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

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1 21:32:44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以及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我们说,心理学的发展受制于相互联系着的三个基本条件,并以它们相互作用时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演变为转移。就三者的职能来说,生产实践和科学成就对心理学发展阶段的产生起最后的决定作用。这是上述的历史概述中已经说到的,在下一章还将进一步论证。至于意识形态和个别人物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只能在起决定因素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发挥影响,而且要具体分析。在第四和第五两章将会证明任何先进的历史人物总有局限性,而唯心论者为了取得人们的信赖也不时借助于一些事实。有不少具有科学性的事实,是为了论证唯心观点而被发现的。只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可靠的事实加以扭曲,为其唯心论辩护。例如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深度知觉的生理机制,就是为了证明他的“存在即被感知”这一主观唯心论观点的(关于这一史实,将在下面适当章节予以论证)。由于以上种种情况,在考察心理学发展的原因时,要十分谨慎、细心,必须照顾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既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更要注意这些联系和作用的内在逻辑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历史主义分析,把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才能分辨是非,弄清真假及其功过得失。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心理学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这样一条根本性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研究和考察历史,就能够乐观地对待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真谛。  …… 一、西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轨迹 西方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德国,以冯特创建实验心理学为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冯特在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和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产生时一样,也围绕着这一科学的对象、任务、性质和方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十个学派:(1)内容心理学(2)意动心理学(3)构造心理学(4)机能心理学(5)精神分析(6)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7)行为主义(8)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9)人本主义心理学(10)认知心理学(或认识心理学) 应当指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内在思想逻辑线索的。它围绕着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对象)、应该怎样进行研究(方法)这样两大基本理论问题,反映着结构主义(或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或功能主义)的对立与论争展开的。 (一)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与冯特同时代的奥国学派创始人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首先冲击了冯特内容心理学。坚持研究心理元素的构成,还是心理的整体?这是当时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争论的焦点。冯特内容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采取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内容(直接经验)构成的元素及其复合体形成的规律。而意动心理学则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应以意动或心理活动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例如,人看见颜色,颜色是心理内容,看见是意动或心理活动。它突出了心理学要以研究心理的动态活动、整体指向、活动机能为重点。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的对立导致二重心理学的产生。这是冯特的学生符茨堡学派的代表屈尔佩以及麦塞尔所主张的。他们企图缓解这一对立,把内容、意动融合起来,认为意动心理学应有实验的必要,而实验心理学也应有意动的研究。这种调和结果趋于失败,受到批评。 由于内容心理学研究意识经验内容的元素及其构成,意动心理学研究意识活动的机能与整体指向,因而内容心理学即构造心理学、元素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即机能心理学、整体心理学。因此,十九世纪末叶,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的对立,实质上就是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对立的开端。这一对立的远渊,在古代是以古希腊罗马原子论心理学思想与柏拉图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生机论心理学思想的对立为胚胎形式,在近代则以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联想主义与感觉主义)与荷德两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官能主义与统觉主义)的对立为表现形式。 (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从本世纪初至三十年代,西方现代心理学处于学派林立、众说纷坛的状态,但结构主义与机以主义的对立仍然是西方各心理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线。下述的五个过渡,既体现了这一长期争论的思想实质和理论来源,又表明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趋势。 1.由内向的研究向外向研究的过渡,即由封闭意识的结构、元素的研究,到开放机能、行为的研究。 以冯特为奠基者、铁钦钠为形成者的构造心理学,是用实验法第一个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国际性学派。它促进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但属于内容心理学的范畴,最终陷入了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境地。 意动心理学把内容心理学推进了一步,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构造主义过渡到机能主义,即从对已形成的全部心理内容的分析,到开始强调人的意识对环境适应的研究。机能主义既是一个对意识从内部封闭式的研究到内外关系开放式的研究,又是一个从结构的研究到机能研究的过渡。它企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机能的功用,如芝加哥学派;(2)对心理现象做分割的整体化的研究,如詹姆士的意识流,哥伦比亚学派有关个体差异、学习心理学、心理测量的研究。当然,由于他们片面强调人与动物的连续性而忽视甚至否认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又出现了生物学化的倾向。 (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出现逐渐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基础上的综合: 1.托尔曼在行为主义基础上的综合。