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湿地减少的原因

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湿地减少的原因(求近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1 07:10:59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湿地减少的原因,以及求近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求近年全球自然灾害事例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 它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国家要花大量的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年来,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75年8月5~7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3天最大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的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公里,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干旱 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旱灾,大部分地区春旱发生机会多、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热带气旋 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7~8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年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面所说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于7503号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而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登陆先后在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时为189.5毫米,24/小时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 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成潮灾。我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起的。东南沿海倍受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大风导致渤海南岸的潮灾。  低温冷害 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强寒潮引起急剧降温。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过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上这种天气造成稻谷空壳、瘪粒而减产。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年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是本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国在中、长期预测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滑坡 它是斜坡上大量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以及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有史以来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频繁发生,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县迭溪地震时,周围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二个巨型高速滑坡相对而下,堵塞涡江,形成堰坝高160多米;45天后壅塞之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公里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发,山谷雷鸣、挟带泥砂石块的浑浩洪流席卷而下,扫荡着前进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灾害波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和各种设施。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国山区铁路有1386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多公里线路的安全运行。  森林火灾 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员不慎引发的火灾现象。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计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时遏制。我国森林火灾损失率随科技进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强在不断降低。但对于林地覆盖率仅为 13%和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国,减少损失与提高覆盖率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森林火灾不仅造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给生态和自然景观带来严重的破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过火林地 114万公顷,占全国林地的1%。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 它是指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恶性杂草以及鼠害。就农作物而言,病、虫、草、鼠会从全国每个人的口中,每年夺走50公斤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还有猖撅的鼠害和恶性杂草,如果病虫大发生并成灾的话,对我国的基础产业一农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始末  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石油钻井平台爆炸起火,11人死亡。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  美钻井爆炸火难熄至少11人失踪  或成数十年来最严重事故,新快报讯据《休斯敦纪事报》22日报道,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当局已派出船只和飞机在墨西哥湾展开搜索行动,希望能发现救生船或幸存者的踪迹。  大火仍然未扑灭事故发生后,爆炸发生后,平台上126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安全逃生,其中一些被爆炸和大火吓坏了的工人纷纷跳下30米高的钻塔逃生,另有一些人则选择了救生船。  这一钻井平台建于2001年,由越洋钻探公司拥有,眼下与英国石油公司签有生产合同。平台爆炸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越洋钻探公司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正在使用不同方法来稀释可能是引起爆炸的氢气,并对钻井平台进行持续监测。海岸警卫队也对可能升级的事拟定了应对方案。”  海岸警卫队官员迈克•奥博里说,爆炸引发的大火直到21日早晨仍在燃烧,眼下不清楚大火什么时候能扑灭。  或是最严重事故美国联邦政府表示,虽然每天都有3.5万名美国人在墨西哥湾工作,但是每年死亡的人数不足8人。故此,此次爆炸或是数十年以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生的最严重事故。据美国矿物资源管理服务中心(MMS)统计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墨西哥湾记录在案的火灾事故高达509起,相关企业一共为此向MMS缴纳了高达850万美元(合人民币逾5800万元)的罚款。  这口油井位于海面下1525米处。海下探测器探查显示,钻井隔水导管和钻探管开始漏油,估计漏油量为每天1000桶左右。  “我们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溢出事故,”海岸警卫队军官康尼-特雷尔说,“我们正竭力协助清理浮油。”租用钻井平台的英国石油公司出动飞机和船只清理海面浮油,但因天气状况恶劣,清理工作受阻。