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级战列舰 战列舰

苏联级战列舰(苏联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是怎样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17 04:05:59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苏联级战列舰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苏联级战列舰以及苏联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是怎样的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苏联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是怎样的

23型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23306吨,甚至超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及其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在艏部和艉部的两道装甲隔墙间,仍然布置有侧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这样看,“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点防御类型,但其有效防护体积显然比一般的但装甲舱式更大更有效。

主装甲舱装甲厚度及结构如下,主装甲带全长148.4米,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延伸至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占水线长度的57%左右。装甲带高6.27米,其中1.77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由于预计的弹着角不同,装甲带的厚度也按照命中角度进行了厚薄不同的分布设计。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2号炮塔弹药库处侧装甲厚度增加到390毫米,2号炮塔和1号炮塔之间装甲带厚406毫米,1号炮塔弹药库外侧舷装甲加强到420毫米。406和420毫米装甲带的长度分别为17.5和11米,3号炮塔弹药库侧装甲相应削薄至380毫米。

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厚度分别达到了230和365毫米。在舰首30号龙骨位置,还有一道厚285毫米的2号大角度倾斜横隔墙,2道艏横隔墙间的水线侧装甲厚220毫米,可以抵御203毫米弹的攻击。3号炮塔弹药库处的侧装甲带一直延伸到2号艉装甲隔墙,2号隔墙装甲厚度不均,从上至下依次为180、365和360毫米。“苏联”级的装甲板全部使用了比较坚固的企口连接。

“苏联”级的水平防护由3道甲板构成,最上面是25毫米厚的首楼甲板,155毫米厚的上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下面则是50毫米厚的中甲板。前后司令塔装甲厚度分别为425和220毫米,桅楼上的信号舰桥有75-10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

“苏联”的水下防护体系也是混合式的,其64-153号龙骨间是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全长123米。圆筒舯部深度达8.15米,艏艉减少到7.0米。由于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不利于舰体水下线形的平滑过渡。“苏联”级因此将艉部153-170号龙骨间改成多重防鱼雷舱结构。圆筒外板厚11毫米,内层的两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圆筒直径3.15米,外面包着一层1.2米左右的油-水层。内部没有重型装甲防鱼雷纵隔墙,只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撑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轻装甲纵隔墙。舰底为双重纵骨结构,主炮弹药库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的装甲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设计师们认为,“苏联”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没,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俄国丹后级战列舰

该舰原是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的“波尔塔瓦”号战列舰,1904年12月5日在旅顺口战役中被日军从203高地发射的炮弹击中前后炮塔,1发280毫米口径炮弹又贯穿了水线,从而造成搁沉。1905年1月2日被日军俘获,但在从旅顺码头拖航至港外时进水沉没。而后,该舰被打捞出水,拖往日本,经佐世保到达舞鹤,并在舞鹤海军工厂进行修理。

8月22日更名为“丹后”,加入日本海军,舰级列为一等战舰。1907年11月修理工作完成,该舰重新服役,隶属于舞鹤镇守府。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俄国抱怨参加进攻青岛德军的兵力不足,同为协约国的日本遂于1916年4月4日将该舰返还给了俄国,同日从日本海军中除籍。

波尔塔瓦级战列舰是俄国为与英国争夺在朝鲜的利益而在1892年开始建造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的设计承袭了法国的造舰思路,高干舷平甲板以及从舰首延伸至舰尾的薄装甲是其主要特点。同级舰共3艘,即波尔塔瓦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

