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00:11:18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莫斯科保卫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二战时期的苏德三大战役分别是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这三场大战对于苏德双方来说,均有不同的意义,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意义重大。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扯下伪装,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军事实力排名欧洲前六名的波兰就沦陷了。德军快速攻占波兰使得希特勒对德军的“闪电战”战术非常满意,他毫不犹豫地把坦克炮口对向北欧和西欧,强大如法国都没有挡住德军的坦克履带,落得个投降当傀儡国的下场。德军在西欧大陆上的横行无忌,让他们的自信心达到了顶点,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三路侵入苏联。

德军的突然袭击让苏联非常吃惊,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德国会撕毁互不侵犯协议,苏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德军在列宁格勒将苏军团团围住,同时他们在基辅围降60万苏军,只要占领莫斯科的话,苏联的防御将彻底被德国切割开,莫斯科战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场大战。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苏联所有交通线都汇集于那里,如果德军攻下那里,那么苏联就很难快速派兵增援被攻击的城市了,这将使得苏联各个城市极易被各个击破。对于苏联来说,莫斯科是交通要地,同时也是苏俄精神的象征,如果那里被攻破,损失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人民的精神力也会受伤。

莫斯科战役进行得异常激烈,德军的坦克疯狂向莫斯科城奔去,而苏联也不断从后方调集增援部队,双方誓要击败对方。当双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上天下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德军的坦克和武器在严寒中失灵,苏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莫斯科的那场大雪带走了德军的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带走了德军闪击西欧积累起来的士气,此后的德军已经不是原来的德军了。此消彼长,苏军从仓促应战到慢慢进入战斗状态,他们的士气开始不断地提高,为后面战胜德军奠定基础。

莫斯科战役后,德国的燃料储备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希特勒计划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为计划成功,希特勒派心腹爱将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以保障前往高加索地区的德军不被苏军夹击。虽然德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那么他们不仅一雪莫斯科战役的前耻,还可以解决长期遏制他们攻势的石油燃料问题。可惜,苏联已经不是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苏联了,他们已经进入到战争状态,德军前往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无功而返,而负责在斯大林格勒牵制的保卢斯被困致投降,德军彻底丧失了赢得苏德战争的希望。

莫斯科战役是德军败的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则象征着德军彻底深陷失败的泥潭之中,他们的精气神全部都消耗干净,他们胜利之门已经关闭。

莫斯科保卫战调回远东多少兵力

1941年8月初,德军兵临城下,距莫斯科只有100来公里,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为此,德军还喊出了“攻占莫斯科,活捉斯大林”的口号。

两方实力对比,德军共有包括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机械师在内的74个师,总共将近180万人;而莫斯科方面防守兵力虽有九十五个师,但不是满员,士兵不过一百二十万人。装备更是远远的比不上德军,德军火炮和迫击炮比苏军多80%,坦克是苏军的2倍,作战飞机是苏军的2倍。不仅是数量上的优势明显,而且在质量也有压倒性优势,苏军的火炮坦克飞机很大一部分还是一战时期的。

对于这些装备人员上的差距,苏联自身也非常清楚,但要填补这些差距,就只能从远东方向调兵增援,但是苏联高层对此是非常由于,因为日本既和德国是盟友关系,又和苏联是宿敌,在这个关键时刻抽调远东力量增援莫斯科,日本会不会趁西伯利亚空虚的节点进攻苏联?虽然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但日本人的人品谁都不敢保证。

当时苏联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9月30号,德国发动“台风”行动开始全面进攻后,苏联做好了被德军攻入莫斯科的准备,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前,莫斯科对人民群众和工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分散,工厂也已经转移到了暂时安全的中东部地区。

10月2日,德军第二集团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防线。

10月12日,内务府人民委员会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宫,白俄罗斯车站和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并在莫斯科城里设置了59个秘密军火库,准备和德军在莫斯科里进行残酷的巷战。

因为希特勒曾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德军,所以苏军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埋下了地雷,并在圣瓦西里大教堂放置了爆炸装置,如果莫斯科陷落,那希特勒必然会乘兴游览这些景点。

10月7日,斯大林将朱可夫大将从列宁格勒方向召回,命令他负责保卫莫斯科。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并想方设法抽调了

