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博士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博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收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7 15:15:57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博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收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收费

l:预科班一般专业每月470美元。音乐学院的预科不像其它学校的,多数是以补习的方式,一般四个月左右。按年计算是4700美元/年。学习是一个教师带两个学生。2:硕士班一年级6750美圆/年;二年级,三年级5900美圆/年;四年级,五年级5200美圆/年3:进修班:一般每月约350-575美元,根据学生所选择专业而定,如:声乐450美元,编舞500美元, 歌剧及交响乐指挥(含与交响乐团排练)575美元。4:博士班:博士一年级6750美元/年;二年级,三年级5200美元/年5:大师班:每节课60美元。6:医疗保险:100美元/年7:租住学生宿舍:双人间150美元/月(每人75美元/月);单间:120美元/月;套房:150美元/月

指挥家杨嘉仁是哪里人

1、杨嘉仁

杨嘉仁(1912-1966)是南京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唯一的男性毕业生。这个广东中山县人凭借努力,于1940年一举拿下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教育系和理论系的两个硕士学位。一生获奖无数,和夫人程卓如堪称当时音乐界的“神雕侠侣”,指挥家樊承武、卞祖善等曾受教于他。

2、黎国荃

黎国荃(1914年-1966)年轻时是国内知名的小提琴家之一,后任中华交响乐团的指挥。先后指挥演出了中、外大型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茶花女》和舞剧《宝莲灯》《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1964年任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指挥组组长。曾先后赴苏、波等国访问演出。

3、陈传熙

陈传熙(1916年-2012年)曾任双簧管演奏员,1951年随团赴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之后,在苏、匈等多国访问演出。1958年秋调任上海电影乐团指挥后,已为二百五十余部影片配录了音乐。从小就养成的在固定音上的惊人听觉,使他在电影配乐工作中如鱼得水。

4、李德伦

李德伦(1917-2001)先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1999年11月19日与斯特恩合作奏起“世纪绝响”的故事。2001年9月23日,斯特恩逝世;同年10月19日,李德伦逝世。一生荣誉等身、蜚声海外的李大师,对音乐有着不一样执着。

5、秦鹏章

“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音乐指挥家秦鹏章曾这样阐述自己的座右铭,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人家都叫他“秦老”,他却总是自称“小秦”。老先生熟练地游走于作曲、编配、指挥、演奏等各个领域,更能弹得一手好琵琶。

6、黄飞立

黄飞立,出生于1917年,广东番禺人,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指挥系教授、中国指挥专业教育奠基者之一、教育家,1943年后,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副教授。

7、韩中杰

韩中杰,指挥家,上海市人,1951年后,历任中央歌舞团乐队队长、指挥、长笛独奏员,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指挥兼中央歌剧院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

8、司徒汉

司徒汉,音乐指挥家,广东开平人。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50年同年毕业于中央乐团苏联专家合唱指挥班。后历任上海合唱团团长、指挥,上海乐团团长、指挥、名誉团长,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曾担任清唱剧《矿山烈火》和《幸福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指挥。

9、马革顺

马革顺(1914年~2015年12月19日),陕西乾县人,中国合唱指挥泰斗、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中国合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10、黄贻钧

祖籍湖南浏阳,出生于江苏苏州。1933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34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国乐队任演奏员,曾创作《花好月圆》等乐曲,并为电影《鸡毛信》和话剧《关汉卿》配乐。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

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科分为十个音乐系、组:键盘器乐系一钢琴组、管弦乐系一弦乐组、管乐及打击乐组、作曲系、音乐历史理论系组、声乐系组、合唱指挥系组、民族器乐系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分预科班、硕士班、博士班、进修班及大师班。学制 学 位 预备系 专家 博士 学习期限 1年或1.5年 5年 3年

彼得·柴可夫斯基作出哪些贡献

彼得·柴可夫斯基,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曲家。由于在芭蕾舞剧创作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被誉为“近代芭蕾舞剧的开拓者”。

柴可夫斯基诞生在俄罗斯的沃特金斯克。父亲是乌拉尔地区矿山的督察官,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常在家里举行音乐会。母亲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喜爱音乐,擅长弹琴。在父母的影响下,柴可夫斯基也热爱音乐,并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他4岁学琴,6岁就成为演奏高手。

父母期望柴可夫斯基成为一名法官,送他去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任文官。柴可夫斯基深感司法工作索然无味,对音乐的热爱却日益强烈,无法抑制。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于是进入了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创办的音乐班学习。后来音乐班升格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毅然辞掉司法部的职务,决心完全投身于所热爱的音乐事业。在音乐学院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柴可夫斯基来到莫斯科,接受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在他创办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中担任教授。

柴可夫斯基一面执教,一面创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有歌剧《督军》、《水妖》、《近卫军》,芭蕾舞剧《天鹅湖》及第一、二、三交响曲等等。受当时俄国社会进步文化思想的影响,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以《第一弦乐四重奏曲》和《天鹅湖》舞曲最为著名。

早在1868年,柴可夫斯基与法国女歌唱家德基莱·阿卡特有过一段恋情。他们已订好了婚期,不久发生矛盾,阿卡特撕毁婚约,弃之而去。这件事给了柴可夫斯基沉重的打击,直到若干年后他还念念不忘这段旧情。

就在与阿卡特分手几年后,柴可夫斯基与拼命追求他的女学生米留柯娃结了婚。但这是一场错误的婚姻。米留柯娃毫不关心柴可夫斯基,对他的事业也不理解。婚姻的失败使柴可夫斯基一度企图自杀,遇救后他借了一笔巨款才解除了这桩痛苦的婚姻。

柴可夫斯基在婚姻上的挫折,使他的身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后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中去。

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末经朋友介绍与富孀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关系。梅克夫人热爱音乐,经常周济穷困的音乐家。当他得知柴可夫斯基由于经济原因,还需要靠教书来维持生活时,便答应每年资助一笔不菲的赞助,以保证柴可夫斯基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作曲上。他们还约定仅以书信来往,永不见面。

梅克夫人对柴可夫斯基的赞助长达14年之久,但从未正式见过面。他们在信中无所不谈,是心灵相通的密友。柴可夫斯基称她为“能够了解我的灵魂的友人”。

后来,梅克夫人由于深感忽略了对儿子的关心而停止了与柴可夫斯基的这种精神交往,柴可夫斯基由此非常难过。在他临终前仍在念叨梅克夫人的名字。

由于没有后顾之忧,柴可夫斯基的后期创作中有许多最成功的作品,比如说歌剧《黑桃皇后》,第四、五、六交响曲,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等等。此时柴可夫斯基的思想处于矛盾中,他一方面不满沙皇统治,一方面又反对暴力革命,这种思想状况使他的许多作品呈现出了悲剧性冲突。

1893年,英国剑桥大学为了表彰他在音乐艺术上的巨大贡献,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圣彼得堡指挥了他的著名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的首次演奏。几天后他不幸传染上了霍乱,于11月6日病故。

关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博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收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