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普通居民住宅 欧洲

英国普通居民住宅(欧洲国家普通居民住房都是什么样的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9-16 06:38:01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英国普通居民住宅”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英国普通居民住宅(欧洲国家普通居民住房都是什么样的呢)!

本文目录

欧洲国家普通居民住房都是什么样的呢

调查表明,现在按照葡萄牙家庭平均住房面积83平方米和丹麦平均108.9平方米之间的情况来计算,欧洲平均住房面积是87.1平方米。但是由于丹麦人近来对住房面积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使得新建住房的面积平均都在137平方米以上。在西班牙,标准住房建设平均是85.3平方米,但是新建的住房面积一般都提高到了96.6平方米。  偏爱独立式住房  大多数欧洲人仍偏爱独立式住房。欧洲国家中,居住在10层或更高楼房的家庭平均比例仅为21.5%。  调查显示,西班牙是欧洲国家中住房相对集中的国家,居住在10层或更高楼房的西班牙家庭比例为46%。爱尔兰是有独立住房人数最多的国家,占人口的92.4%,其次是英国,80.6%。意大利则相反,仅为32.6%,有61的人居住在楼房里。  此外调查还显示,德国人十分特别,他们比起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更喜爱住在旅馆、单位或者野营帐篷等地方。这类人在德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17%,而在西班牙仅为0.1%。  西班牙流行邻里文化  邻里文化开始在西班牙人中盛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住在楼房里。数字显示,居住在10层或更高楼房的西班牙家庭比例是46%,在欧洲这个比例最高的,而欧洲的平均数字是21.5%。  此外,数字还显示,西班牙人偏爱家庭式居住方式,单身家庭只占西班牙家庭的13.4%,比欧洲平均数26.3%左右低很多。

英国建筑风格是什么样哒..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后来的教堂内部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

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树张开的树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

韦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极工巧。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

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粱柱与白墙相间,外观活泼。

扩展资料:

风格分类:

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2、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3、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4、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5、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6、建筑风格学

本书分成建筑、城堡与宫殿建筑以及民宅与公共建筑三类建筑群来介绍,是根据1991年第11版增修而成,内容增加约32页的“城市发展”一章以及附加逾300张图片,针对最近的建筑风格发展重新编撰并补充许多的说明。书中的建筑风格分布图皆经过修订,部分甚至重新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风格

英国的学生公寓和普通的民用住宅有什么区别不是学生可不可以租住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一般是楼房式的,跟中国的楼房很像,也是一栋楼有一个或几个单元,每层有一两户,每户有五六个房间,一人一间。。普通民用住宅也有跟学生公寓一样样式的,这是家里比较没钱的人家住的,有点钱的人家住的是别墅式的,一家一个房子,通常有两层,房间数不等。。不是学生是不可以租住学生公寓的,你可以租住一遍的民用公寓,价钱比学生公寓便宜很多。。

原来英国住房是什么结构的

英国住房分为:detached house.独门独户.semi-detached house.两家连一起的住宅.apartment.高楼内的住宅。flat.公寓式住宅。而每一种又分为若干卧室的:例如:Three-bed rooms.Two-bed rooms,One-bed room.Or a studio for a flat.

英国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1、多重人字形木质的坡屋顶。

多英雄形状的倾斜屋顶是英式建筑的特色。 人行天柱排成一排,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高端,具有皇权。 英式建筑的屋顶喜欢用木材作为材料,木质材料坚固耐用,整个建筑看起来自然而大气。

2、空间更宽阔更优美。

英式花园摒弃规则和对称的花园布局,以园林风格的秘密花园,绿色灌木丛,绿色壁龛和雕像,泳池花园和喷水为基础,追求更广阔,更美丽的花园空间。 为花园增添明亮,明亮的色彩和美丽的花朵。

3、进深较大。

英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凸起的百叶窗,角塔,深入口和宽阔的门廊。 一般来说,英式建筑有更多的窗户,窗户凸出,营造出雅致的建筑风格。