油井当天继续漏油,工程人员又发现一处漏油点。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美国救灾部门“圈油”焚烧,烧掉数千升原油。  新发现漏油点  海岸警卫队官员玛丽•兰德里28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租用“深水地平线”的英国石油公司工程人员发现第三处漏油点。  兰德里说:“英国石油公司方面通报,在海底油井处又发现一处漏油点。”  兰德里没有说明这处漏油点的具体位置。先前发现的两处漏油点分别位于油井的隔水导管和钻探管。  “深水地平线”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的海域,为全球最大海上钻井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所有,由英国石油公司租用。  钻井平台20日夜间爆炸,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海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  海岸警卫队和救灾部门提供的图表显示,浮油覆盖面积长160公里,最宽处72公里。从空中看,浮油稠密区像一只只触手,伸向海岸线。  远超先前估计  兰德里介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估计,油井漏油量每天5000桶左右,是先前估计数量的5倍。英国石油公司不认同这一数量。营业部经理道格•萨特尔说,先前日漏油大约1000桶的估计应该是准确的。  萨特尔说,新发现的漏油点位于另外两处漏油点的上游,“依照这处漏油点所处位置判断,我们不认为油井的日漏油量会有变动”。  兰德里说,海岸警卫队已向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通报最新情况,“我们敦促英国石油公司投入更多资源”,美国国防部或将介入救灾。  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救灾人员28日着手试验烧油。救灾人员把数千升泄漏原油圈在栏栅内,移至距离海岸更远海域,以“可控方式”点燃。  海岸警卫队发言人谢里•本—伊埃绍说,如果当天“烧油”效果良好,救灾人员可能实施更大规模“烧油”行动。  严防浮油“入侵”  当地时间28日下午前,浮油“触角”已伸至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37公里处海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专家查理•亨利预计,浮油可能将于30日晚些时候漂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博比•金德尔呼吁联邦政府提供更多援助。金德尔说,路易斯安那州一处沿海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将首当其冲,受到浮油破坏。  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已在海岸附近设置数万米充气式栏栅,围成一道防线,防御浮油“进犯”。  堵漏作业仍在继续。英国石油公司先前尝试用水下机器人启动止漏闸门,未能成功。工程人员定于29日打一口减压井,以遏制原油泄漏,预计耗资上亿美元,工期长达数月。  工程人员还考虑建造一个罩式装置,把浮油罩起来,而后用泵把浮油抽上轮船,这项工程如果动工,可能持续数周。  据《南方日报》30日报道,在墨西哥湾沉没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底部油井28日继续漏油。美国救灾部门当天决定在墨西哥湾海面上点燃部分泄漏原油,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  “烧油”行动于当地时间28日17时(北京时间29日6时)开始。美国海岸警卫队与租用“深水地平线”的英国石油公司派遣数艘船舶在浮油最稠密海域作业,将泄漏原油圈在长约150米的水栅中。  “这些油随后将被移往(距美国海岸)更远海域并在那里以一种可控方式点燃,”美国海岸警卫队与英国石油公司联合救灾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首次“烧油”将持续大约1小时,可消耗数千升原油。  “今天只是观察这种试验性燃烧能否完成,”海岸警卫队发言人谢里•本-伊埃绍说:“他们(救灾人员)会使用一种促进剂点燃石油,不可能扔根火柴就行。”得克萨斯州国土事务办公室石油泄漏部门负责人格雷格•波洛克认为,救灾人员很可能使用胶状汽油及浸过油的布条点燃浮油。浮油燃烧后,会在海面上留下一种硬化的“焦油球”,易于打捞。  按照本-伊埃绍的说法,如果当天“烧油”效果良好,救灾人员可能实施更大规模“烧油”行动。  “深水地平线”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的海域,20日夜间爆炸,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没。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持续漏油,每天大约15万升原油流入墨西哥湾。英国石油公司先前尝试用水下机器人启动止漏装置,但未能成功。眼下浮油面积已达7.4万平方公里,浮油边缘周长约970公里。  分析“烧油”无损环境?  联合救灾中心在声明中说:“烧油行动不会影响到任何有人口居住的区域,预计对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也没有影响。”按照波洛克的观点,石油燃烧后的残渣不会附着在动物体表,“烧油”对环境影响微小。  本-伊埃绍说,“烧油”海域距海岸遥远,“我们不希望任何人位于(烧油所产生)烟雾的下风处”。  不过,法新社评论,“烧油”虽旨在避免泄漏燃油污染海岸,但这种做法会产生大量有毒黑烟及污浊残渣,本身已对环境造成污染。  美国环境保护署将在“烧油”行动期间监测空气质量。联合救灾中心说,一旦空气质量超标,将立即停止“烧油”。救灾工作眼下耗资巨大,很可能突破10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说,为遏制原油泄漏,公司每天需花费600万美元,而打减压井则需再花1亿美元。美国海岸警卫队尚未公开救灾花销。  中新网30日消息,美国政府29日把墨西哥湾钻油台漏油危机列为国家级灾害,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倾尽全力,清理即将漂浮到美国岸外的油污。  据报道,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说:“我们将动用所有可动用的资源,可能包括国防部的资源。”  白宫也表示,英国石油公司必须对墨西哥湾漏油危机负责,并要求该公司采取最大的反应行动。  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说,把油污列为国家级灾害将允许政府动用全国各地的清理设备和资源。  海岸卫队司令奥哈拉说,目前正漂向美国的油污将在星期五晚抵达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海岸。  据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已做好准备,在油污登陆时展开清理和监督环境变化。  不过,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预测显示,墨西哥湾一带在未来几天天气不佳,可能会出现强风和4米高的巨浪,而且持续好几天。这将给清理油污的工作带来不便。  此外,密西西比州帕斯克里斯琴市的渔民和旅游业者担心油污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计。目前正值当地开始捕捞小虾的季节。当地有大约100艘船准备出海捕捞小虾。  当地一家牡蛎和小虾加工厂老板詹金斯说:“现在正是我们捕捞小虾的时候,但油污会杀死所有小动物。”  漂向美国的油污比原本估计的规模要大五倍,将威胁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海岸。  中国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贵州等西南一带的干旱  俄罗灾情概况  事件:2010年7月下旬 起因:持续高温天气 大火现场  地点:俄罗斯沃罗涅日州 面积:过火面积达19.6万公顷 预警:520处火点7地区进紧急状态 死亡:至少53人 受伤:至少500人 损失:65亿卢布(约合2.1779亿美元) 影响:近2000房屋被毁,逾3500人无家可归 俄罗斯2010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首都莫斯科7月29日气温创历史新高,达到39℃,使2010年7月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当地最热月份。首都莫斯科已被烟雾笼罩。 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影响,俄罗斯9万平方公里的农作物被毁,据估计今年俄国粮食产量不足1000万吨。为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保证明年的粮食储备,俄罗斯将从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将停止粮食出口,因而全球粮食供应将缩减。而俄粮食出口禁令推高了国际粮价。该国谷物联合会称,这是13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俄粮食出口至少锐减30%。从7月30日起,俄境内森林火灾形势更加严峻,起火点超过7000个,2.1万人参与灭火。根据8月9日的数据,森林大火目前已导致53人死亡,2000余栋房屋被烧毁,3000多人无家可归。斯森林大火始末(http://baike.baidu.com/view/4074812.htm)

