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檀香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的革命纲领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1 16:13:44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关于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的革命纲领是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的革命纲领是

提出了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1894年(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孙中山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

11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标志兴中会成立。会议选举刘祥、何宽为正副主席(然不久,刘祥便退出兴中会),黄华恢为管库,程蔚南、许直臣为正副文案,邓荫南等为值理。

入会者填写盟书,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会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

扩展资料:

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抵达香港,与趣相投的旧友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积极筹措在港、穗建革命组织。2月21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

通过了修订的《兴中会章程》。《章程》斥责清王朝昏庸误国,招致严重的民族危机,申述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中局”为宗旨。

这个章程更加猛烈的抨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统治,深刻指出满清政府“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

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现状,从而更加明确的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的反清宗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中会

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时间地点性质

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时间是1894年11月24日,成立地点是美国檀香山。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2月,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当地的进步团体辅仁文社,成立了兴中会总部,重新修订了《兴中会章程》,并建立、健全了各级组织。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坚定地走上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1895年10月,兴中会发动了广州起义,因事泄而未成。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共同成立中国同盟会。

2、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时间是1905年8月20日,成立地点是日本东京赤坂区。

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扩展资料

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的集中概括。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族贵族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纲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中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同盟会

求孙中山英雄事迹

1、成立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2、镇南关起义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3、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联俄容共

1917年(民国六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5、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主要内容是什么

兴中会章程(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订规条,胪列如下:一、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二、凡入会之人,每名捐会底银五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随人惟力是视,务宜踊跃赴义。三、本会公举正副主席各一位,正副文案各一位,管库一位,值理八位,差委二位,以专司理会中事务。四、每逢礼拜四晚,本会集议一次。正副主席必要一位赴会,方能开议。五、凡会中所收会底各银,必要由管库存贮妥当,或贮银行以备有事调用。惟管库须有殷商二名担保,以昭郑重。六、凡会中捐助各银,皆为帮助国家之用,在此不得动支,以省浮费。如或会中偶遇别事要用小费者,可由会友集议妥允,然后支给。七、凡新入会者,须要会友一位引荐担保,方得准他入会。八、凡会内所议各事,当照舍少从多之例而行,以昭公允。九、凡以上所订规条,各友须要恪守。倘有善法,亦可随时当众议订加增,以臻完美。

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是什么

“振兴中华”口号的最初提出,是在19世纪末叶的晚清时期,即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期间(1894—1900)。在这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呼喊。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步伐,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行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种形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深切忧虑和极大愤怒。“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一首》)人们在悲愤中思索和探求着免致神州陆沉的救国之路。 “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和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这个组织的《章程》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他们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且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22页)正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鲜明地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 不久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这个运动的直接目标是改良封建政治,而根本动因则是出发于救亡图存。在运动中维新派反复宣传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危急:“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康有为《强学会叙》)于是,他们也提出了中国如何“自振”的问题。康有为说:“天地为愁,我将何容?昧昧我思之,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保国会序》)梁启超也说,如“中国终不自振,终不自保,则其所谓沦胥糜烂者,终不能免”;因此,一切有志之士,都应把握“中国可以自振可以自保之机”(《南学会叙》)。这里所说的“激耻以振之”、“自振”等等,显然与“振兴中华”是同一含义。 戊戌维新运动刚失败,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就如狂飙一般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在这场斗争中,义和团同样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有一个材料说:“(义和团)初以捉拿洋教,振兴中国为名。”(《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在义和团的一些传单、揭帖、告白中,一方面指斥帝国主义“祸乱中华”的罪恶,一方面表示要“扶保中华,逐去外洋”的决心。尽管在这些文件中带有某些迷信色彩和笼统排外主义倾向,但在这层薄薄的外衣下包裹着的爱国主义实体却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里,不同的政治派别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提出大体相同的口号,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这表明,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经成为时代之要求,人心之所向,因此,这个口号的出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事实上,许多志士仁人,也正是在“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到政治改革、抗击侵略和革命斗争中去的。“振兴中华”曾是那一个历史时期促使人们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近代史上这种为“振兴中华”而贡献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作者简介 李文海,193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1955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出版有《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历史并不遥远》、《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专著。 相关资料 兴中会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并起草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会员入会秘密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意即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美国式的联邦政府。次年,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对会章进行了部分修改,进一步阐述了该会“振兴中华”的宗旨:“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兴中会的主要成员是爱国知识分子、爱过商人和会党分子,他们具有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民族主义思想。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开始形成。兴中会成立后,先后策动和领导了乙未广州起义和庚子惠州之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部分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政治团体。又名译书局、强学书局或强学局,以求“中国自强”为宗旨。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初,在翁同龢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文廷式出面组建于北京。康有为起草了《强学会叙》,疾呼:“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意在唤起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早日促成变法。会址设于北京宣武门外的后孙公园,以《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会员每十天集会一次,安排专人宣讲“中国自强之学”。后又在上海设分会,发行《强学报》。同年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在李鸿章授意下,上疏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请饬严禁”。旋被清廷封禁,该为官书局。保国会 清末进步爱国团体,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1898年4月7日),康有为、李盛铎联合各省旅京维新志士倡建于北京。康有为起草了《保国会章程》,宣称:“本会以国地日割、过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本会同志讲求保国、保种、保教之事,以为议论宗旨”。计划在京师、上海分设总会,在各省、府、县设立分会。在北京先后举行过三次集会,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会上痛陈国势阽危,国难深重,号召人们各尽其力,奋起保国,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维新运动。随后,陈虬等联合浙江11府3厅1州旅京人士成立保浙会,四川旅京人士成立保川会,云南旅京人士成立保滇会,参加者逾百人。因频遭封建顽固派弹劾、恫吓,谤言四起,保国会遂告无形解散。