4、圆顶角楼。

圆形角楼与正面不对程的设计师英伦风格建筑的第三个特点,圆顶角落的设计让英伦风格建筑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美,而且因为英伦风格来自于欧洲,因此,建筑大部分都会带着浓浓的欧式乡村味道。

5、底部好手工的砖砌墙。

英式建筑的底部大多使用砖墙。 这种设计使得房屋外部的上部和下部看起来与众不同,具有皇家贵族气息。 作为现代建筑和园林风格的主流,英国风格不仅在英国很常见,而且在世界许多地方也见过。

扩展资料:

建筑风格分类:

(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2)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3)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4)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5)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6)建筑风格学:

本书分成建筑、城堡与宫殿建筑以及民宅与公共建筑三类建筑群来介绍,是根据1991年第11版增修而成,内容增加约32页的“城市发展”一章以及附加逾300张图片,针对最近的建筑风格发展重新编撰并补充许多的说明。书中的建筑风格分布图皆经过修订,部分甚至重新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英国

住房痛苦指数的国际住房

“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我们再接着作横向的比较,即以中国的商品房价格与收入之比,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一套标准住房,2006年的标准售价为:75平方米×3199元=239925元。239925元÷11197(年收入)=21.42(年)你需要花上21.42年收入,才能买到这样一套标准住房。而且,其前提是,在这些年间通货膨胀率为零。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前提绝无可能。如果一个25岁的(已到婚配年龄)中国城镇居民,想要买到房子再结婚,得熬到46岁。如果要这个数字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将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比较合理的房价收入比警戒线设定为1。世界银行认为比较合理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世界银行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的警戒线为5∶1。那么,“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即为:21.42年÷5=4.28这个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中国住房痛苦(国际)指数”已高出世界银行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的警戒线的4.28倍。中英“住房痛苦指数”比较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持“中国的房价应该高,与外国不能比” 的观点者,其理论依据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短缺。那么只拿人口密度高于中国的国家比——如英国。英国的人口密度大大高于中国,为每平方公里247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的170%。中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2人。这是一个并不高的,甚至是中等偏低的人口密度。因此,如果英国的“住房痛苦指数”大大高出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是不足为怪的。而英国2003年的房价,普通地区为200英镑/平方米(约合388美元/平方米),伦敦地区的房价要贵一些,约合400~600英镑/平方米。一处480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17万英镑,因此,英国的一般地区普通住宅售价约合3000~4000元人民币/平方米;伦敦地区约合6000~10000元人民币/平方米,或均价1000美元/平方米。2003年英国人的人均收入为28330美元,以此换算,月收入为2362美元。如此算来: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388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16这个数字说明,一个普通英国人的月均收入可以买到6.22平方米的商品房,而中国人三个月的月均收入还买不到1平方米的商品房,两者相差近20倍。中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除以12,得出月均可支配收入为874元,全国平均房价为2820元/平方米。于是,2003年中国的“百姓住房痛苦指数”即为:中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2820元/平方米÷874元=3.22人口密度仅为英国人口密度70%的中国,“住房痛苦指数”却高出英国人的“住房痛苦指数”整整20倍。伦敦与北京“住房痛苦指数”的比较我们接着看看伦敦与北京“住房痛苦指数”的比较: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1000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38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为:2003年1~4月,北京房市的均价为6246元/每平方米,3月为6386元,6月为6333元,7月为6399元,8月为6623元,9月为6733元,10月为6781元,11月为6776元,12月为6723元(以上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如此算来,2003年北京全年房价的均价应为6483元/每平方米。