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沿海、气候又好,为什么这几个州在美国是相对比较落后

小气鬼,都没有分。不过我还是回答你吧。一、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马这些沿江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是美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发达。但是农业创造的财富被居住美国的北部大财阀控制。他们不但控制这些地区的生产、销售,还掌握这些农业相关的金融。包括远期合约、银行贷款等等。以至很难给当地创富和积累原始资本。二、人口原因,这地区虽然是美国阳光地带。但是人口依然不如北方多。由于地区人口少,所以开发也相对少。同时这一地区生活的人主要是西班牙后裔,整体素质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三、历史原因,这一地区开发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最早也不会超过一百年。他们不如东部开发时间早,已经形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经济很成熟了。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能源,如德州的石油。还有就是近期的海滩开发,变成在寒冷冬季的休养地。但是这个有季节性。当然也有人迁往这里,但是主要是老人,不是创富能力强的青壮年。四、国家战略的原因。美国不可能不要粮食产区、不可能不要一块没有工业的地区。五、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一地区有发达的航运,但是对创富比较好的新型IT业来说,不如加州。对于服务业发展来说,不如人口密集的东部和北部沿湖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形成以来人们通过焚烧化石等燃料吧大量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这种气体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发生急剧的变化。

对环境的危害

1、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

3、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危害

1.气温升高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动能,形成超大的台风,海啸等灾难。每年面临的灾难会越来越多,同时台风海啸还会破坏建筑物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给人类造成巨大的隐患。

2.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内陆地区大幅度的粮食以及饲料的减产,粮食和肉类面临匮乏。

3.气温升高融化的冰山累积速度没有融化速度快回导致冰山不在积累,我们就没有淡水可以饮用。

4.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同时也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让海洋碳酸化以及杀死微生物,这样海洋食物链就会断裂,这样海洋生物就会大量死亡。

6.温度上升还会让很多无脊椎动物从冬眠中苏醒,然后这些昆虫错过捕食时机而大量死亡,由于昆虫提前苏醒导致吃掉大量森林和庄稼。

7.同时气温升高还会对人体机能造成影响,生病的几率也会越来越高,各种生理疾病也会快速蔓延。

8.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9.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扩展资料

全球变暖的原因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

美国遭遇飓风劳拉的侵袭,主要的受灾地区是哪

热带风暴“劳拉”在加勒比海形成 。横扫波多黎各、海地、牙买加、古巴等加勒比海国家,造成严重破坏 。“劳拉”其后进入墨西哥湾且增强为飓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登陆,多个巿镇被强风蹂躏 。

