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1 22:59:06 浏览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以及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介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人物生平

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尔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 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芙确实是个好演员,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芙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 1907年伍尔芙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 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1912年8月10日 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芙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1913年7月伍尔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1914年春天开始她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1915年伍尔芙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她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好在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3月,她的《远航》出版(《The Voyage Out》)。1917年伍尔芙夫妇买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该出版社后来出版了包括艾略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洛依德在内的作家作品,并且出版了伍尔芙的所有作品。)霍加斯第一部出版物《Two stories》出版,收入小说《墙上的斑点》及伦纳德所写的小说《Three Jews》。 1921年3月霍加斯出版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或星期二》——收入《墙上的斑点》与《邱园记事》(后来的作品都由霍加斯出版)。1922年10月,出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1925年5月出版小说《达洛维夫人》。1927年5月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灯塔去》获得法国1927-28年度的费米娜奖(Prix Femina)。1931年10月 《海浪》出版。1931年开始创作《岁月》(初名《The Pargiters》)。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1935年1月亲友们在姐姐文尼莎画室中上演弗吉尼亚的剧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并出版小说《岁月》。1938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 Fry: A 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 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她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 。终年59岁。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一直整理出版着她的遗著。 1941年,遗作《幕间》出版。

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伍尔芙散文选

《飞蛾之死》是伍尔芙最为著名的散文。在文中,她为我们描述了一只飞蛾的悲剧命运。在注定无法突围而出的舞台上,飞蛾用它全部的精神和勇气不断向外飞翔,又一次次被阻挡,最终迎接了自己死亡的命运。文中,伍尔芙的笔调悲悯而热诚,就是这样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它在最后时刻,仍然在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懈地追求着光明和希望。飞蛾小小的不屈灵魂和精神,加之伍尔芙饱满的热情,让这篇文章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更有人认为,伍尔芙通过《飞蛾之死》述说了自己的命运,这只飞蛾代她说出了她留给世间的遗言。书中还收录了伍尔芙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二十七篇。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和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锋。