通过吸收完形学派、机能主义、精神分析及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行为主义由华生对分子行为(或小件和行为)的研究发展为托尔曼对整体行为(或大件行为)的研究,并且“中介变量”的形式复活了意识的作用,即S-O-R公式的产生。这就是说,托尔曼在行为的心理分析中,从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以解答“为什么有这反应”的问题。 2.勒温在完形心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勒温弥补了这一学派过去只研究知觉之不足,日益重视需求、动力、人格的研究,加强对心理生活空间、心理整个过程的研究,进而开创团体动力学并扩展到社会心理学的领域。另外,在批判构造主义的静态分析的同时又用真实部分的动态分析恢复了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3.文化派在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新精神分析注意克服弗洛伊德潜意识决定论和生物主义的极端片面性,不但不否认意识的作用,甚至开始注意意识的功能,特别是日益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提出所谓“社会决定论”(弗罗姆)、“文化决定论”(卡丁纳)的原则,并把重心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转移到人际关系上。 (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上述三种综合虽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还没有完全克服各自学派的局限。因而,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又出现了与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体主义两大思潮相适应的两种更大的综合取向。 1.认知心理学的综合。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心理主义认知心理学(如行为主义逐渐衰落期间主张研究心理、意识等内部过程的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三种。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心理活动的历程,这就是现在通常使用此概念的内涵。 如果说新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派和新精神分析的综合主要限于心理学派自身内部的综合,那么认知心理学则除了这一综合外,还包括同邻近科学之间的综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既吸收了机能主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派关于认识发展和儿童思维的成果,又集合了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的智慧,以我为主,创造性地综合成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们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在历史发展中,认为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结构,它们是整体性、转变性、自我调节(反馈)三者的统一体。其中,强调了认知的内外过程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适应(平衡)视为主体认知发展的推动力。这种从历史进化、发展去研究人的智慧本质的观点,无疑是一大进步,并支持和丰富了科学认识论。当然,由于这一学派对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因而仍然属于欧洲机能主义的范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一种主要取向的认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加工、综合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复杂认知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强调在认知过程中,人总是利用过去的经验,使用一定的策略来获得和加工信息;(2)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要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弥补了完形心理学派抹煞人的过去经验作用的弊端,而且促进了多水平、多侧度的认知活动整体的综合分析的科学化。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综合。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所创立。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故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它不仅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它仍存在强调自然因素在人性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在发展人性与自我实现中的决定意义。②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出来一个新学派,即超个人心理学,以追求人生意义和超越自我为主旨,自称是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③如果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渴望以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则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线索是围绕机能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与争论展开的。其中,机能主义在古代的胚胎形式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近代的表现形式是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官能主义和统觉主义),现代的发展形式则以意动心理学为开端主要包括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等。而结构主义在古代的胚胎形式是原子论心理学思想,近代表现形式是英法两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联想和感觉主义),现代的发展形式则以冯德的内容心理学为开端主要包括构造主义、完形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西方现代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走向 心理学的未来如何?一直是心理学家普遍关注、令人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下述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悲观论,认为心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从兴盛进展的潮流中衰落和瓦解,未来心理学很可能被其他科学所融合或取代。美国心理学家乔因森提出心理学处于“体弱多病”的状态。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吉布森(在其《自传》中指出:心理学是“站不住脚的”,它获得的“很少”。科克认为心理学已经“解体”。布罗斯基不无忧虑地说:也许心理学的“衰退”正是整个西方世界丧失神经一的部分。甚至有人惊呼:“心理学是一门危机的科学”。⑨ 对心理学的未来持悲观论者起码有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即以什么标准判定心理学有无前途的问题?心理学本来并非自然科学,但自冯特创建科学心理学的一百多年来,许多人却沿循自然科学的模式,特别是按着物理学的规范来要求、设计、建构和考验心理学。其结果深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模式相距甚远,对心理学难以成为自然科学式的科学而感到悲观。詹姆士早就说过一段关于心理学的话,他说:“一系列简单的事实,一些漫谈和意见上的争吵,在简单描述水平上做一些归类和概括,但是没有一条规律足以够得上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律。这不是科学,这只是成为一门科学的希望。目前心理学处于伽里略以前的物理学状态,处于拉瓦锡以前的化学状态”。