这次飓风劳拉也没放过美国。美国此次飓风主要受灾地区是路易斯安那州及得州部分的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遭受破坏 ,查尔斯湖的房屋被水淹。飓风过后,美国受灾地区也开始了紧张的搜救,到目前为止,遇难人数增至至少14人。在墨西哥湾沿岸,成千上万的居民撤离,多地至今仍停水或停电,官员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

屋顶被掀翻、电线和树木四处倾倒、道路残破不堪。高温雷雨,给本来不顺利的搜救更是雪上加霜。有8万人口的莱克查尔斯市受灾严重,全市几乎全部断水,连开车都是极大考验 。美国总统也进行了对受灾地区的访问与安慰,了解受灾地区。

劳拉所到之处,掀起近4米高的巨浪,甚至带来灾难性的风暴潮、极端大风和洪水。 留给人们的是财产的损失,家人的离散以及家园的毁灭。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此次飓风劳拉又给美国带来了重重一棒。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遭受这样的飓风了,相似的、更加恐怖的一幕幕在15年前的今天也曾发生,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当时,飓风“卡特里娜”重创美国,造成1836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300亿美元,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飓风之一。 

自然灾害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这是我们每个人所不能避免的。在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我们只有好好保护她,才能减少跟预防灾害的发生,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地球,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调查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内部调查报告,在历时4个多月之后,终于出炉。英国石油公司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对自己的责任,报告的总结只有简单一句:没有正确解读油井的安全测试结果,没能“防患于未然”。被泼了脏水的越洋钻探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指责英石油在油井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作出一系列节省成本的决定,增大事故风险。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证物——失效的防喷阀,在2010年4月4号出水后,至今没有接受检测分析。另据报道,美国海洋能源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昨天发生火灾,这是一周内,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火已被扑灭。 新华网14日消息,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2010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到处都是火。“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奥巴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确有应对不当之处。首先政府在危机应对上相对迟缓,各界压力逐渐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发生之初,政府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对英国石油公司大加批评并称应由其担负全部责任。其次,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政府缺乏监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报告显示,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甚至与石油公司员工发生性关系。更早的活动报告显示,管理局曾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检查报告。在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辞职之前,该局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已被解职。专家指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推进能源战略方面将暂时受阻。此前不久,奥巴马刚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钻探禁令,同时还鼓励海底钻探和核能开发,但漏油事故表明这些计划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些项目将不得不被搁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仅危及到沿岸各州环境,也给几个州的经济造成重创。奥巴马个人的支持率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事故的影响不能很快消除,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难免因此“丢城失地”。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余,英国石油公司终于以“截管盖帽法”控制了绝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盖瓶塞样滴油不漏,值得观察。美国政府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试过火攻法、化学分解、围栏沙坝、人工岛、引流法、人发干草吸附法、虹吸法、灭顶法、“小金钟罩”等等各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或无果而终。有关方面在网上征求了近7800条来自全世界网民的建议,最奇特的方法还有“核爆法”和制作长宽两英里的蜂窝水泥大盘法等。在最后成功之前,人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着试验结果,墨西哥湾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游走他乡,其他各种海洋动物和鸟类也只能听天由命。“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遭到扼杀。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美国拥有雄厚科技和经济实力,但面对海上原油泄漏这样危及全人类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无助和无奈。这次事故无疑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一、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原油泄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是国家级的重大事件,但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谁惹事谁管事,事件的专业性让他人甚至是当事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二、石油公司将油井从陆地钻到海洋,并向深海延伸的进程昭示了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开采的复杂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断增加且后果日益严重,这彰显了“石油最后的疯狂”,还是表明未来的海上采油越来越像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游戏呢?三、本次事故客观上为新旧能源辩论大战提供了一个喘息机会,给美国国内关于新能源和近海采油争论的双方打上一针清醒剂。因此,它也可能成为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的一个转机。四、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否表明世界上还缺少一个有力、有效防范和制止此类灾难的专业性应急组织与应急机制呢?墨西哥湾泄漏的岂止是原油将持续刷新的“美国之最”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经营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4月20日发生爆炸时,没人能够预测灾难的规模。上周,美国政府估计,原油泄漏量为每天50万加仑到近80万加仑之间,的泄漏总量在1970万加仑到4300万加仑之间,已成为美国历史之最。堵漏措施的失败,使原油泄漏将至少持续到8月。白宫能源顾问布劳纳表示,“我们对最坏情况有思想准备”。1979年,墨西哥发生了世界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该国代号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4亿加仑的原油。有关方面花了10个月时间,打好两个减压井,才最终阻止这场灾难。此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何时停止,是否有可能成为世界之最,还不得而知。英国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日前表示,该公司也不知道整个油田储存了多少原油。1、失望的技术手段英国石油公司已准备好实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计划使用机器人潜水艇从漏油点切断受损输油管道,然后在管道上方安装一个堵漏阀门。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实施。但一些专家提醒,如果切断了管道却装不好堵漏阀门,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从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针对同一个储油构造打两口减压井。打第一口减压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开始,但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见效。有关专家称,打减压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经算是幸运。减压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钻孔必须准确地横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试。随着钻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进度也将日益放慢,因为压力不断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离越来越长。如果减压井也失败,原油泄漏时间就很难预估了。最终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个储油构造的压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喷油的程度。由于油井处于飓风路线上,如果飓风来袭,减压井工程肯定要中断。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场飓风,1965年的“贝斯蒂”、1969年的“卡米尔”、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过了此次漏油事故地点。2、生态忧虑随着原油污染的持续恶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员和沿岸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一些专家认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次漏油事故的发生地点无法更坏。向南,是濒危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抹香鲸产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东、向西,是美国弗罗里达、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得克萨斯州的珊瑚礁和渔场,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泽地。在受害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25英里的海岸线被浮油侵袭,污染正一点一点毁灭沿岸生态。飓风季的来临将使原油污染进一步恶化。2010年的飓风季将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以来最为活跃的一季。美国“飓风季”自6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报,2010年将生成14场至23场热带风暴,其中7场可能升级为强烈飓风。一些专家担心,热带气旋经过墨西哥湾时可能将泄漏原油裹挟其中,成为“黑色风暴”,在登陆后可能将原油洒向更广阔的范围。墨西哥湾沿岸的沼泽通常对飓风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内陆地区所受冲击。“黑色风暴”的最糟糕影响在于长期破坏沿岸沼泽,那将令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许多地区失去“屏障”,遭风暴袭击时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几十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原油侵袭的进一步加剧,将使湿地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3、政治飓风空前的环境污染及接踵而来的旅游业、渔业危机,令美国国会议员和沿岸居民对英国石油公司和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加剧。奥巴马曾经批评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场“人为灾难”,试图反击针对政府反应速度和力度的批评。但令他两难的是,尽管他宣称美国政府在主管善后事务,但似乎只有英国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奥巴马第二次视察原油泄漏灾情后,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增加投入两倍的资源用于治污工作。但随着原油污染的加剧,英国石油公司的事故责任正日益凸显;而有关奥巴马政府的“领导责任”问题的争论,也使人们隐约嗅到一场政治“飓风”的味道。