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有人说:伍尔芙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她最知名的作品包括小说《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散文集《普通读者》(Common Reader)、《飞蛾之死》(The Death of the Moth)、《瞬间的存在》(Moments of Being)等。精彩试读飞蛾之死确切地说,日间飞行的蛾并不叫做飞蛾;他们不能激起我们对于秋夜和盛开的常春藤的愉悦感,而熟睡在窗影之中的最普通的金翅夜蛾却总是能够唤起这样的联想。他们是一种混血生物,既不像蝴蝶那样艳丽,也不像他们的同类那样晦暗。但是,眼前这只飞蛾,窄窄的双翼呈现枯草色,翼稍如流苏一般点缀着同样的色彩,似乎对生活感到十分满意。那是九月中旬一个令人愉快的清晨,惠风和畅,日丽风清,但气息却要比炎炎夏日更为急促。窗子对面的田野上,农人正在用爬犁耕地,犁铧所经之处,土地被压得平平整整,闪着雾霭的光辉。这种活力从田野和远处的山丘源源不断地传来,叫人无法把目光牢牢地盯在书页上。白嘴鸦也在欢庆着某个年度庆典;他们不断地在树顶盘旋,看上去好似一张打了上千个黑色结点的巨网撒向了天空;过了一会,巨网慢慢降下,直到所有的枝条梢头都布满了黑点。突然,巨网又一次撒向了天空,这一次划出了一个更大的圆弧,同时伴有震耳欲聋的吵嚷声与喧闹声。他们一会儿极速冲向天际,一会儿徐徐栖落在树顶,仿佛这是一种极度兴奋的体验。这勃勃生机激励着白嘴鸦、农人、辕马,甚至是贫瘠的群山,也激励着飞蛾振翅飞舞,在窗格间来回穿行。你无法不去注视他。心底里不由得生出一丝爱怜。那天早晨,生命的快乐表现得如此宏大宽阔又千姿百态。因此,仅仅拥有一只飞蛾般短暂的生命,而且是一只日间飞蛾,这运命实在过于悲惨。然而,飞蛾却尽情地享受着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这热情真叫人唏嘘不已。他生机勃勃地飞到了领地的一角,停留片刻,又飞向另外一角。然后,继续飞向第三个、第四个角落,除此之外他还能做些什么呢?他能做的只有这些,尽管群山壮阔,天空浩瀚,炊烟辽远,海上的汽船还时不时地发出一阵引人遐思的汽笛声。他能够做的事情,他都做了。注视着他,仿佛整个世界巨大的能量化作一根细丝,轻薄而纯净,注入到他那柔弱而微小的身体中。每当他爬过窗格,我便设想着有一丝生命之光亮起。他弱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却是一个生命。然而,正是因为飞蛾瘦小羸弱,以如此简单的形式呈现出一种能量,这能量从敞开的窗户扑面而来,在我和其他人脑中那逼仄复杂的盘廊中冲击而过,才使他不但令人唏嘘,更加引人惊叹。仿佛有人手捧一颗纯净的生命之珠,轻盈地镶嵌以绒毛和羽翼,使他翩翩起舞轻转飞旋,展示着生命的真谛。这样的姿态叫人不免啧啧称奇。他弓背凸肚,粉雕玉琢,踽踽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极致的慎重与庄严,看着他,你会不由得忘记有关生命的一切。你不禁会再一次想到,如果以另外一种形态诞生,那么他的生命又会怎样呢?这样的念头会让你不由得带着怜爱的心情去观察他的每一个简单动作。片刻过后,飞蛾显然是舞累了,停在了阳光下的窗格上,精彩的表演结束了,我便把他抛在了脑后。后来,一抬头,我又看到了他。他尝试着重新起舞,但身子却十分僵硬笨拙,只能在窗格底部扑打着翅膀;他挣扎着想要飞起来,但却失败了。由于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我心不在焉地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徒劳无益的尝试,下意识地等待他再一次飞起,仿佛在等待一部暂时停转的机器再一次开动,却没有考虑到停转的原因。大约是在第七次尝试过后,他从窗格上滑了下来,扑腾着翅膀,仰面倒在了窗台上。他的无助惊醒了我。我突然意识到他遇到了麻烦,再也无法飞起了;他的四只脚徒劳地挣扎着。但是当我伸出铅笔,打算帮他翻过身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他的失败和笨拙源自于死亡的到来。我又一次放下了铅笔。他的腿又抖动了一次。我四处探寻着,想要为他找到一个斗争的敌人。我向门外望去。那里发生了什么?时近晌午,田间劳作已然停止了。沉静与平和代替了原有的生气。鸟儿纷纷飞下枝头,前往溪边觅食。辕马静静地站立着。然而,那股力量却始终存在,凝结在一起,向外界摆出一副冷酷无情、目空一切的表情。正是这股力量在与小小的枯草色飞蛾作对。任何努力都是徒劳无益。我只能看着他的细腿努力地挣扎着,对抗着即将降临的死亡。这死亡的力量,只要它愿意,能够攻陷一整座城池,不仅是城市本身,还包括城中的万千生命;据我所知,没有什么能够与死亡抗衡。然而,经过片刻疲惫的停歇,他的四腿又挣扎了起来。这最后的抗争英勇超凡,疯狂而猛烈,最后他终于翻身成功。人们的同情心全部集中在了生命上面。与此同时,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竟然与这般巨大的力量进行着殊死抗争,以留住他人毫不珍视和期望保留的东西,这一点着实叫人感动。不知何故,生命之珠又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纯净清透。我又一次举起了铅笔,尽管我知道一切都是徒劳。正当此时,死神如期降临了。他的身体松懈下来,立刻变得僵直。抗争结束了。这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尝到了死亡的味道。看着死去的飞蛾,这一场如此强大的力量对一只卑微的生物的胜利,让我感到异常惊奇。眼下,死亡于我而言,正如片刻之前的生命那样陌生。飞蛾摆正了身体,安享高贵地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死亡。是的,他似乎在说,死亡比我更为强大。夜幕下的苏塞克斯:一辆汽车上的映像夜晚对苏塞克斯是宽容的,因为苏塞克斯已不再年轻,她非常感激夜晚的面纱,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当灯盏被罩住,只留下她脸庞的剪影时,会十分和悦愉快。