北京房价每月都在公布,每个月都在变化,而北京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半年公布一次,所以这个公式的分母是相对稳定的。2003年度北京市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17633元。以此为基数,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为1471元。于是,2003年北京市的“住房痛苦指数”为: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6483元÷1471元=4.41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数”高出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十多倍。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2006年10月人均收入为1878.32元,居全国各地区之首。而2006年10月北京的商品房均价为9397元/平方米?所以北京市2006年10月的“住房痛苦指数”应为: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数=9397元/每平方米÷1878.32元=5.02006年10月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数”达到了5.0,高出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十多倍(同一时间段,英国的房价在下跌)。对此,又该如何评说?全球各地的“住房痛苦指数”与上海的比较我们得把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拿出去,进行全球环境下的大比对,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也才能正确地认识国家不断推出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又一个的房改新政。  “住房痛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商品房的平均售价(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住房痛苦指数。  ·东京与上海之所以首选与日本的比对,是因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自然土地最昂贵的国家也是日本。  据国外媒体报道,十年前,仅日本东京一地的土地可比价格,便己高达美国全国土地价格的总和,可谓寸土寸金。而东京目前人口己达3530多万,是上海人口的两倍。  目前,世界上房价最贵的地方应当属日本东京。2005年在东京市区,一套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公寓楼(精装修的3室1厅1厨1卫单元,附送20 平方米的阳台和几平米的走廊,以及基本电器,包括液晶电视等等),加停车位售价约为3 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为225万元,公寓单位平方米的价格约为2.3万元人民币。  2005年日本人的人均收入为34510美元(合27万6000元人民币),月收入为23000元人民币,东京人的人均收入肯定在这个数字之上。  所以可以得出:东京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23000元/平方米÷23000元(月收入)=1  但这个数字可能偏高,实际应当小于1。  而且这个比较还是不公平的,更公平、更准确的比较方法为:  将上海的人均收入改为中国的人均收入。2005年,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以此为基数,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为874元,这样的计算才更有可比性,但这样一更改,结果居然是这样的:  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数=6485元(2005年底上海商品房均价)÷874元=7.42  这样一来,2005年东京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甚至还低于2005年中国人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  ·巴黎与上海自1999年至今,法国平均房价涨幅超过了45%。不过这样的涨幅似乎并不算小(同一时间段,中国房价的涨幅超过了300%),可法国房地产价格在1994年至1999年间,曾大跌了30%强。因此,1999年至今的价格上涨,为法国的平均房价,划出了一道旋律优美的正弦波曲线。  如果一加一减,法国平均房价在七年间的涨幅不过15%(当然,这个算法不会如此简单),年均涨幅不过2~3%,与通胀的速度相当,涨幅接近零。这不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慢牛行情”吗?  法国目前只有首都巴黎的房价明显偏高,其平均房价约每平方米5000欧元。法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24, 770美元,月收入为2064美元。  以此计算:巴黎住房痛苦指数=5100美元/每平方米÷2064美元=2.47  即巴黎2005年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2.47,而上海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4.41,上海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大大高于巴黎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高出接近90%。所以,按比例来说,上海的房价大大高于巴黎,是有依据的。  然而,巴黎的房价不能作为法国总体房价的参数,因为巴黎是欧洲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投资热点城市。  距巴黎不过200公里的重要城市南锡的平均房价,就便宜了许多,仅为每平方米1500欧元,即南锡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仅为1。