湿地的人为破坏

20世纪中后期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迫切需要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保护主要依靠立法,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在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保护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约能力的全国性工作。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立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组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等。至1999年12月我国已经建成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省级392个,市级84个,县级326个)、173个重要湿地。 近几百年来,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虽说湿地干涸是自然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当前不少湿地的迅速消失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重大联系。(1)土壤破坏是破坏湿地的一大因素。人类不合理使用土地,导致了土壤的酸化与其他形式的污染,这严重破坏了湿地内的生态环境(2)环境破坏。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一类污染造成了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污染等重大破坏,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物及鸟类的死亡(3)围湖、围海造田。这一类经济活动会直接地减少湿地面积。比如我国洞庭湖。当今地洞庭湖面积与几百年前的形成鲜明对比(4)河流改道。这一类工程虽说大大地对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也对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却影响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作用。比如我国的一些河流截弯取直工程,就破坏了一些湖泊。墨西哥湾油污抵达路易斯安那湿地墨西哥湾上的油污已经漂到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湿地,部分漏油进入强劲的洋流区,可能会被带到佛罗里达甚至更远的地方。墨西哥湾海底的油井还在继续漏油,这对沿墨西哥湾的美国各州及附近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都是一场灾难。首当其冲的就是路易斯安那,当地的沿海湿地是鱼虾蟹贝的孕育场,丰富的海产是路易斯安那经济的重要支柱。受到漏油污染,沿海一大片区域已经禁止捕渔。另外,气象单位说,有部分油污进入了强劲的洋流区,它有可能被带到佛罗里达礁岛群、甚至古巴和美国东岸。肇事公司英国石油在环境灾难制造者的黑名单上,排名恐怕已经超越了爱克森美孚石油。不过,英国石油说,它们几天前装置的吸油设备效果不错,每天大约可以吸出三千桶原油,另一方面,向油井灌注泥浆的作业,最快星期天就可以展开。 中国: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KLWEE)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湿地中心新南威尔士大学湿地生态研究中心美国:美国国家湿地研究中心(NWRC)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