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迅速重建了第5、16、43、49四个集团军,但总兵力却只有9万余人,西线兵力依旧空虚。

10月15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在这三个包围圈中,苏军被俘66.3万人,精锐基本全失。苏联政府的部分机关和外国使节全数迁往古比雪夫。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

10月16日,是莫斯科最为恐慌的一天,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疏散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包括政府高官在内,把这项决定理解为要放弃莫斯科,城内一片混乱,出现了“零元购”,当天就有779名政府高官出逃,随身携带了2500万金卢布的贵重物品,并出动了一百辆汽车运送家属和财物,看到官员逃跑,很多市民也跟着跑路,连续3天,公路上人满为患,斯大林坐在椅子上不停的喃喃自语:“为什么会这样?”

10月18号,斯大林前往停有专列的火车站,随后在专列面前来回踱步,但他并没有上车,而是转身回到了克里姆宫;19号清晨,斯大林颁布戒严令:内务委员会有权枪杀任何可以的趁火打劫份子,禁止任何人出城,誓与莫斯科共同存亡。

三天之内,莫斯科组织了二十五个工人营,十二万人的民兵师,一百六十九个巷战小组。有超过45万人上街参加了防御工事的修建,其中大部分都是妇女。

获知日本准备“南下”,苏军开始抽调远东部队。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苏联高层接到了著名红色间谍之王佐尔格从日本本土发回的绝密电报:“日本已经定下了“南下”的决策,为了抢夺东南亚地区的战略资源,即将和美国开战,对苏联再次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极小”。斯大林得到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立刻毫不犹豫的将原来部署在远东的11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共计25万余人调往莫斯科。

日本视苏联为“宿敌”,从日俄战争开始到诺门坎之战,双方一直是争斗不休。关东军在东北,很大一部分的任务就是随时准备“北进”苏联。此时苏联和德国的作战完全处于下风,“北进”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可是日本陆军已被中国军民死死的拖在了侵华战场上。到1940年止,日军在中华土地上已经派遣了166万军队,占日本陆军总数的78%,如果抽调侵华陆军去西伯利亚,就势必会影响中国战场。

其次,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而且当时它既不出产粮食,也不像高加索那里富有油田,从东北到莫斯科,总共九千多公里的荒芜地带,日军机械化程度不高,后勤供应是个大问题,即使到达了莫斯科,势必和德军接轨,双方很可能因为瓜分苏联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到时候实力较弱的日本很可能费力不讨好。

1939年曰军在诺门坎之战中的惨败,让日本政府对苏军战斗力一直心有余悸,而欧洲战场现在如火如荼,英法荷这些国家焦头烂额,东南亚人口众多且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日本国“以战养战”的思想,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南下比北上划算的多。

事实也证明日本“南下”是正确的,苏联的暴兵能力远不是日本和德国可以比拟的,从41年4月到12月,苏联从远东调走了红军23个师又2个旅又两个团,但通过动员招兵,远东很快又恢复了当初实力。除坦克师减少4个外,却增加了1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十个航空兵师、8个独立步兵旅、6个独立坦克旅以及2个筑垒地域,许多战前不满员的部队也都已齐装满员,远东红军总兵力达到134万余人,远超关东军人数60万,虽然机械装备有所减少,但仍保有2121辆坦克,3193架各式作战飞机,碾压日本东北军是绰绰有余,这也是斯大林敢于抽调部队回防的底气所在。

从西伯利亚调往莫斯科回防的部队都是苏军精锐,其中有曾在1939年哈拉欣河战役中歼灭日军精锐第6集团军的远东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第6坦克旅、第82步兵师、摩托装甲第9旅、摩托装甲第7旅。11坦克旅早在1939年就装备150辆坦克。到11月底,包括乌拉尔、中亚等地区回防的援军已经有步兵师1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还有十万补充兵源。

在德军进攻期间,对德军威胁最大的,依旧是天气和后勤的原因。1941年的秋天,莫斯科阴雨绵绵,把城外的道路都变成了沼泽,坦克和火炮都陷入了泥泞中动弹不了,德军不得不取消全线前进,期待着天气变冷让地面变得坚硬,这次暂停让苏军也获得了宝贵的整修时间。