波尔塔瓦号1891年12月21日列编入俄国海军,1892年5月7日在圣彼得堡开工建造,1894年10月25日下水,1896年8月18日完工加入舰队。该舰在日俄战争中作为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的一员参战,1904年11月22日被日军炮火击沉于旅顺港内,12月20日被打捞出水,后被编入日本海军,改名“丹后”。1916年被归还给俄国,同年3月21日从日本吴港起航驶往俄国的海参崴,3月24日被重新命名为“Chesma”,加入了黑海舰队。1916年6月18日至1917年1月3日在海参崴和亚历山德罗夫斯克之间担任警戒任务,其间于9月24-28日参与了与英法联合舰队在Salamin捕获希腊舰队的战斗。1917年1月8日又被编入北方小舰队。1918年3月在Kolskiy的一个小港湾中被英国干涉军捕获。1920年2月21日又被苏联红军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夺回,加入了红海军。3月加入波洛莫斯卡娅方面分舰队。4月24日又被编入北方舰队。1921年6月16日成为阿尔汉格尔斯克军港的杂役舰。1924年7月3日被拆毁解体。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1891年12月21日列编入俄国海军,1892年3月19日在圣彼得堡的Galerniyisland船厂开工建造,1894年10月28日下水,1899年8月1日完工加入舰队。1900年5-6月间,该舰协助俄军在中国大沽登陆,镇压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中该舰与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驻守旅顺,1904年3月31日在旅顺触雷沉没,俄国著名海军将领马卡洛夫也与该舰一同陨命。1904年4月24日除籍。

塞瓦斯托波尔号1892年3月22日在圣彼得堡开工建造,1895年5月25日下水,1900年7月15日完工加入舰队。日俄战争中该舰编入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参战。1904年3月13日该舰与佩列斯维特号战列舰冲撞受损,6月10日再次触水雷受伤,7月25日修复,28日参加了黄海海战。8月10日又一次触雷,10月24日修复。12月3日在停泊场被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命中舰尾而搁沉。12月20日被日军炮火击沉于旅顺港中。

苏联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是什么

“苏联”级预装备安装6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3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80℃。涡轮机总功率147835千瓦,2小时紧急过载功率169900千瓦,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8.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8和29节。不过当时苏联还造不出功率如此大的涡轮机,只得向国外购买。狠心的英国人趁火打劫,开出了70万英镑的天价。囊中羞涩的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联系上了瑞士的布朗-布威公司。这家公司的单价只要40万英镑,完全可以让人接受。

苏联首先进口了4台,其中3台准备装到“苏维埃俄罗斯”号,剩下的1台交给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后来证明苏联人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布朗-布威公司的汽轮机不负众望,在试车中发出了58035千瓦的强大功率。

23型的动力舱为奇特的交错式布局,首先是2排4个水密锅炉舱,各布置1台锅炉,第2排锅炉舱后是3个并列的独立水密轮机舱,然后又是1排2个锅炉舱。其中4个前锅炉的烟道汇集到前烟囱,虽然内部烟道和排烟量完全不同,但两个烟囱的外形尺寸却完全一样。

“苏联”级的竖直烟囱顶部带有防雨罩,外观比较陈旧,和流畅的舰体线形不太相称。

关于“苏联”级的动力装置配置曾经有许多误解,最深刻的当数“使用了110324千瓦,涡轮-电动动力”一说。当然西方的这种误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起源自1938年9月5日苏联政府通知英国自己准备建造战列舰的一份正式照会。在这份通知中,苏联把23型缩水为44190吨、242米X36.3米X9.15米,采用110324千瓦汽轮-电动动力的条约型战列舰。虽然后来有许多情报说明了23型的真实情况,但所谓的电动装置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文章中不断出现。

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对23型3轴布局的错误解释。许多西方资料称苏联曾经在苏德蜜月期间获得了“俾斯麦”级的图纸,并根据“俾斯麦”的设计将原有的4轴方案改为3轴。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第四设计局1936年下半年的初步设计中就采用了三轴布局,原因还是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没有足够的舰内空间并列安置4台重型涡轮机,只得采用3轴布置。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确切资料证明23型曾经根据德国战列舰布局进行修订设计。

23型的最初多设备设计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形式,但是在后来的船模试验中发现,一旦主舵被卡死,副舵根本无法修正舰体偏航。经过讨论,最终于1939年确定采用双主舵系统。预计的战术直径约4.5个船长,即1170米左右。“苏联”级油舱贮油量5280吨,不同航速下的续航力如下:1890海里/28节、4300海里/21节和6300海里/14.5节。辅机是4台单台功率13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和4台单台功率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苏联”级的长艏楼尾部设置了2个飞机库,可以搭载6架КОР-2水上飞机,后甲板上有2座飞机弹射器和2座吊车。