而法国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马赛的平均房价,也只有每平方米2500欧元。“国民住房痛苦指数” 仅为1.66。  法国的马赛相当于中国的广州,而广州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为4.26,高出马赛300%。  实际上,法国大中城市的“国民住房痛苦指数”都仅在1~1.25之间涨落。因此,法国的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状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治理得很好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纽约与上海在过去5年中,美国房价涨势如潮,5年间,房价几乎上涨了60%。但令人吃惊的是,在同一时间中国的房价却上涨了100~300%。  我们弄不清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还是全球的房地产泡沫吹大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由于中美之间的住宅条件和定价方法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房价很难进行直接的比较。  首先,美国人的住房条件和中国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别,绝大部分美国住宅都是2~3层高的小洋房,并附带车子、车库,甚至游泳池,而社区有高尔夫球场也并不稀奇。但在中国只有高级别墅和高级社区才有这样的设施。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由于美国只有3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这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是,美国是一个汽车上的国家,但中国还是一个自行车上的国家,两国经济上的差距是显然的。  并且,美国房地产商所经营的都是现房,三室两卫房以上房型占90%以上,即大户型为主。并且全是装修房,基本与中国的豪华装修相仿。  美国的统计资料都以单元住宅来计算房价,而不是按每平米来计算。按每幢房子来衡量的美国住宅价格,并不能正确反映中美之间的房价水平差异,因为美国的住房面积比中国普遍要大很多。  美国住宅多数集中在150~300平米左右,平均面积在220平方米左右。折算成和中国一致的每平方米单价不足1100美元。  有趣的是,纽约的房价并非美国的高房价地区。目前,旧金山的一套中等价格水平的家庭别墅,售价72.7万美元,洛杉矶为47.5万美元,纽约为45.3万美元,华盛顿为42.9万美元,这个价格水平是美国中西部地区房价的5倍。  纽约的平均房价为:45.3万美元÷220平米=2045美元/每平方米。  美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37,610美元,换算成月收入为3134美元。  以此得出:纽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2045元÷3134元=0.65  算到此处,几乎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因为2006年10月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已达到了5.00,竟高出纽约人“住房痛苦指数”的八九倍(同一时间段,美国的房价在原地踏步,左顾右盼或下跌)。  此前,尽管许多人都作出了上海房价大大地高于纽约房价结论,但都不能像“住房痛苦指数”反映得如此直观而准确。  可令人感到尤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房地产商和为他们雇佣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却是这样舆论误导公众的:如果把美元折成人民币,那么,纽约的房价应为每平方米单价近16,000元/每平方米了。不是比上海比上海高很多很多吗?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房地产商规范运用的住宅“建筑面积”概念不同于中国的“建筑面积”,使得以上单价的比较仍然非常不确切。直接以统计上公布的面积为基础推算的单价,美国住宅面积数据相对低估,其测量方法下的“单元住宅单价 ”需要打折。  中国住宅全是数层甚至数十层的高楼,而且一梯多户,一个小区有几百乃至上千住户,并且建筑面积里面含有很多公用且莫名其妙的空间,住宅实际使用面积大大缩水。大多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是建筑面积的70%左右。  美国人不但普通住宅压根儿就没有“公用面积”一说,而且住宅内很多区域也是不算入建筑面积的。  因为其计算的原则是“完工面积”,或称作“地毯面积”。必须是经过建筑材料如木板、地毯之类铺设后的地面和楼面。所以,走廊、地下室、小阁楼、院子都不在销售总价之内。而按建筑行业的指导,室内层高低于5英尺的部分不再计算,如果一个房间7英尺以上的空间不到50%,则整个面积也可不计。  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处处为保护用户利益着想,与一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处处为开发商谋利的时候,差别就会如此之大。  ·伦敦与上海英国的土地面积小于四川,但人口有8千万,因此人口密度大于我国的四川省。  在英国,普通地区的房价为200英镑/平方米,伦敦地区则要贵一些,约合400~600英镑/平方米,一处4 80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17万英镑,因此英国的一般地区普通住宅售价约合3000~4000人民币/平方米;伦敦地区均价为1000美元/平方米。  2005年英国人的人均收入为28,350美元,以次换算,月收入为2362美元。  如此算来,伦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数”=1000美元÷2362元=0.38  这个数字同样让人难置信。因为2005年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为4.41,高出伦敦人十多倍。