“膜拜”后的感觉----叹为观止!

世界上最雄伟壮观的两座哥特式大教堂,都有什么传奇故事

个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两座哥特式大教堂无异于就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建筑不仅仅是,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的他的整一个风格都是高耸和削瘦的,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还有崇高的情感,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那么在这两座哥特式大教堂上面也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

首先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哥伦布好像和塞维利亚这一个城市是有着一种不解之缘,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他每一次去远航回来第一个到达的城市都是塞维利亚港口。虽然说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么多的航海线。导致哥伦布只能在塞维利亚港口登陆。但是我觉得从15世纪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就有很多条新的航线出生,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巧合。哥伦布在去世的时候,他的遗体是被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也就证明他们两个的缘分是非常深的。

那么科隆大教堂的故事就是,它的建筑时间是非常的长,他是从1248年开始动工的,一直到德皇威廉一世宣告最终建成。所以这是经历了600多年,他到现在也一直在修葺,你能想象世世代代的建筑师一生只为了把这一个大教堂去做好,而且一直都用的是最原始的设计图纸,在建设这一个大教堂。

所以我觉得这些建筑深上面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见证了我们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历史意义的。不仅仅是这些哥特式教堂,我觉得世界上面每一个角落的建筑都是伟大的奇迹。

关于科隆大教堂赏析和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乐曲赏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