苏联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是怎样的

“苏联”级预装备安装6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3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80℃。涡轮机总功率147835千瓦,2小时紧急过载功率169900千瓦,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8.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8和29节。不过当时苏联还造不出功率如此大的涡轮机,只得向国外购买。狠心的英国人趁火打劫,开出了70万英镑的天价。囊中羞涩的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联系上了瑞士的布朗-布威公司。这家公司的单价只要40万英镑,完全可以让人接受。

苏联首先进口了4台,其中3台准备装到“苏维埃俄罗斯”号,剩下的1台交给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后来证明苏联人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布朗-布威公司的汽轮机不负众望,在试车中发出了58035千瓦的强大功率。

23型的动力舱为奇特的交错式布局,首先是2排4个水密锅炉舱,各布置1台锅炉,第2排锅炉舱后是3个并列的独立水密轮机舱,然后又是1排2个锅炉舱。其中4个前锅炉的烟道汇集到前烟囱,虽然内部烟道和排烟量完全不同,但两个烟囱的外形尺寸却完全一样。

“苏联”级的竖直烟囱顶部带有防雨罩,外观比较陈旧,和流畅的舰体线形不太相称。

关于“苏联”级的动力装置配置曾经有许多误解,最深刻的当数“使用了110324千瓦,涡轮-电动动力”一说。当然西方的这种误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起源自1938年9月5日苏联政府通知英国自己准备建造战列舰的一份正式照会。在这份通知中,苏联把23型缩水为44190吨、242米X36.3米X9.15米,采用110324千瓦汽轮-电动动力的条约型战列舰。虽然后来有许多情报说明了23型的真实情况,但所谓的电动装置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文章中不断出现。

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对23型3轴布局的错误解释。许多西方资料称苏联曾经在苏德蜜月期间获得了“俾斯麦”级的图纸,并根据“俾斯麦”的设计将原有的4轴方案改为3轴。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第四设计局1936年下半年的初步设计中就采用了三轴布局,原因还是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没有足够的舰内空间并列安置4台重型涡轮机,只得采用3轴布置。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确切资料证明23型曾经根据德国战列舰布局进行修订设计。

23型的最初多设备设计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形式,但是在后来的船模试验中发现,一旦主舵被卡死,副舵根本无法修正舰体偏航。经过讨论,最终于1939年确定采用双主舵系统。预计的战术直径约4.5个船长,即1170米左右。“苏联”级油舱贮油量5280吨,不同航速下的续航力如下:1890海里/28节、4300海里/21节和6300海里/14.5节。辅机是4台单台功率13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和4台单台功率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苏联”级的长艏楼尾部设置了2个飞机库,可以搭载6架КОР-2水上飞机,后甲板上有2座飞机弹射器和2座吊车。