莫斯科与上海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莫斯科的房价呈直线上升之势。据俄罗斯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到2007年7月1 0日,莫斯科居民住宅的平均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平方米(套内使用面积)3653美元。莫斯科市政府有关人士呼吁房地产开发商“冻结”房价,但房地产开发商却不理睬这种没有法律作用的“忠告”,购房者普遍认为莫斯科的房价还要继续攀升。  俄罗斯自1998年遭遇经济危机以后,全国各地的房价暴跌,莫斯科普通居民住宅楼的价格甚至跌到每平方米80 0美元左右。在此后几年里,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步复苏,各地房价也随之逐渐回升,莫斯科的房价上升更为明显,但上涨幅度没有超出购房者的承受能力。  而莫斯科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房价飞速上涨,到2006年年初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高档居民住宅楼从一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美元上涨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  2006年8月3日莫斯科市统计局公布了莫斯科人的收入情况。2006年1~5月份,莫斯科大、中型企业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机构的就业者月平均收入为20826卢布。据初步统计,按人口平均计算,莫斯科人的月平均货币收入合计为27489卢布(1033.4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 20%。其中,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工资最高,平均为 45911卢布;教育机构的工资水平最低,平均为12298卢布。  由此得出,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数”=3653美元/平方米÷1033.4元美元=3.53  但即便如此,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数”仍大大低于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数”。  ·首尔与上海2006年11月16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韩国部长因房价过高请辞副总理向无房平民致歉》。该新闻中说,韩国总统府日前宣布,建设交通部长官秋秉直、青瓦台宣传首席秘书李百万和青瓦台经济辅佐官丁文秀,为了对日前发生的房地产政策失败产生的争议负责,前天上午向卢武铉总统呈递了辞呈。据悉,虽然此次是由他们主动请辞的,但实际上却是因政策失败而问责性撤职。  为此,韩国副总理权五奎说,政府“向无住房平民表示歉意”。  道歉之余,韩国政府和执政的开放国民党于2006年11月15日举行党政协商会议,确定并发表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方案。根据新方案,韩国将在接下来4年推出164万套新住宅,并通过限制抵押贷款等措施抑制投机,促成房价下降。  路透社说,这是韩国政府3年来为抑制房价推出的第八套改革措施。目前,在首尔部分地带,房价上涨率最多达到通货膨胀率的7倍。房价高涨不仅使韩国普通百姓怨声载道,还影响了韩国总统卢武铉的支持率。  那么韩国首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究竟有多高?  2006年4月,韩国首尔江南地区住宅每坪的价格为3000万韩元(1坪等于3.3平方米,即900万韩元/ 平方米),韩国普通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为322万韩元。依此计算:韩国首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900万韩元/平方米÷322万韩元=2.79  这样看来,无论是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数还是中国住房痛苦指数,都大大地高于韩国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而且这个比较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此公式的数据来自韩国首都首尔的房价暴涨期的豪宅集中区,不具有代表性。而上海的数据为全市均价,因此,首尔的住房痛苦指数实际上应小于1。  ·新加坡与上海  新加坡的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是精装修,全家具电器的,而且只以使用面积销售。使用面积≥92平米四居室精装房(全家具电器),建筑面积≥131平米,仅售27.8~41万新元(根据装修和家具档次不同,售价有不同 ),新加坡的商品房均价大体在3022新元/每平米左右。在新加坡月薪2000新元(1万人民币)是低保,普通民众平均月薪3900元。以此计算:  2006年新加坡住房痛苦指数=3022新元/每平米÷3900新元=0.77  ·瑞士与上海瑞士房价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以价格最高的苏黎世州为例,在苏黎世市区或风景区的房价约合2500~70 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000~40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即:2000~5000美元/每平方米。但郊区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苏黎世市区很小),约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价为15~20万瑞士法郎(合90~120万元人民币)居多。  瑞士苏黎世市区2005年房价约为4000美元/每平方米。这在世界各国首都的房价中,算比较贵的。  2005年瑞士的人均收入为39,880美元。月收入为3323美元。依此计算:  瑞士人的“住房痛苦指数”=4000美元/每平方米÷3323.3元美元=1.20