苏塞克斯的线条仍然十分优美。悬崖傲立于大海之上,绵延不断。整个伊斯特本、贝克斯希尔、圣伦纳兹,以及他们的游行队伍、住宿公寓、珠宝店和糖果店、布告、伤残军人和游览汽车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十个世纪前威廉刚刚从法国来到这里时便伫立在那里的一线悬崖峭壁伸向大海。大片的田野被开垦出来。一幢幢红色的别墅像雀斑一样散落在海岸线上,任由一湖稀薄、清澈的褐色空气冲刷着,所有的别墅和它们的红色都淹没其中。此时天色尚早,街灯尚未亮起,群星也未露头。但是我想,每一个如当下一般美好的瞬间,总是积淀着一些能够刺激人们心绪的东西。心理学家定会作出解释;人们放眼望去,被始料不及的那种极致的美所震撼—此时,一朵朵彩云飘拂在巴特尔地区上空;一块块田野色彩纷杂、斑驳陆离—人们的感受开始急速膨胀,就像被注入空气的气球。接着,就在这美丽、美丽、美丽把一切膨胀到最饱满最紧张的的时候,一根针刺了下去,它便轰然坍塌。但这根刺针又是什么?据我所知,这根刺针与人们自身的无能为力有关。我无法驾驭它—我无法表达—我已被它征服—我已被它掌控。人们的不满就在于其中的某个地方,而且与这样的想法密切相关,即人们的天性要求对于所接受的一切进行掌控;在这里,掌控意味着有能力将自己在苏塞克斯所见的一切表达出来,以便与其他人分享。更进一步地说,还存在另外一种刺针:人们正在浪费机会;因为美丽总是不断逃离,它一会跳跃到人们的右手,一会停落在人们的左手,一会又在人们的背上蔓延。对于能够填满浴缸与湖泊的激流,人们只能奉上一根顶针。放手吧,我说(众所周知,在这样的情形下自我是如何分裂的。一个迫不及待、啧有烦言;一个意志坚定,沉着冷静),放弃这些不可能的企求;安心于面前的风景吧;相信我,当我告诉你最好坐下来沉浸其中,超然世外,安然接受;不要烦恼,因为自然已给了你六把小刀去剖开一条鲸鱼的躯体。当两个自我讨论起在美的面前应采取何种明智态度时,我(此时第三方声明了自己的存在)对自己说,它们能够享受如此单纯的消遣是多么幸福啊!汽车飞驰而过,它们端坐在那里,注视着一切:一堆干草、一个生锈的红顶、一方水塘、一位背着麻袋走在回家路上的老人;它们端坐在那里,用自己的颜料盒为天空和大地调配着色彩,又把苏塞克斯的谷仓和农舍模型搭建在红色的光影之中,好与来年一月的阴郁相配。但我,却有些不同,只好远远地坐着,心绪惆怅。当他们如此忙碌之时,我却对自己说:走吧,走吧,结束了,结束了;一切都已逝去,都已逝去。我感觉生命被抛在身后,正如那道路渐行渐远。我们走过了这一段旅程,已然被人忘记。有那么一会儿,窗子被我们的灯光照亮;现在灯光熄灭了。其他人跟在我们身后。突然,第四个自我(一个遁迹潜形、隐匿踪迹,常在猝不及防间跳将出来的自我。它的言语常与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关联,但是由于它总是出其不意,因此我们必须多加留意)说道:“看吧。”那是一束明亮、怪异、令人费解的光芒。有那么一会,我无法叫出它的名字。“星星”;就在那一瞬间,它出人意料地闪烁着怪异的光芒;它舞蹈着,照耀着。“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我说。“你这阴晴无定、任性妄为的自我,以为笼罩在群山之上的光芒悬在未来。让我们试着来理解。让我们来说明理由。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并不属于过去,而是依附在未来。我想到了五百年后的苏塞克斯。我想那时的苏塞克斯粗野鄙陋将消失殆尽。一切都将被烧焦,灰飞烟灭。神奇的大门将会出现。电风扇吹出的冷风将会把房间净化。强烈而执着的光芒将掠过整个地球,代替这星光。看一看游移在那山丘上的光吧!那是一辆汽车的前灯。不论白昼还是黑夜,苏塞克斯将在未来的五个世纪中充满迷人的思想和快速有效的光芒。”现在,太阳沉到了地平线下。黑夜迅速蔓延。我们的车灯照在树篱上,越来越细弱。除此之外,我的这些自我什么也看不见。我把它们召集到一起。“现在,”我说,“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我们必须集中起来,合体成一个自我。除了被我们的车灯不断照亮的楔形道路和堤岸,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衣食无忧,温暖地裹在一张毯子里,免受风雨侵扰。我们独善其身。现在到了清算的时间。我,作为你们的领导,会把我们得到的奖励一一摆放好。让我看一看,我们今天收获了许多美的体验:农舍、伸向大海的峭壁、色彩纷杂的田野、斑驳陆离的田地、红色羽翼的天空,以及一切的一切。还有个体的消逝与死亡。消逝在身后的公路,以及片刻亮起而后又归于寂灭的窗。同时还有突然闪烁、悬挂于未来的光。我们今天创造的东西,”我说,“主要有:美、个体的死亡,以及未来。你瞧,为了让你满意,我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形象;他来了。当房间被一阵热风清洗,这个从美丽和死亡走向节约、强大而有效的未来的小人儿能够让您满意吗?瞧瞧他吧,他就坐在我的膝头。”我们坐在那里,望着这个当天创造出来的形象。巨大陡峭的石板和成簇的树丛环抱着他。有那么一瞬间,他显得十分庄严肃穆。的确,似乎一切真相都展示在了毯子上面。我们猛烈地颤抖起来,仿佛有一股电流注入到我们的身体。我们一齐大喊:“是的,是的,”仿佛发现了什么,并对其加以确认。接着,一直保持着缄默的躯体开始歌唱,起初那声音几乎同车轮的转动一样低沉:“鸡蛋和培根;面包和茶饮;火盆和浴室;火盆和浴室;罐子焖野兔,”它继续唱到,“红醋栗果冻;一杯葡萄酒接着来一杯咖啡,接着来一杯咖啡—然后上床睡觉,然后上床睡觉。”“滚开,”我对着集中起来的自我大喊。“你的任务完成了。我要解雇你。晚安。”

伍尔芙是哪个国家的

  • 英国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继乔伊斯之后的优秀的意识流的女作家。代表作有《墙上的斑点》等。更详尽的在百科上查查吧。

  •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英国人。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