苏联级战列舰的总体评价

能够比较独立的设计并开工“苏联”级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苏联”级的火炮威力和火控系统上达到了国外同期战列舰的水平。“苏联”级的侧面装甲防护比较强大,完全可以承受德国380和意大利381毫米穿甲弹的命中。“苏联”级的航速也不低,虽然续航力稍小,但足以保证其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那样的封闭海域内使用。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目标。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苏联”级在总体布置和不少关键系统上严重依赖外国技术,其建造规模又远远超出了本国船舶、钢铁工业的水平,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苏联”的防护水平虽然很高,却存在不少漏洞。战后的试验表明,从4000米处投下的500公斤穿甲炸弹可以击穿苏联的水平装甲。其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内侧无法布置防鱼雷装甲纵隔墙,一旦内侧支撑板破损,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侧装甲带只延伸到水线下1.77米,舰体下部难以防御敌水下弹的攻击。而“大和”型和“衣阿华”级采用了完整的装甲舱防御,水线下亦有比较厚的装甲防护。“加富尔公爵”的沉没和美国海军进行的爆破试验明白无误的证明,多重船底对水下爆破基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防御能力。“苏联”级的防空火力相对比较薄弱,最初设计中使用平高炮作为副炮和重型高射炮到最后却被放弃了。战争中的实践证明,重型高射炮可以当做对海射击的副炮使用。美国和英国战列舰率先采纳了单一副-高炮思想,简化火力配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水下防御系统内侧仍然没有布置重装甲防御隔墙,23НУ型的内防御板只有50毫米厚,相对国外优秀战列舰来说实在太薄。其首舰“苏联”号的预算造价达十一亿八千万卢布。虽然后续舰造价降低到八亿五千万卢布。“苏联”级工程占用了当时海军造舰计划中70%以上的原材料、资金和熟练工人,回头看看当时的苏联的整体扩军计划,就会发现“苏联”级建造无非是一次更大规模大跃进的一部分。远远超过了苏联经济和工业的承受能力。1936-1940年间苏联海军战列舰建造计划计划名称 通过日期 计划完成周期 预计建造舰艇 备注大洋舰队建造计划 1936年7月16日 1937年-1943 年 8艘А型战列舰和16艘Б型袖珍战列舰 1937年开工艘4А型和4艘Б型舰,1942年前完成红海军战斗舰艇建造计划 1937年9月 1938年-1947年 6艘57000吨А型战列舰和14艘35000吨Б型战列舰1938-1945年间海军战斗及辅助舰艇建造计划 1938年2月16日 1938年-1945年 15艘23型海军造舰计划1号案 1939年9月2日 1938年-1947年 海军要求10艘23型,国防委员会建议7艘 海军最终要求16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14艘3号案 - //- 1938年-1942年 - 海军最终要求8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6艘4号案 - //- 1943年-1947年 海军要求10艘23型,国防委员会建议7艘 海军最终要求16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14艘1940-1942年造舰修正案 1940年4月19日 1940年-1942年 - 6艘23型1941年军事造船计划 1940年10月19日 1941年 - 1942年前完成3艘23型

脑洞界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若建成它的战斗力有多强

我觉得不管是在反潜武器方面,在远洋航行能力方面 ,还是声纳系统方面 都是顶级的。相比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战列舰,苏联的23型的战斗力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毕竟苏联一直是秉承着“对手要有的我们也要有,还必须比他们更强 ”这样的信条,苏联的23型战列舰的战斗力估计没有几个国家能够超越!

我们可以参照英国的战列舰来看看苏联的战列舰,英国曾经拥有遍布世界的海外殖民地 ,英国的23型护卫舰就是英国在20世纪80年建造的,见证皇家海军转型的一型多功能护卫舰。 23型护卫舰的首要任务设定为反潜 ,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却不断提高吨位,加强装备,最后的22型护卫舰发展成了吨位堪比驱逐舰的通用护卫舰 。多功能的Plessey996型三坐标D/F 波段中程对空/海搜索雷达,除用于对空、对海监视之外,还兼作舰上的目标导引雷达。 114毫米口径的英国特色主炮(全天下只有皇家海军独一家选择此口径)和捕鲸叉反舰导弹也都是一时之选。 

一直以来苏联就是一个海洋国家,其海军力量十分强大 ,苏联政府成立后高层决定建造新一级的战列舰,这便是苏联级战列舰。 苏联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59150t ,满载排水量65150t ,最大输出功率150000马力,最高航速29节。3座三联装45倍径406mm主炮(2前1后),6座双联装57倍径152mm副炮,6座双联装56倍径100mm高射炮。军事爱好者都能看出,这个数据是相当厉害的。

23型战列舰被命名为苏联级战列舰, 它还配备了侦察机,可以容纳6架BE-4舰载侦察机 ,两架BE-4舰载侦察机将由安装在船尾的两个弹射器发射起飞, 苏联级战列舰采用了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 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没,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强大防御力。 虽然没有建成,但是实力不可小觑。

OK,关于苏联级战列舰和苏联级战列舰的防护性能是怎样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