英国和加拿大的平均房价那个贵(比如说像那种最普通不过的住宅区,两室一厅)分别都是多少钱(RMB

呵呵这你要看你住在哪儿啊~ 我现在在温哥华...就是近郊地区一个月一室一厅一den也要1000加币左右(折合6000rmb)dt地区当然不用说了据我所知像多伦多温哥华这种那城市放假都很高 (主要中国人多炒房啊)但是像是alberta那边因为气候不适宜居住 人也少房价也低重点工资也高(不过税也高)总之你相信加拿大人烟稀少真是太天真了~~~满马路各种中国方言啊有木有

英国从以前到现在住房有哪些变化

尽管英国“福利国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生的福利政策改革才最终使得英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因此英国的住房福利政策的形成也主要开始于40年代后期。二战后经历住房短缺经历了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战后的英国政府面临的是在整个20世纪中最为严重的住房短缺状况。为了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复兴,英国政府开始积极建设公有住房,出租给普通市民。1945年到1975年之间,英国政府直接新建了将近390万幢房屋用于供应和改善住房条件。这一阶段,英国的住房数量高于居民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数据显示,1951年英国仍然缺少80万幢住宅,然而到1976年英国则多出50万幢住宅。因此英国政府有大量的公有住房以低廉的租金出租给普通居民,可以说英国的住房福利政策是二战以后英国国家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的公有出租住房从一开始就是考虑到低收入家庭买房困难这一问题,因此公房的租金一般都很低。在60年代,年租金只是相当于当时房价的1.1%,也就是说需要90年的时间,累计房租才可能与房屋价格持平。西方国家市场年租金通常为房价的5%,即用20年的租金可以买一套房。从个人负担来看,当时英国公房居民的房租支出仅占收入的10%。从这两个方面看来,当时公有住房的租金是非常低的。各种租户成为公房低价格出租的直接受益者,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于不能租住公有住房的家庭来说,尽管他们可能收入也并不高,但是不能得到同等的福利待遇。而后,更为重要的是,刚刚建立的住房福利制度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挂钩不够紧密,这就造成了不同收入家庭可以享受同样福利的不合理局面。提出“公平房租”概念为了应对上面提到的问题,英国政府1971年提出了“公平房租”的概念。所谓“公平房租”就是将公房租金与市场的租金水平保持一致,实际上“公平房租”必然会高于以往的公房房租。为了充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英国政府制订了“标准住房福利标准”。对刚好处于这一标准的家庭,政府会给予一定的住房福利,减免房租;对低于这一标准的家庭,政府会适当增加住房福利;对高于这一标准的家庭,政府则会相应减少住房福利。当然,申请者需要通过当地政府的经济审查,确定其支付能力之后,才会给予相应的房租减免。对于一少部分不能租住公有住房的家庭,英国政府在1971年之后同样会给予相应的福利住房补贴。通常采取的形式是现金补贴。政府在审查申请者的经济情况之后,根据当地的市场房屋租金水平,将适当的现金补贴直接交给申请者的房东。这样也同时避免了申请者将补贴用于其他用途。标准住房福利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期单纯的福利公房出租的缺点,因为与收入水平相关,也比较合理。但是同时也大大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量,管理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阻力较大,历经几届政府的更迭后才最终完成。80年代鼓励购买公房1979年之前,英国住房福利政策的特点是政府直接出资大量建房。政府大量兴建低租金公有住房,给予大范围的住房补贴,有效地解决了二战之后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二战之后英国的重建工作。但是,这种政府直接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公有出租房的政策也使得英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与此同时,这种住房福利政策还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住房市场的有效运行。由于公有住房租金相当低廉,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申请政府公房的队伍之中,导致公房数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渐渐供不应求。因为有大量廉价公有住房的存在,也就限制了私营住房部门的发展,并且影响了私人资本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热情。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击败工党开始执政,政府开始对旧的大包大揽的福利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在住房福利制度改革中,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鼓励私人购买住房,公有住房私有化;其次是大规模的消减公共开支,减少住房补贴。198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有权购买法”从法律上保障了居民购买住房的权力。凡是在公有住房中租住超过3年(后修改为2年)的租户,如果同时是该公房唯一或主要的租住者,就可以向当地政府提出购买该公房的申请。为了鼓励租房者购买当时租住的公房,英国政府根据租房者租住时间的长短,给与33%—50%的价格折扣,后期甚至达到过70%。并且同时提供可以部分购买剩余部分继续租住、优惠贷款等其他配套的鼓励政策。为了防止居民利用廉价的公有住房进行谋利,英国政府规定,居民必须在购买公房并居住5年之后方可流转进入市场。在80年代的10年时间内,英国各地方政府共售出150万幢住房。在80年代之前,英国有1/3的家庭享受不同程度的住房补贴。政府每年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成为福利国家的一项重要开支。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开始大规模消减住房补贴。即使是扣除房租后,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之下的最低收入家庭,仍然需要缴纳20%的最低房租。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最低收入家庭的特殊情况给与一定的救助。这就使得原来全国约300万户家庭完全免交房租的状况不复存在. hehe 奖点分啊

关于英国普通居民住宅和欧洲国家普通居民住房都是什么样的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