10月底,苏联红军迎来了10万援军,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的补充,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的赶到,形势突然变得好起来了。

11月7日,斯大林举行了红场阅兵,这些部队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完毕后直接开赴前线。

11月1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一直打到27日,德国国防军第一装甲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特腊。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国将军用望远镜甚至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希特勒很兴奋,对德国报纸打了招呼:‘把头版头条留下,用来报道莫斯科的陷落’,危机关头,从中亚地区前来增援的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夫第8近卫师)奉命阻击德国国防军第一装甲师,双方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从师长到指战员全部牺牲,整个步兵师伤亡超过七成,在最后关头,指战员喊出了令整个苏联为之颤抖的名言——“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边就是莫斯科。”在苏联士兵的前仆后继下,终于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双方陷入了胶着战。

12月初,莫斯科的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由于战线补给过长,战役消耗过大,即没有保暖衣,又没有白色伪装服,更要命的是,由于没有防冻液,坦克汽车和飞机的马达根本无法发动。德国军队已成强弩之末。

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苏军不仅有着足够的保暖设施,英美两国还向苏联援助了一批抗寒物资,苏军对于寒冷的冬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2月6日,反击从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从秋季开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增援了不少的精锐部队抵达莫斯科,朱可夫一直把这些部队放至预备役,并为这些部队装备了最新研究的喀秋莎和t34,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这些军队的双重打击之下,全面溃退。

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结束,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八十三万多人,这也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重大战略性失败。此战过后,德军的形势急转直下,苏联在拉锯战中逐渐的取得了战争局势的上风。

莫斯科保卫战中双方共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

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

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

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已攻到城下,最后为何大败而归

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

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

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

二战时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谁指挥的德国人是如何一败涂地的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

(朱可夫元帅)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

(朱可夫调回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

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

(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

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

(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

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

(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

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

(阅兵后开往战场)

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

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

为什么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不能算是二战的转折点

其实所谓的二战转折点都是在战后由各国的历史学家以及军事专家所分析得出的,是‘’事后诸葛亮‘’的结论,由于在1942年轴心国在各条战线普遍都遭遇了重挫,所以便以当时的东线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以及太平洋的中途岛海战作为了二战的转折点。实际上莫斯科会战的意义一点也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至少也是东线战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莫斯科会战是苏德战场首次苏军成功的在军事上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行动,在此之前苏军没有一次能成功的守住哪个战略要地,经常是连人带地都被德军给“端”了,情况好点的就是地丢了,但是部队安全撤下来了。所以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带给苏军带来胜利的希望,尤其是士气的提升,让苏军明白德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坚定了其继续抵抗的决心。

虽然莫斯科会战德军的损失尤其是人员的伤亡远不如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巨大,但是对于德军关键的装甲部队打击却非常大,德军在这里投入东线主要的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结果在遭到了很大的损失,这一损失即使到了1942年都没能恢复,许多装甲师不得不在严重的缺编下进行苦战,对于德军1942年的进攻计划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德军无力在进行一次全面的进攻了。

而正是由于德军装甲部队和空军实力的下降,所以使中路的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采取守势以节省兵力,而导致了随着南翼德军的深入,其左翼却得不到中央集团军群的掩护,不得不分出相当的力量用于侧翼的掩护,而随着斯大林格勒陷入苦战,德军无兵可派,只能将用于侧翼掩护的部队投入正面的作战,侧翼的防线非常薄弱,最终被苏军所抓住战机一举围歼了德军一个集团军,打垮了联军3个集团军,从而取得了1942年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

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

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二战期间,莫斯科保卫战中,真的是俄罗斯的寒冬赶跑德国吗你怎么看

1941年10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战役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最终苏联军民在其最高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斯大林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苏联红军官兵接受检阅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奔赴作战前线。

1941年-1942年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地寒冷。因战线过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冬季装备严重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莫斯科城久攻不下,德军士气低落。

苏联方面调来大量援军,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现在更多的史料证明,苏军顽强抗击德军时,天气并不太冷。真正严寒是在1941年12月5日后,此时苏联红军已转入反攻。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