兴中会成立于何时何地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性质是什么

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其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提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简介:1894年,孙中山前往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被通过。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抵达香港,与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积极筹建革命组织。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通过了修订的《兴中会章程》。这个章程更加猛烈的抨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统治,深刻指出满清政府“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现状,从而更加明确的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的反清宗旨。兴中会成立后,积极策划在广州起义,后来,起义计划泄露,陆皓东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国外。1899年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1900年孙中山派郑士良在惠州发动起义,史坚如在广州策应。兴中会还在国外设有许多分会,在华侨中发展组织。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为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兴中会的成立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尝试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兴中会的革命的纲领第一次把反对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革命任务提了出来,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孙中山也成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民族资产阶级在此后的革命中,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为后来的同盟会成立及辛亥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先决条件。

兴中会的组织简介

兴中会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孙中山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11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标志兴中会成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刘祥、何宽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刘祥便退出兴中会。《章程》斥责清王朝昏庸误国,招致严重的民族危机,申述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中局”为宗旨。兴中会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 岁杪,孙中山离檀香山返国,抵香港后,约集志趣相投的旧友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会商,拟在港、穗筹建兴中会机构。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成立兴中会总会,设机关于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10月10日总会决定在广州举行起义(因泄密失败),为筹划起义,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多次往返港、穗间,在广州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对外称农学会;并相继建立秘密据点数十处;在防营、水师和广州附近会党、游勇、绿林里,进行策反及联络活动。同年秋,诸事大体就绪。总会几次集会,先后议决:定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举义;推杨衢云为会长,约定起义者臂缠红带。以“除暴安良”为口号。同时,加紧制备青天白日旗,草拟《讨满檄文》、《安民告示》等。重九前夕,清两广总督谭仲麟得英国当局电报,又有知情者告密,获悉兴中会起事消息,于是出动军队、差弁搜查起义据点,四处缉捕,重九至十一日(26~28日),先后捕去七十余人。陆皓东和会党首领朱贵全、丘四于旬日后被惨杀。事泄后次日晚,孙中山逃离广州,偕陈少白、郑士良东渡日本,创立兴中会横滨分会。不久,孙取道檀香山去美国。1896年,杨衢云创立兴中会南非分会。1897年,陈少白创立台湾分会。1899年,他又在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年底创刊。是为最早宣传反清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杨衢云辞去兴中会会长职务。兴中会和三合会、哥老会代表在香港开会,共推孙中山为总会长。别名为“兴汉会”。到1905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之前已经多次发动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檀香山兴中会章程》第一二段主要观点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关于本次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和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的革命纲领是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