⑩今天看来,詹姆士的话一部分已不是事实,心理学在一百年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远远超出了简单描述水平。但是许多人还认为心理学目前仍处于伽里略和拉瓦锡以前的状态。可见,这种悲观论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把握心理学的中间科学的性质和特点去评价心理学的现在,预测心理学的未来,而是单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去观察心理学前途的结果。显然,用这种标准观察心理学的前途,既不合理,又必然会得出悲观的结论。 第二种看法是乐观论,认为在当代科学急速进展的潮流中,心理学正朝着科学的方向演变,成绩巨大,终会成为一门真正的严密的科学。最近调停乔姆斯基派与斯金纳派的心理语言学的人就持这一主张。不少心理学家大声疾呼:心理学应着手理论综合,其中的乐观派以为今后一二十年是心理学综合各方面成就,成为统一体系的最佳时期。但悲观论者却学着当年华生的口吻说,心理学还得过二百年才能成熟。黎黑认为,心理学中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证明乐观主义者是错误的。(11) 第三种看法是待观论(或不定论),认为在心理学目前状况下,究竟有无前途,一时还看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观察、定论。持这一慎重态度者还为数不少。 应当承认,心理学是一门走向成熟的科学。就是说,心理学还未完全成熟,它还不是一门规范的科学。主要表现在:(1)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派能成为心理学公认的范式。(2)心理学没有一个理论能贯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3)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是从其它科学中转借过来的。(12) 据未来学(futurology)预测,心理学是大有可为、大有发展的,很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前沿的带头学科之一。 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决定,但生产的发展又要以科学为条件。每个历史时期,总有带头的科学,促进生产的发展。如果说二十世纪头五十年已成为物理学、化学的黄金时代,那么从五十年代起到本世纪末就是生物学全盛的时期。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很可能成为个一重点,甚至成为一个带头的科学。(13) 首先,这是由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无论是自然世界或属人世界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人的心理是社会运动形式与生命(生理)运动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在人类对较低级的物质运动形式有了相当认识以后,自然要把探索人类心灵的秘密提到主要日程上来。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其次,这是由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革命决定的。以原子能利用、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程和遗传工程等为骨干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将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社会、知识或智力社会。在这一社会里,就是大量生产知识,并且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生、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的情况下,心理科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最后,这是由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决定的。心理学的发展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它对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的最活跃最起作用的是人的因素。科学的创造发明,生产技术的革新,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的组织管理等等,只有通过人的因素、人的主体心理活动的能动性才能实现。因此,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有关人的科学的进步,以心理学为中心的许多软科学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的时期。(14) 那么,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如何呢? 第一,树立大心理学观,开展心理学改革,是未来心理学发展必须彻底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造成西方心理学的弊端、困境甚至危机虽然原因很多,但是和传统科学心理学长期被束缚在旧的小心理学观之中有直接关系。旧的小心理学观的主要特征:(1)崇尚科学主义,即一百多年来主流心理学一直沿循自然科学传统,力图建构物理主义的心理学理论模式。(2)崇尚生物主义,即坚持生物还原论,把人与动物相等同,极力用生物学法则与动物心理的研究来解释人的心理发展。(3)崇尚个体主义,即将个体或部分群体(病人或精英)视为研究本体或中心,忽视群体的现实性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与制约。(4)崇尚客观主义,即宣扬环境决定论,把客观化研究推向极端,完全排斥对主观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5)崇尚实验主义,即过份强调实验室的实验和确定化的定量研究,完全否定主观经验研究的特殊价值。这种脱离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的传统的小心理学观,以影响全世界的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为典型代表,其客观主义与还原主义,使心理学变成了一门“无头脑”、“无心灵”的心理学,最终必然导致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衰落和危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变革,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开展心理学变革,改变旧的小心理学观,树立新的大心理学观,乃是给心理学带来新的生机,开创兴旺发达的心理学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新的大心理学观的基本特征:(1)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强调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的心理生活的整体研究,既要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过程,更要把人性、人格、价值、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生物主义和还原主义倾向。(2)坚持心理学的中间科学定向,把心理学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中间科学,但要突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特性,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或自然科学主义的倾向。(3)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对象观,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自我和超自我)与群体,又要研究心理(意识与潜意识)与行为。特别强调在群体及其关系中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心理与意识等同论”、“行为取代心理论”、“患者或精英涵盖全部心理学对象论”等各种小心理学对象观。(4)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领域,在以科学心理学为主体和指导的原则下,既要努力升华和吸收常识心理学以丰富科学心理学的内涵,又要大力发掘和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来深化对科学心理学的理解,切实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彻底克服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和唯智主义的局限。(5)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方法,在贯彻心理学方法服务于心理学对象的原则下,既要把客观实验法与主观内省法统一起来,又要把本学科方法与跨学科方法统一起来,特别要突出自然实验法和主观心理体验的研究,彻底克服实验决定一切的实验主义和否定实验的现象主义倾向。 心理学发展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是对立统一的。高度分化使科学部类越分越细,越分越多。据统计,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一百多个。这是科学认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心理学广泛应用生活的自然产物。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除构造主义外,都是反对“象牙之塔”里面的“纯心理学”,主张发展应用心理学。目前它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人事行政方面,如人员甄选、训练与人事管理等;(2)工业生产方面,如劳动方式、劳动效率、工作环境、意外事故、人机关系等;(3)商业消费方面,如消费行为、市场心理、广告效应等;(4)学校教育方面,如学生行为、师资培训、教材教法、教书育人、学校管理等;(5)心理咨询方面,如学习、生活、职业、婚姻等的辅导咨询;(6)医疗卫生方面,如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心理卫生等;(7)司法方面,如审讯、采证、立法程序、劳教劳改、司法管理等;(8)国防军事方面,如人员选择、军事分类、军事教育、宣传与心理战、谣言心理等。如果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几乎都局限于大专院校的话,那么今天则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心理学家任职于各级政府机关、工商界、医院诊所、教育部门、法院和部队。 诚然,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已有很大发展,并取得相当成果,但是由于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缺乏紧密联系,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严重脱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内涵越来越丰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目前的心理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期望,对许多心理问题还束手无策,难以解决。因此,心理学面向社会,参与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力度、广度、深度和效度,乃是未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走向。(21)特别是在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人的价值与潜能,造福人类社会方面,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将会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什么是哥伦比亚学派

学派简介经典文本,拒绝停滞不前,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哥伦比亚“学派”的经典著作。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建立了所谓的“传播研究”,同时也遭到强烈诟病。芝加哥学派抨击哥伦比亚学派的“心理和实证主义偏见”,谴责其提出的“有限效果论”;法兰克福学派拒绝承认受众的好恶会影响人们对于文化工业的理解;英国文化研究则指出,通过询问受众如何“使用”媒介来界定媒介的功能是无稽之谈。托德·吉特林更是对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导范式”大加挞伐,认为该范式刻意贬低媒介的说服效果,无异于为媒介及其代理人开脱责任。学派风格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哥伦比亚学派并不满足于通过内容来推断效果,而是开创性地建立起一整套考察受众态度与行为的方法论;第二,哥伦比亚学派的大部分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法,自然也就冷落了民族志研究等质化分析法;第三,尽管大部分成果具有学术价值,但有不少项目的确接受了商业赞助;第四,无论他人是否接受,拉扎斯菲尔德的确提出了媒介在影响受众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有限度。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少对哥伦比亚学派口诛笔伐的批评家自己或多或少地转向了“接受”研究。换言之,这些人还是最终继承了拉扎斯菲尔德学派的观点,开始强调受众释码过程的自主性。哥伦比亚学派的媒介效果地图范围广大,从反对种族仇视广告到电视引入中东地区后产生的效应,几乎包罗万象;其思想与研究亦远远超过“即时效果”的范畴。另外,该学派的受众研究也绝不仅止于观察受众“用”媒介做了什么。事实上,从海外移居至美国的批判学者阿多诺、洛文塔尔以及克拉考尔在哥伦比亚均很受欢迎。泰玛·利比斯,在重温赫佐格对于肥皂剧听众的著名研究时即发现了哥伦比亚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样,西蒙森和韦曼在重读拉扎斯菲尔德与莫顿的经典着述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拉扎斯菲尔德于默顿的文著着重讨论了媒介如何导致受众的“服从”,如何发挥“地位赋予”功能,如何通过营造“虚假的专注”来迫使受众从政治领域全面撤退(亦即媒介的“麻醉负功能”)。研究领域哥伦比亚学派从事过的课题种类繁多,从最早的广播研究,到20年后对医生如何采用新的考察。若无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框架,如此大规模的经验调查是绝计无法完成的。在拉扎斯菲尔德的传记作者看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重要的创新莫过于设计了一整套用于社会调查的实验室系统。早在维也纳时,他即开始了这一项目,后又将其带到美国,并渐次“输出”至欧洲及各地。他领导下的应用社会学研究所广泛涉猎各类议题,使后人得以清晰地见证“传播科学研究”与“观念及态度研究”如何在哥伦比亚茁壮成长。

美国的传播学与欧洲的传播学有什么不同 请给我准确的回答

建议看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或者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上面都很清楚 两者的传播都受到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学说的影响,即《进化论》、《梦的释义》与《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是同源同宗,只是两者关注点不同 1、美国的传播学主要有两派:哥伦比亚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他们对传播学的研究都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制度内的研究,研究主要是具体事例,解决社会问题的研究,比如说广播研究、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等等。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量化和实地研究。 哥伦比亚学派包括: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他们主张用量化的方法研究,比如说调查问卷和控制实验法。这个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比较盛行,因为施拉姆个人的影响力 芝加哥学派主要包括:杜威、帕克等人,主张定性的实地研究。在美国30——40年代比较盛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衰落了。2、欧洲的传播学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的传播学多是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知识结合在一起,传播学多是关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侧重理论研究。 代表人物:阿多诺等 包括(5种吧):具体你上网搜搜吧,比如帕尔多斯流派。

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